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了一本太爷爷的笔记,里面记载了历史上被隐匿的奇案调查》
第49节

作者: 夜行者老金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1-20 15:07:00
  走到新街口,碰见老杜带着一群丨警丨察来了。我和戴戴出发前,他就去了警署,好说歹说搬来了丨警丨察,到马家审问仆人,打听了我们的去处。
  我和带队的侦探说了情况,让戴戴我俩做了笔录。那侦探说:“金先生,这事儿大了,马旅长死了,我们不好办啊。”
  我让他按流程办,给他写了地址,说:“知道你们丨警丨察厅和军队一向不对付,但马昭雄是杀人,你们有证据,怕什么?”
  侦探愁眉苦脸,带丨警丨察进了胡同。

  我问老杜,怎么知道会出事。他皱起眉头,说:“前天跟你说了,我早就知道马昭雄不是好人。”
  他问我,还记不记得报上揭露马昭雄杀人的文章。我说当然记得,马昭雄想杀的,就是那个非文。
  老杜砸吧砸吧嘴,说:“那是我写的,非文,就是我。”
  我瞪了他一眼:“操,是你小子,早就知道马昭雄杀人,怎么不说?差点玩死我!”

  老杜使劲摇手:“没有没有!我确实悄悄跟踪过他,但就知道他虐待丫头,哪知道他真杀人?那文章半真半假写,是想让丨警丨察注意。 你可以说我是半虚构的。”
  我说,老杜你真是怪,不知道该说你胆大还是胆小。老杜呵呵一笑,给我讲个件事。
  日期:2017-01-20 15:08:00
  他家里做大生意,有钱。父亲养了几十个婢女,最小的只有七岁。他十五岁时,被送去念新式学校,父亲安排了俩婢女跟着,给婢女也交了学费,一起上学,伺候吃喝,冬天晚上睡觉,给他当暖脚炉,一只脚一个。
  “后来念了新书,我就反对养婢女,比那些没使唤过丫头的人还反对,更别说虐待了。但我就是个手艺人,总不能跟你一样,拿把枪就去干吧?”
  【民国成立后,北京地区蓄养婢女的家庭还是很普遍,1922年《京报》说:”尤以旧日世族遗老,及今伟人政客富商大贾等,奉行不懈。“图为1912-1927北京蓄婢家庭的职业分析,来自北京市档案馆。】
  我哈哈大笑,说你要想干,肯定比我干得好。
  日期:2017-01-20 15:11:00

  整理完这个案子,我很庆幸,太爷爷生在那个时代,不是直男癌,而且是个直男。
  其实,我不太喜欢用直男、直男癌这种说法做论断。简单的调侃,必然是片面的。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物化女性的男人,是令人厌恶的,和蓄婢蓄奴的思维没差异。直男癌总是觉得:别人都是傻子,就我自己是精子(zi 轻声)。
  在清末到民国时期,蓄婢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虽然报纸常年批判,但却总是停留在”批虐不批蓄“的层面。甚至,若有人获得“善待婢女”的称赞。
  这种没有摆脱直男癌的思路,就像一篇这样的新闻——男子囚禁性奴亲自喂饭,被赞关爱女性。
  【本篇完】
  下篇预告:【北洋夜行记】009——CBD往事:杀了你,就像杀只鸡
  日期:2017-01-21 19:36:00
  【北洋夜行记】009——CBD往事:杀了你,就像杀只鸡
  我常去美术馆的三联书店,每次都经过隆福寺,看见那个牌楼,就觉得这里像个什么遗址,尤其是晚上,瘆得慌。
  几年前,这里被网友评选为“ 北京十大闹鬼地点”之一,原因是总有怪事。
  2016年12月27日上午,北京东四西大街隆福寺,牌楼下面长期有工地围墙,像个遗址,之前门前有条街叫神路街(不是朝阳门的神路街)。牌楼后面,是八十年代建造的商场隆福寺,原打算复兴隆福寺庙会的繁荣,却不想整个地区从此一蹶不振。
  隆福寺地区,从清朝和民国起,就是CBD,这里的庙会和护国寺齐名,小吃、古玩、花鸟鱼虫,唱戏的说书的,应有尽有,不比天桥差。
  八十年代,寺庙原址建造隆福寺大厦,工地老出事,为了辟邪,专门设计的大厦外形,但有人说,不好,看起来像个骨灰盒。
  一语成谶。
  1993年8月的一天,隆福寺大厦突然着火,烧了八九个小时,从里到外成了灰。

