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
第51节

作者: 听伟哥讲山海经
收藏本书TXT下载
  那么文明产生的前后会呈现什么样的差距,面临一个什么样的临界值呢?
  在社会形成之前,人类并不是没有群居状态的,也不是说没有文明社会所表现的某些因素和现象,比如语言交流、分工、秩序规矩等各方面的表现形式,但本人并不认为这种群居形态就是文明。很简单,这些表现形式都是一种自发形式,纯粹由每个人心里的要求去做,并没有真正规范意义上的准则。所以,这种层面上的群居状态充其量不过是多个分散个体的组合形式,是一种的自然状态。这种状态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虽然已经持续了上百万年甚至几百万年,但一直并没有突破。

  日期:2016-09-29 18:49:15
  在人类社会学里,有个名词用来描述人类社会的某种状态,这个词就叫“熟人社会”。这个词是由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提出的概念。这里为了省事,我就从网上复制一段现成的话来阐述我的看法吧:
  所谓“熟人社会”,一般都是按照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概念。 费孝通先生认为,只有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变迁,在越来越大的社会空间里,人们成为陌生人,由此法律才有产生的必要。因为只有当一个社会成为一个“陌生人社会”的时候,社会的发展才能依赖于契约和制度,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才能通过制度和规则,建立起彼此的关系与信任。契约、制度和规则的逐步发育,法律就自然地成长起来。

  费孝通先生描述法制和制度的形成的文字也恰好可以在这里帮我来阐述文明形成的过程,其恰合度之强,简直是天生为我量身定制的。
  日期:2016-09-29 18:49:38
  当然,我还是有必要做一些修正和补充。有“熟人社会”自然就有“陌生人社会”。我只是引入费孝通先生的概念来阐述我的观点。他的“熟人社会”这个词在我的系统里还处在文明起源之前的阶段,严格意义上来说还不算社会,只有后面的“陌生人社会”才算是我的系统中真正的“社会”,即文明的起源了。
  那么,这个临界值又是怎么回事呢?这样说吧,一个人一辈子能够认识的人总是有限的,达到一定的数量,你就记不住那么多了。再多的话,你必须要忘了之前关系不那么密切的人才能容纳新的朋友。一个居住在乡下的人一般情况下来说,不光是本村的人认识,连周围方圆几十里邻村的人,他也能认识不少。范围越广,认识的也就越少,当达到一定的距离之后,他对那个村子的情况就不那么了解了。而以他为中心方圆几十里范围内的村庄就算是他的“熟人社会”了。在这个“熟人社会”的圈子里,他也不见得每个人都认识,但总的来说,一个村子能认识三成以上的人也就算“熟人社会”了。在这个“熟人社会”的圈子里,很多时候做事可以凭借情面办成。而一旦超出“熟人社会”圈子,情面就不管用了。从这里开始,就进入一个“陌生人圈子”,也就是“陌生人社会”了。于是,这个时候就需要一种全新的,凌驾于这个人和“陌生人社会”之上的行为规范来支配他们之间的某些交流、交易行为,以免引发某些不堪设想的不良后果了。

  当这种“行为规范”,无论是道德层面还是制度层面的规则开始建立的时候。恭喜,从现在起,我们开始步入文明社会了。
  日期:2016-09-29 18:50:06
  说到这里,也许给大家理清了一些概念,比如文明最初起源时的状态。但是……这跟夯土墙有个鸡毛关系啊?
  这样吧,我把我上面阐述的问题试着做一个总结对话录吧:
  问:文明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

  答:需要社会的形成
  问:社会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
  答:需要足够数量的人口。
  问:那么怎么聚集人口啊?
  答:都住一起呗,住在一起的人多了,就形成了社会。
  问:怎么住一起?
  答:造一大片房子,大家都住在这里。
  问:什么样的房子最容易造?
  答:土砖房!
  ……

  看清楚了没有?如果没有夯土墙的建筑技术出现,人类将只能被困在狭小的洞穴或半地穴式的建筑里。因为居住条件的原因,人类无法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更谈不上走出洞穴,走向平原。正是因为有了夯土技术的产生,房屋建筑进行了一次突破性的革命。这次革命,使得人类集体定居平原地带变成了可能。居住环境的改善,使得人类生活质量上升,提升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寿命,并且使得生育率也大大增长。人口增长才是硬道理。当人口增长突破临界值之后,社会就逐步形成了!

  日期:2016-09-29 18:52:21
  我估计着几乎所有人都会大吃一惊:这不是福建土楼吗?才多少年啊,怎么是早期的房屋?
  这些土楼自然不可能是早期的房屋,但这种样式的房子房子却是早期房屋的模版。房子设计成这样子,体现了早期人类群居的习俗。同时还可以防御野兽的攻击。一举多得,为什么不呢?
  日期:2016-09-29 18:52:53
  而且,早期的款式,也不是仅有这么一种,还有个加强版呢:

  刚刚大吃一惊,这会子又大吃一惊:这不是古巴比伦通天塔么?
  日期:2016-09-29 18:53:51
  是啊,是通天塔,但是不是古巴比伦的就不得而知了。很明显,这就是个福建土楼的加强版。毕竟是国王级别的建筑,绝对不能丢了王室脸面,所以自然也就豪华点。但这种形式的楼房不可能是凭空冒出来的,他自然有所本,在我们所能理解的世界里,你为什么不觉得他是从福建土楼改造而来的呢?
  现在,当我们看到那一堵堵破败不堪的夯土墙时,希望你们不要用嫌弃的目光去看待它。毕竟,它是人类从洞穴走向平原的第一步,它孕育着文明的种子,保护着初期人类社会成长。我们应该以感恩的心态去看待它,以响亮的声音告诉全世界:夯土墙是产生人类文明的一次建筑技术革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