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乱事》
第28节

作者: 天可汗
收藏本书TXT下载
  秦晋只在游戏和书中了解过这种攻守利器,他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围着石砲的残骸一连转了两圈,口中啧啧连声,心中在盘算着此前怎么就忽略了这种武器呢!
  陈千里见到秦晋对这架石砲大感兴趣,便介绍了几句:“听说这架石砲还是前隋造的,我大唐立国以后,中原再无战事,武备逐渐松弛,抛臂是上好的桑木打造,可做强弓,也不知哪一年被县廷的佐吏偷偷拆走,圆斗是生牛皮缝制的,拿到集市上也值不少钱哩……”
  “此物,县廷中的工匠可还能打造?”
  “石砲原理简单,工匠们打造不难,不过想要达到与前隋一般的水平只怕不易!”
  只要能打造就好办,秦晋心里有了底,而且打造石砲的主要原材料新安也不缺乏,城西就有一大片桑林,砍来做成抛臂也是正好。
  陈千里又提出了一个要害问题,“打造石砲的原料新安并不缺乏,就是木料需要风干,没有一年半载只怕难以成型!尤其是石砲的抛臂,刚砍下来的桑木韧性不够……”
  在秦晋看来,这些都不是问题,他的要求很简单,不求造出来的石砲有多精良,只要能够具备基本的功能就行。相信十几架这种大家伙架上新安的城头,石砲齐发的场面一定很是震撼。
  说干就干,秦晋立即召集了县廷的工匠,同时又在丁壮中征募会木匠手艺的人,经过一天一夜的捣鼓,终于折腾出来一架看起来还像回事的石砲。
  不过,比起县府库中的那一架残骸,工艺上明显粗糙了不少,而且底座上也没有用作移动的轮子。但这都不是问题,反正是用来守城的,能不能移动都无所谓。将这种大家伙装置在空间局促的新安城墙上,着实让工匠们费了一番心思和功夫。
  工匠们将加工好的木料抬上城墙,然后在城墙上组装固定,但问题也接踵而来,安装好炮架之后,负重石与抛臂便施展不开。最后秦晋从记忆力一部电影中得到了灵感,取消负重石,仅以抛臂做弓,伸向城墙内侧,然后以小臂粗细的麻绳绑住抛臂末端,再用十数人在城下用力下拉以使抛臂弯曲,最后松开弯曲的抛臂,圆斗中的石弹就势击发。
  工匠甚至还别出心裁,在石弹表面绑缚火油易燃物,以增加威力。
  看着距离城外三里的叛军连营,秦晋觉得仓促建成的石砲恐怕难以达到这种距离。书上记载,宋代石砲可发石百斤,射程五里,他认为那都是古人吹牛逼的春秋笔法,实际上能有一两里地的射程都不错了。
  “少府君,发令吧!”
  陈千里在催促秦晋进行第一次试射,秦晋闻言后点点头。
  “传令,发射石砲!目标,叛军连营!”
  早就准备好的工匠轰然领命,调整好方向后,将石砲的抛臂压缩到了极点,然后骤然松开。几十斤重的石弹带着浓烟和火焰呼的一声腾空而起,在夕阳映照下于空中划出了一道完美的曲线。
  城墙甬道上站满了看热闹的团结兵和丁壮,眼见着着火的石弹砸进了叛军的连营中,顿时就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就连秦晋都暗暗咂舌,想不到这个时代的石砲竟又如此之大的威力,如果精工细作,石砲的射程和可靠性也许还会更上层楼。
  “再来一发!”
  工匠们再次卯足了劲头,用力拉下抛臂,但不知何故,抛臂居然咔擦一声从中间断裂,众人顿时又嘘声一片,意兴索然。
  未经过严格加工程序的桑木果然稳定性不佳,但也不是问题,大不了多打造几根抛臂,一旦有折断损坏的换上新的就是。
  对于这次试射的成果,秦晋甚为满意,当即下令大规模打造这种石砲,多多益善。
  孙孝哲招待洛阳来的使者喝了不少酒,刚刚卧在榻上小憩,便听闻营中一阵骚乱。他秉承安禄山的风格,治军甚严,对这种目无军纪的行为深恶痛绝,还没等他派人去查看情况,便有亲卫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
  “将军,出大事了……”
  亲卫的表情很是震惊,说话更是口齿不清,显然受了不小的惊吓。

  “慌张个甚?慢慢说!”
  见到主将沉心静气,亲卫的情绪稳定了不少。
  “唐军发射飞火石,击中了一帐营兵,死伤十数人!”
  说来也是巧合,那几十斤重的石弹正好砸中了一顶军帐,里面的蕃兵无一幸免,非死即伤,除此之外甚至还引发了一场不小的火灾。凭空飞来的着火石头给人的震撼太过强烈,因此那亲卫才被吓得面无人色,口齿不清。

  孙孝哲闻言之后也是大惊,酒顿时就醒了一半,唐军竟能由城中发射发石达到三里开外,如果砸中的是他的中军帐……
  孙孝哲看着支离破碎的军帐与满地的残肢断臂,面色阴沉难看至极。最让人震撼的是,一块几十斤的石弹竟生生将地面砸出了一个深达数尺的大坑。如果唐军一次发射十几块这种飞石,一连射上几轮,他的军营岂非要被打成了筛子?
  这个想法让孙孝哲陡然心惊,大声疾呼下令:“传令,大军拔营,后撤五里!”
  早在上午,孙孝哲就收到了关于新安城头的异动,他初时并未在意,城中的守将喜欢捣鼓些奇技淫巧之法,或许会收一时之效,但攻城守城拼的是粮草和人马,而燕军无论哪方面都远胜唐军,所以也就由着那些人折腾。可万万想不到,唐军的一次试探性射击,竟然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恐慌和麻烦。
  经过了一夜的折腾,天色大亮以后,大军连营终于重新安扎完毕,但番兵们也都累的筋疲力尽,以至于每日的例常袭扰攻城都不得不暂停了。孙孝哲抬眼望了望刺眼的太阳,突然想起了那个预言三日内必有大雪的老啬夫。
  就在昨天,安庆绪居然派了使者来催促他加快进军的速度,并且希望他最好能够在安禄山登基之时拿下潼关,以作为恭贺大燕立国,皇帝登基的贺礼。
  孙孝哲与安庆绪一向不对付,两个人都看对方不顺眼。安庆绪此举绝对不会是出于好心,很可能会在进军速度慢这件事上大做文章,没准还会在安禄山面前进献谗言。
  此前他之所以不愿强攻新安,是不想自己的精锐人马在西进中折损过甚,同时也在等待着一场及时的大雪,然后偷越皂河谷,袭击新安的后方,由此新安关城便旦夕可下,又甚少折损,一举两得。
  看来要加快攻城的步伐了,孙孝哲暗暗下着决心,如果今日再不下雪,说不得就只好下令强攻了,即便拼着损失部众也不能失去了安禄山的宠信。心事重重之下,他便和身边的亲卫议论了几句天气,询问他们,觉得今夜是否会有大雪。

  那几个亲卫支支吾吾一通,当然说不出个子午寅卯来。但其中一个人却欲言又止,孙孝哲看在眼中大为奇怪,便问道:“有话但讲无妨,不要吞吞吐吐的,你知道我的脾气!”
  “是!昨天那老啬夫曾来求见将军,说,说新安城中在备制火油、还在大肆伐木,让将军小心应对……”
  “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