  当时,我正在放暑假,专门和朋友来烧过的废墟看。按说刚烧完,而且是夏天,应该很热,但一进去,却冻得人发抖。
  这就是都市传说。
  清末民初,北京的胡同里常有鬼宅的传说,东四一带总被提到,1920年,太爷爷金木在隆福寺对面的二条胡同,也遇到了这么个诡异的事:有栋房子里闹鬼。
  【太爷爷总在《北洋夜行记》里强调,他不信鬼神。我也不信,但有个事是确定无疑的:闹鬼的地方,往往有比鬼更可怕的事。图片是太爷爷笔记的扫描件。】
  日期:2017-01-21 19:38:00
  事件名称:东四鬼宅事件
  事发时间:1920年8月14日(七月初一)
  事发地点:东四牌楼二条胡同(今北京东城区东四二条)
  七月初一(8月14日)那天,我在隆福寺逛庙会。小宝不爱热闹,又嫌热,没跟我出来。

  北京城两大庙会,西边护国寺,东边隆福寺,我更喜欢上东边来。一是隆福寺的旧书铺多,能淘到好东西;二是这边离王府、使馆区近,什么人都有,有意思;最重要的是,我喜欢隆福寺的小吃。
  【隆福寺位于北京东四牌楼西侧,原是清朝皇家认证的喇嘛庙。后来成为庙会,与西四的护国寺齐名。民国期间,出现了商铺,成为商业中心。庙会上有小吃摊,花鸟鱼虫,绸缎布匹和戏曲表演等。店铺主要是照相馆,古玩店,古书铺,钟表店,花店等。清《北京竹枝词》称:东西两庙货真全,一日能销百万钱。多少贵人闲至此,衣香犹带御炉烟。】
  逛到中午,淘到了几本好书,热闹也看够了,却没吃过瘾。
  我找了一家蒸锅铺,点了碗牛肉抻面(拉面)和半张千层饼,还没吃到嘴里,一个穿衬衫戴墨镜的人在对面坐下,伸手拿起千层饼,就往嘴里塞。
  他一边嚼一边摘下墨镜,说:“我操,二条胡同闹鬼了。”
  这人是汪亮,我在仙台医学院游学时的同学,现在做法医。

  我夺过他的墨镜戴自己脸上,骂了他几句,问他瞎扯什么。汪亮使劲咽几口饼,端过我的抻面,喝了几口汤,烫得倒吸气。
  我点了根烟,等他说话。汪亮喝了小半碗汤,擦擦汗,往东边指了指,说:“二条胡同老郭家,空了一个月,到夜里就有人说话,我观察了七天。”
  老郭是汪亮的朋友,上个月新婚,带媳妇去了日本,钥匙交给了汪亮,托他抽空看着。汪亮懒得跑腿,直接扛铺盖住进了老郭家。
  住了一周,他就见鬼了,吓得半夜跑回警署,裤子都没穿。之后,他叫上朋友,连续七天夜里十一点去看,都闹鬼。
  “要不是亲眼见,我能信这个?晚上有动静,白天啥也没有。”汪亮吃了半碗面,要拉我走。
  我站起来,给他点支烟,笑了一会儿,说:“你要信这个,就找巡警抓鬼去。我晚上还要去天桥看电影。”
  汪亮搂住我肩膀,说:“小宝已经去了,总得去看看吧?你帮我弄清楚,那把刀,送你。”
  我一听这话,信了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