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了一本太爷爷的笔记,里面记载了历史上被隐匿的奇案调查》
第33节

作者: 夜行者老金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2-26 12:15:00
  晚上,我和小宝去了那间地下诊所找歪脖儿。医生说,前天夜里,歪脖儿送来个中枪的人,自己走了。
  我问,送的那人呢?医生说,没救过来,死了。
  回去的路上,我问小宝:“我这算不算买凶杀人?”

  小宝叹了口气,说:“每回你拿钱办事,我都心疼。这回,是花得最值的。”
  我一拍脑门:”嗨,一提花钱,还有件麻烦事儿,戴戴还在济良所呢!“
  小宝大笑,说老金,这下你完了。
  日期:2016-12-26 12:18:00

  太爷爷查完这件案子半个月,当时的进步刊物《每周评论》19号(1919年4月27日)上发表了一篇李大钊的文章:《废娼问题》。
  里面提到,准许公娼制度,就是准许人身买卖,就是损害法律上的人身自由。
  以制度提倡**,当然不行,但**也不应列入犯罪。而小知己的案子,让我觉得,造成买卖妇女的,更多在于制度背后的人。
  本该保护合法**的丨警丨察成了人贩头子,救助**的济良所默默提供了合法贩卖的渠道。
  因为社会机构造成的畸形需求没有解决。
  前阵子,徐浪调查过拐卖案。其中有类案子,以婚姻介绍的形式,拐卖妇女到偏远地区,称之为“合法”的婚姻移民。
  这背后,就是社会结构紧张造成的畸形需求。
  有人建议,与其毫无策略地打拐,不如建立合法的婚姻介绍机构——疏导解决需求,缓解犯罪,是合理思路。
  但若真的如此设置这样的机构,又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周庸说,觉得我越来越悲观。
  我说是,但做我们这行的,若不悲观,就难以承受现实的沉重,若不先承受,又哪来勇气做点什么?
  【本篇完】
  下篇预告:【北洋夜行记】007——有人在南二环自称哪吒转世,每天都有很多人上门送钱

  日期:2016-12-26 12:20:00
  【北洋夜行记】007——有人在南二环自称哪吒转世,每天都有很多人上门送钱
  总有人问我,天天讲杀人,拐卖的事,会不会心理阴暗。
  说实话,有点。但更让我有心理阴影的,是骗子。
  这星期几个朋友都关了朋友圈。我问为什么,他们说觉得自己在受骗。

  早晨传出个事,午饭还没吃完,就被扒皮了;还没到晚上,事情又反转了;睡一觉醒来,新闻说这事是有人策划的。
  你明明在行善,却感觉上当了;你以为自己在揭穿谎言,却不小心也在说谎。
  天天这么惊心动魄,能不怕吗?
  1919年秋天,我太爷爷金木调查了一件黑龙泽(今陶然亭公园)的连环命案,背后则是一场弥天骗局——这是一件媒体从未曝光过的都市传说,曾在清末民初传了很多年。
  金木在笔记中说,调查这个案子,最恐怖的是,遇到的人,没一个说实话。

  下面的故事,是我根据太爷爷笔记整理的,讲给大家听。
  【我太爷爷金木留下了一本民国初年的神秘笔记《夜行记》,里头讲的都是历史上没说的事儿,看似离奇魔幻,却是残酷的真相。上图为金木对这次事件的记载。】
  日期:2016-12-26 12:21:00
  九月二十一号,我在琉璃厂被算命的给骗了。我挺服气,那人骗术新鲜。
  那天上午,我去旧书摊淘了本字帖,经过火神庙的时候,碰上一堆看热闹的。

  【琉璃厂位于北京和平门外,是北京著名的文化街,起源于清代。当时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集中住在这一带,因此在这里出售书籍和笔墨纸砚的店铺较多。】
  日期:2016-12-26 12:22:00
  凑过去看,人群里站了个穿长褂,戴黑眼镜的人。这人俩胳膊左右伸着,一手扶着根竹竿。他人极高极瘦,猛看过去,像地上插了三根竹竿。
  瘦竹竿对着人群卖关子:“在下的卦,不算过去,不问将来,只算当下。不测字,不摇签,一切都在这两根竹竿。”

  说完,将竹竿平放在手里,“这灵竹每日供在观音大士跟前,沾了仙气。不管您找人还是找物,问财还是问喜,兄弟相依?妻宫贤愚?甚至,您是何年何月何日何时生,都能问出……”
  【民初的算命先生,一部分延续了清朝的装扮,有摆摊的,有走街串巷的。】
  日期:2016-12-26 12:22:00
  我最近正对易学好奇,招手吆喝,“大师给我瞧瞧。”

  我说,自己是孤儿,只记得大概二十九岁,不知道生月。
  瘦竹竿叫我把双手托在腰间,手心向上,将两根细竹竿一边一根,平放在我手心,说:“不要握,搁着。”
  我照他说的做。
  瘦竹竿瞪圆了眼,嘴里不停念叨。念完,他看了看人群,指着竹竿,大声说:“这位先生刚说了自己岁数,二十九岁,要真的是二十九岁,两根灵竹,就会合一起。”
  又扭头盯着我,说:“是不是二十九岁?”
  俩竹竿真动了,晃晃悠悠,一个上,一个下,竹竿头并在一起。
  我光绪十六年生(1890年),这竹竿灵了。
  人群一片欢呼。

  瘦竹竿走到我跟前,看了看两根交叉着的竹竿,说再来算生月。
  还是先念一阵咒语,然后说:“我来报月份,数到哪月,这竹竿就会分开。”
  说完,他数起数来。报了个六月,竹竿不动;又报了个九月,竹竿不动;低头琢磨了一会儿,大喊一声一月,竹竿一抖,晃悠悠地分开了。
  我真是一月生的。我把竹竿捏起来,从头到尾研究了一遍,掂了掂几下,不像灌了铅、铁。
  跟着人笑了一会儿,我掏了半块钱给瘦竹竿,回了西四。
  到了家,小宝还没回来。一个月前,他出门找人练把式去了。
  我泡了壶茶,坐院里喝茶翻字帖,琢磨那瘦竹竿的骗术,闲了一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