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幽默语调讲述两百年战国豪迈史:战国往事》
第23节

作者: 浪子杨尘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0-01 20:26:13
  秦武王
  秦武王的死,要从他派大将甘茂攻击韩国开始说起。
  公元前308年秦武王想要攻取三川之地,取代周王朝。还对大将甘茂说,如果愿望实现,自己就可以永垂不朽了。
  于是秦武王派甘茂前往魏国,说服魏襄王共同攻击韩国。甘茂带着向寿向魏国出发。
  不多久甘茂先让人向秦王表示虽然魏国答应了,但是自己还是无法攻击韩国。随后便派向寿回来复命。

  想要永垂不朽的秦武王得到消息,感觉自己要腐朽了,急得不得了,跑到魏国边境息壤等待向寿先生。
  左等右等终于等来了向寿,秦武王赶紧问到底怎么回事。
  向寿依着甘茂的指示,对秦武王说,当年乐羊攻打中山国,魏国大臣在朝中说尽乐羊的坏话,只有魏文王一只坚信乐羊不会背叛自己。最后等乐羊回国后拿出一箱大臣毁谤他的书信,乐羊感激不矣。
  就像我们期末考时老师不画重点而一堆废话一样,秦武王同学听的急,让向寿别饶弯子,直接说重点。
  向寿说出了重点,他表示甘茂是楚国人,幸亏得到秦王支持才有今天。如今去攻打韩国宜阳,这个地方坚固无比,兵多粮广,只怕一年半载攻不下来。到时候大臣樗里疾(这小子他老妈是韩国人)一定会从中作梗,劝说大为您不要共打韩国。那时候只怕我将功亏一篑。
  秦武王虽然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但是这一回为了自己永垂不朽,一下子就听出了甘茂老师表达的重点。
  于是他让向寿回去告诉甘茂,自己愿意在此立下盟约,绝对不会听从朝中大臣的小报告,让甘茂专心攻城,不要分心。

  甘茂得到回复,率大军压境,对宜阳展开攻击。
  果然甘茂猛攻宜阳整整数月无法攻克,还不断派人回国要求增加补给。这时候朝中大臣嬴疾等人果然开始在背后打小报告。
  秦武王听的心烦,派人前去召回甘茂。
  甘茂派人带信回报秦王,信上只写了一句话:大王你还记的息壤的约定吗?

  秦武王这才想到当时自己说的话,于是派兵支援。
  韩国得到消息紧急向楚国求救。
  楚国既想出兵救援,又怕自己军队受到损失。于是一面假意答应出兵,一面让统帅放慢行军速度。
  秦武王见楚国出兵,有些忧虑。
  日期:2016-10-01 20:26:32
  秦武王见楚国出兵,有些忧虑。
  而就在这时候甘茂拿出钱财赏赐将士,组织敢死队,攻下宜阳。自从吴起死后,从来没有这么一座城池让秦军攻了大半年还没攻下来,愤怒的秦军红了眼,可怜六万韩军皆被屠杀殆尽。
  楚军见宜阳已破,命令加速进军,秦国为了免受攻击,拿出财物进行和解。楚军不费兵卒,得了便宜还卖乖,向韩王表示自己尽力了。韩王气的不行。
  秦武王打通了前往周王国的道路。于是带着兵马战车一路向周王国挺进。
  周赧王听到消息吓得赶紧派人打扫马路,迎接秦武王。
  秦武王表示自己想来看看传说中象征至尊权利的九鼎。周赧王虽为天下共主,但也知道自己如今不过是瘦死的骆驼。而秦武王却是西部来的藏獒。不得不从了他。
  哎!只怪自己前几任老头子们都不争气,将大好河山葬送了。

  周赧王命人打开宗庙,让秦武王参观九鼎。
  秦武王天生勇力过人,平时就爱和手下的大力士乌获、猛说等人比赛举重。
  这回看到了九鼎便心血来潮,要和他们比举鼎。
  这些大力士虽然天生神力,但是毕竟武王是一国之君,怎么可能敢表现出自己力气比武王大呢。
  于是乌获、猛说等大力士一个个接连上前,装模作样,搬弄了几下都表示自己没办法举起神鼎。
  秦武王唾了一口水在自己手掌,然后下蹲身子,双手抱住龙纹赤鼎,缓缓将其举起。
  场下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秦武王表演完抓举,意犹未尽,又来了一发挺举。就在台下掌声再度响起的那一刹那,龙纹赤鼎从秦武王手中坠落——挺举失败。
  不仅如此,赤鼎还砸到了秦武王的大腿。
  秦武王惨叫一声(大腿断了)还没来的急写遗嘱就挂了,事实证明,想要不朽的人似乎腐朽的更快。

