此次东征,对某些人来说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场悲剧,敌情不明,缺兵少将。
宋思率领的这个独立团,其实就是他当连长时的那个连,东征前刚刚扩编,团长是从中央红军那边调过来的。说是独立团,其实根本不满员,连烧火做饭的都算上,总共不足五百人。真正有战斗力的,只有区区两个连,一个骑步混编连,是当年陕北红军的老底子,再加上一个只能巷战的手枪连。剩下的都是所谓的刀棍队,尚停留在冷兵器时代。吓唬土豪劣绅还凑合,正规战根本指望不上。
明明只是一个连,却非要扩充成一个团,其中的原委,仍旧与当时陕北根据地特殊的军政格局有关。
为解决统一指挥问题,当时,高层对非中央系各红军部队采取了各式整编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所谓的“掺沙子”。具体说来,便是调整军政主官人选,从中央空降正职,原领导人则担任副职。当然,“正杀之禽”是不行的,必须采取“诡遇”战术。以宋思所在的那个连为例,倘若直接派个连长过来,让原本的连长靠边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且很容易引起反弹。因此,才要先把连扩编为团,将宋思从连长升为副团长,再另外安排一个团长人选,米还是那些米,加些水,给个虚衔,事情就好办多了。
看似皆大欢喜,可实际上,对于宋思以及他手下那些打肿脸的官兵来说,扩编却并非是件好事,甚至相反。道理很简单,一分权利一分责任,有了名,就要副其实。连有连的任务,团有团的功能,不能光吃肉,该挨打时还得挨打,就算是画饼充饥亦概莫能外。既然已经扩编为团,就要起到这一级建制该起到的战术价值,甭管你是十几个人还是七八条枪,只要叫了团,指挥部就得拿你当一个真正的团来使用。
正因如此,宋思及修本尤所在的独立团,自渡河东征开始之后,虽取得了曹家坡、金罗、白文镇、峪口、圪洞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胜利,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短短一个月间,出发时的五百人,已经锐减半数以上,最有战斗力的两个连,则几乎损失殆尽。
长期背负生命不胜承受之重的独立团,终于遇到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4月中旬,红二十八军主力奉命进抵山西省中阳县,与阎匪军争夺晋陕大峡谷咽喉要道,确保东征部队后路无虞,随即被敌绝对优势重兵集团包围。就是在这场战斗中,陕甘宁苏区缔造者、西北工农红军总指挥、时任红二十八军军长的刘志丹同志壮烈牺牲,身后留下无数谜团。
宋思率领的独立团,被晋绥军两个满编团死死围困在黄河东岸某高地。当时,军团临时指挥部就在河对岸不远处。宋思将剩余部队收拢,重新缩编为一个连,拼死杀出一条血路,用唯一一条尚未炸毁的木船将团长等几人送过河求救,自己则与战友们断后,固守待援。
战斗进行了两天两夜,不知为何,近在咫尺的援兵始终没来,直到打光最后一颗子丨弹丨……
宋思及等几人负伤被俘,关押在中阳县某监狱,阎匪军刽子手们不分昼夜严刑审讯,急于撬开他们的嘴,借以获知东征部队进一步动向。
敌人知道这几个俘虏中有一人是副团长,却不知究竟是哪一个,当时的红军没有军衔,故“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为取事半功倍之效,阎匪军刽子手们逐一拷打几名已经伤痕累累的红军指战员,逼他们交代,究竟谁才是副团长。
战友们心里都明白,一旦吐口,自己或许能稍事喘息,但宋思势必将承担更大压力,因此一直咬紧牙关。将心比心,眼见同志们因为自己受尽酷刑,且有的已到极限边缘,宋思实在于心不忍,打算主动站出来一力承担。
可就在此时,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修本尤忽然挺身而出,说自己是团长,替宋思扛了下来。比起其他人,修本尤“冒充”副团长显然具有先天优势,他长期担任宋思的警卫员,对他的前世今生了如指掌,正因如此才瞒过了敌人。
阎匪军刽子手如获至宝,暂时丢下其他几人,集中力量“攻关”。审讯室中,皮鞭声,烙铁声,不知名的铁制刑具铿锵作响声,不绝于耳。“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各式各样惨绝人寰的招数都使尽了,修本尤愣是半个字也没说。
之所以如此坚贞不屈,算来主要有两个原因,冠冕堂皇的那些不算,比如阶级觉悟革命意志之类:
第一,他确实什么都不知道,虽然整天守在宋思身边,但拿着钥匙不当家,军国大事不可能跟他一个警卫员商量。修本尤一天学也没上过,写自己的名字都费劲,看不懂电报稿,军事地图也不认得,绝对守口如瓶。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修本尤从小就有一种怪病,学名叫“先天性无痛无汗症”,简单说就是不知道疼。其实,“六指将军”缺少的那四根手指,并非似宣传机器所言,是在战斗中失去的,而是小时候自己咬掉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修本尤从最初的几乎完全没有痛觉,渐渐开始有了微弱的酸麻感,至少不至于受伤而浑然不知。但终其一生,“六指将军”的痛阈始终远远高于正常人,别说刽子手这点小把戏,就是刀山火海,也奈何他不得。
最终,修本尤的凛然正气彻底征服了黔驴技穷的敌人,纯爷们儿,五体投地……
4月14日,也就是刘志丹同志牺牲的那一天,**中央在永和县赵家沟召开军事会议,讨论东征问题。会议认为,此次东征的战略目的已经基本达到。为避免全面内战的爆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爱国力量,结成尽可能广泛的统一战线,积蓄反法西斯实力,变先前的“讨蒋讨阎”为既斗争又争取、以斗争求争取。历时两个多月的东征宣告圆满结束,河东各部队交替掩护,班师回朝,胜利凯旋。
赵家沟会议之后,中央通过各种渠道,与陕北革命根据地周边的阎锡山等割据势力取得联系,经反复谈判,达成一致对外的初步谅解。为表诚意,红军与晋绥军分别遣返了东征中俘虏的部分军政人员,其中就包括宋思,当然还有烈火中永生的修本尤,一道被护送回延安……
两人先在红军大学,也就是后来的抗大,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所谓学习,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同时被派往山东根据地。日本投降时,曾经的冒牌副团长修本尤,摇身一变,已经成为正牌副团长,并很快从半正规的地方武装整编为主力部队。
解放战争期间,宋思与修本尤所部,隶属于第X野战军,又从团扩编为某纵某师,这次的扩编可是货真价实的,也就是后来拿下天朝的那个师……
天朝解放以后,该部的一部分留驻当地,由副师长修本尤统领,成为后来市军分区以及武警支队的前身。主力则继续南下,师长宋思经副参谋长、参谋长等职累迁至纵队副司令,又率部赴朝参战,建国以后授衔,考虑到其是当时已经不多的原陕北苏区旧部。高配为中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