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怡起初只是低头不语,后来摇摇头:“是我不好,是我对不起你…… ”
陈博赶忙说自己早就不疼了,何况是罪有应得。
“我不是…… 不是不愿意…… 不愿意和你…… 是…… 是…… ”
陈博一边继续道歉,一边也想知道是什么。
“是因为…… 因为我…… 脏…… ”
陈博显然是没想到她居然会这样说……
过了一会儿,孟怡似乎平静了一些:“你知道我是做什么的么?”
孟怡这个名字,陈博倒是很早以前就听说过,天朝商界,她在媒体上的曝光率算是比较高的,多年来一直热心于各种公益事业。其公开的身份,是某某餐饮娱乐企业的老总,只不过后者的知名度比起孟怡本身要低很多。
和她相识之后,陈博曾经查过这家所谓餐饮娱乐公司的详情,竟发觉几乎找不到任何相关信息,他本想通过经委或者工商联朋友的关系了解一下,又怕会引起不必要的怀疑和麻烦,故而作罢……
“听说过‘水上花夜总会’么?”
虽然很少在风月场上混,但这个名字陈博还是如雷贯耳的,天朝市铅水湖北岸临近玉箸河口一带,是省内闻名的红灯区,水上花夜总会正是个中翘楚。
孟怡笑笑:“这家夜总会是我开的…… ”
陈博终于明白,马道成让自己离孟怡远点,又说那个女人不是什么好货,究竟所指何为了。难怪孟怡身上总透射出一种摄人心魄的风尘气,原以为可能是天蝎座,如今看来,追本溯源在这里。
只要是在天朝有一定身份、且无论是何种身份的人,怕是很少有没到过水上花夜总会的。陈博其实也不例外,当然都是商界的朋友请的,凭他那点工资,恐怕连碟花生米都吃不起。以陈博的性格或者胆量,肯定没干过什么,可万变不离其宗的猪跑,却是见过或不需见过的……
见陈博似乎并没表现出十分的“友邦惊诧”,倒让孟怡有些意外。
陈博真实的感受,是既意外又不意外,意外是人之常情,可反过来想想,孟怡这样的女人,若没点离奇曲折的身世背景,反倒是种意外了。
果不其然,孟怡接下来告诉陈博,虽然自己并不直接冲锋陷阵,但却不见得比夜总会里那些风尘女子干净。来龙去脉她没细说,当然也不难想见,河边走的尚且会湿鞋,何况“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其实就算孟怡不说,陈博也能猜出其中的小九九,开这类买卖的女人,怎么可能是贞洁烈妇,即使不是多年媳妇熬成婆,至少也是五十步笑百步。更何况水上花夜总会在天朝不仅独占花魁,且很少遭到执法部门的“骚扰”,没点背景能行么?而这种背景,对于女人来说,往往就是男人……
陈博感觉小腹的疼痛不知何时已经自行消失了,撑着沙发,在孟怡的帮助下坐了起来,一不小心,将茶几上的什么东西碰掉在地,捡起来才发现是女德班分发的那本阅读材料,不由自主地笑了一下。
孟怡看看他:“你大概觉得,女德班的赞助人,即使不是三八红旗手,最起码也该是个女界榜样,万万没想到,做的居然是华伦夫人的职业。”
被孟怡看穿心思的陈博,这次笑得有些不好意思。
“外人一定以为,那个女德班的学员都是些淑女或想成为淑女的人,可是事实又要让道学家失望了,在我看来,其中的某些人,还真不如夜总会的那些小姐,”孟怡冷笑。
陈博不大明白她是什么意思,封建主义沉渣泛起,也不用说得这么咬牙切齿嘛。
孟怡漫不经心地翻看着那本小册子,让陈博猜猜,刚才讲《妒记》那个班上的大妈大婶,还有后来讲嫡庶尊卑那个班上的我见犹怜,都是些什么人,二者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陈博当然猜不出来。
莫说陈博想不到,说到后来,连孟怡自己都忍不住笑了:“我也是今天才知道的,这两个班其实原本是一个班,只是分开授课,听讲《妒记》的那些个大妈大婶,其实都是些丈夫有外遇的所谓贵妇…… ”
“那我见犹怜?”
“就是她们丈夫在外包养的二奶…… ”
日期:2016-07-09 16:53:28
3.礼不往教
现如今,孟怡在天朝所依附的,主要是一个叫李望郊的男人……
李望郊父母都是土生土长的天朝本地人,但是很早就“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建国初期毕业于某铁道学院,后来改名交通大学,一个是桥涵专业、一个是岩土专业。
那时候的铁道部还是铁老大,二人隶属于其下的铁建某局,先参与了几条国内民线的修筑,大名鼎鼎的“坦赞铁路”项目启动后,同时被派往非洲。非盟总部大楼落成前,这条铁路是中国对非援建的最大一笔,因为其特有的政治色彩,调遣的都是精兵强将,据说还创造了若干自说自话的世界第一。
数年以后,坦赞铁路建成通车,但李望郊的父母并没像大多数同事一样立即回国,因其在项目建设中表现格外突出,应当地政府请求,被留在了非洲,参与铁路后期维护的同时。还领导了另外几条干支线的设计建设……
苍云黄狗,转眼就是几十年光景,二人将整个青春甚至整个生命献给了非洲人民的铁建事业,同时见证着那个特殊年代中第三世界人民之间真挚的友谊。在此期间,他们几乎将当地的流行病一样不落地得了一遍,还不止一次在反政府武装的袭击中负伤。
因长期高强度工作,加之医疗条件十分有限,还不到五十岁,李望郊的父亲便埋骨何须桑梓地,按照其遗愿,永远留在了非洲。
丈夫去世后,部里本拟将李望郊的母亲调回国并委以要职,但她却拒绝了,直至退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那片自己战斗了一辈子的热土,临行前获得东非某国总统的亲自接见,并被授予连很多国家元首都没获得过的该国最高荣誉——大骑士勋章……
李望郊本人就是在此期间出在非洲的,天资聪慧,除通用的中法文外,还能熟练掌握十数种当地语言,有的可能可中国都找不出几个会讲的。
按照李望郊父母的设想,本希望他能接自己的班,也学铁建相关专业,毕业后也能留在非洲工作,前仆后继地改变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这两个愿望,应该说他实现了一个半,大学时读的确实是改名后的交大,后来确实也回到了非洲,可做的却已不再是援助,而是掠夺……
父母留下的广大人脉,加之本人对东非各国的深入了解,他在当地如鱼得水,将非洲丰富的矿产资源源源不断地输往国内,同时将大批廉价工业品倾销回非洲。短短十年间,李望郊便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都不用说第一桶金,十桶甚至百桶,怕是都不在话下。
带着在非洲积累下的财富,李望郊杀回国,什么赚钱做什么,除国际贸易外,地产、娱乐、金融、基建,无不涉猎。时至今日,他旗下的“友谊集团”,商业版图已经便及国内十几个省市,集团总部原本设在北京,几年之前因嫌那边监管太严而搬回故乡天朝,同时带回来的还有孟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