  然而更惨的似乎是那些大力士们,一回国,立刻被秦国政府诛杀。
  没有立下遗嘱,这给秦国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因为秦武王将精力用在了举重事业上,以至于每天晚上回家的时候没有精力陪老婆,至今没有生出儿子。因此王位由谁来继承,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秦武王死后,秦国震动,秦武王的弟弟们个个虎视眈眈。一场大动乱马上就要来了。
  日期:2016-10-01 20:26:54
  秦昭襄王
  不得不说,秦武王的运气是极惨的。他的这个“武”字就是在他死后臣子们追思他生前所做的事情,觉得用武字最能概括他举鼎的人生,于是给他加了这个益号。
  秦武王挂了,王位谁来继承就成了一个很头疼的问题。

  我们先从秦武王的老爹秦惠文王说起。
  根据历史记载,秦惠文王子女并不多。他的一个女儿嫁到了燕国,做了燕易王的老婆。
  惠文后所生的儿子就是秦武王,也就是长子,没什么出息,举鼎挂了。
  从此之后秦国内部就有了两派的夺权势力。

  一派是以惠文后为代表,她要拥立自己的儿子嬴壮。这一派别得到了朝中大部分大臣和贵族的支持。可以说这一派属于正统派,毕竟惠文后可以秦惠文王的妻子,秦武王的老娘,秦国的太后。
  而另一派就是宣后所生的儿子分别是赢稷,胞弟赢显以及赢悝。这个宣后就是芈八子,后人给她取了个艺名叫芈月,还让她当了女主角拍了部电视剧叫《芈月传》。
  就像现在有部长、厅长、局长、科长一样,秦国后宫有也分了八个等级。而八子这个称号,在秦国后宫里属于第五梯队。芈八子身份只能算是个普通的小妾。
  所以在当时看来,以芈八子为代表的夺权派,应该属于反动派。
  反动派芈八子的三个儿子里,赢稷虽然是长子,但是却最没希望。因为他老爹秦惠文王在世的时候并不喜欢他。所以将他送到了燕国做人质。
  在当时有个惯例,一般来说弱国送人质去强国,大都要把尊贵的太子送去,才能体现出直接的诚心。
  比如韩国经常被秦国打的屁滚尿流,所以把太子仓送去当人质。
  而秦国作为强大,即便选了一个普通的王子去做人质,对方也没有胆量表示反对。
  所以反动派赢稷落选了。
  那么机会就留给了赢显以及赢悝。
  这两人原本没有想过争夺王位。但是既然自己老大哥秦武王没有留下儿子就死了,怎么说自己也都有点机会。而芈八子觉得就在自己两个儿子中选一个吧。
  就当国内夺权斗争搞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有一个人已经下定了决心。他决定要迎接赢稷回国,继承王位。他就是赵国的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一代英雄,他在秦武王死掉后,密切监视秦国一举一动。他觉得与其让其他人继承王位,不如自己派兵护送在燕国为人质的赢稷回国。如此一来一旦赢稷继位,必然会记得自己的恩德,以后对赵国必然有利。

  更重要的是,当时赵武灵王正准备攻灭中山国,需要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万一秦国不时的来攻打自己,那可就没有心思再去开疆扩土了。
  和赵武灵王不谋而合的还有燕国的燕昭王。
  因为这些年赢稷在燕国吃掉了他不少好酒好肉,要是不从他身上扣点东西回来总觉的吃了大亏。加上燕昭王接手了一个烂摊子,他随时准备着要向齐国复仇。假如以后能得到了秦国的支持,那么大事便成功了一半。
  于是赵武灵王派相国赵固出使燕国,迎接赢稷。燕昭王自然非常愿意,便派兵一同护送赢稷回国。
  日期:2016-10-01 20:27:29
  原本生活看不到一点希望的赢稷,听说赵武灵王要拥护自己当秦王,突然发觉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二话不说,赢稷跳上马车,马不停蹄的向秦国赶去。
  赢稷这一去,为赵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赵武灵王若是知道几十年后,赢稷派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坑杀了自己国家的四十万军队,恐怕早就把赢稷剁了。当然这是后话。
  话说回来仅仅只有赵国和燕国的支持那还是不够的。在秦国还有一个人想要拥立赢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