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志远:我混在官场那些年》
第36节

作者: 罗为辉ty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杨雨菲尽管只是中秋节回来帮忙,但已经很有模样了,她拿出笔记本,一条条记录,然后同杨志远核实了一遍,这才出去落实。杨志远心说,这小丫头不错,是个好帮手。
  没多久,谢富贵又打电话来,说,志远,再给我来五十斤特级毛尖。
  杨志远觉得这也太快了些,说,你上次要的毛尖就消费完了?你谢老兄的生意也做的太好了些吧。
  谢富贵叫,说,什么啊,有顾客尝了那毛尖觉得不错,再一看那楠木盒子,不说二话,一次二斤,直接提回去送礼了。我自家店里就消费了个四、五斤。我都没弄明白,你杨志远这卖的是茶叶还是楠木盒子。
  杨志远笑,说,给你讲过故事,古时候出了一个很著名的乡巴佬,有一天,他捡到一颗珍珠,乡下人穷,于是就想把这珍珠卖出去,换些银两贴补家用。于是他做了一个盒子,装了珍珠到集镇上去叫卖,这时候他碰见了那个同样著名的大款,那款爷买下了乡巴佬的珍珠,只要了盒子,却把珍珠还给了乡巴佬。
  日期:2016-09-17 17:37:49
  谢富贵说,这不就是《买椟还珠》吗,这个故事我这个乡巴佬也知道。
  杨志远说,那你知不知道这个著名的乡巴佬自从成为了营销学的开山鼻祖,开启几千年以后才有的《市场营销》,我这个乡巴佬现在就是在学他,现在看来效果不错。
  谢富贵笑,说,你少跟我臭美。我问你‘陈记鱼店’的那个乡巴佬是不是也找你要了毛尖,这个陈胖子怎么老是和我对着干啊。
  杨志远得意地笑,说,这就又引出了一个著名的渔翁的故事,鱼蚌相争,渔翁得利。要不要我说给你听听。
  谢富贵笑,这么说你现在既是乡巴佬,又是渔翁了。

  杨志远说,那是自然。
  谢富贵说,你少得意,我问你,陈胖子店里的那些野菊是不是你提供的?
  杨志远说,是啊,怎么了?有什么问题?
  谢富贵问,问题大了去了,我问你,你给陈胖子是什么价格?
  杨志远实话实说,按朵算,每朵三元。

  谢富贵叫,我靠,你知道陈胖子卖的是什么价啊,每壶十八元。
  杨志远说,这好啊,这说明杨家坳的野菊有市场,他赚他的,我不眼红。大家都有的赚,这市场才做得大。
  谢富贵说,还别说,你这野菊还真适合女性心理,当着客人的面,在壶里放一朵黄色的菊花,开水一冲,轻盈地舒展,色泽艳丽,还不掉一丝花瓣,还没喝,那些女仕就已经赞叹不已,而且茶水有一种自然淡黄、口感甘甜,视觉感好,味道又纯正,在陈胖子的店里都卖疯了。
  杨志远笑,说,我怎么觉得这话从你这个乡巴佬的嘴里应该是说不出来的啊。

  谢富贵也笑,说,这不是我说的,是从客人的口里传出来。我暗地里找陈胖子打听,这乡巴佬瞒得死死的,我一想,把野菊当作茶卖的点子,本省也只有你杨志远才想得出来,这不,一来找你要些毛尖,二来找你问问野菊的事。那陈胖子找你订了多少?
  杨志远说,这可是商业机密。
  谢富贵骂,你少跟我扯蛋。
  杨志远说,第一次二千朵,第二次五千朵,这一回一万朵。

  日期:2016-09-18 18:42:58
  谢富贵笑骂,妈的,陈胖子这乡巴佬这次比我先行了一步,闷声发了笔不大不小的横财。这次你也给我一万朵。
  杨志远说,没问题,我今年的野菊大丰收,要多少有多少。
  谢富贵说,你今后有什么适合在我们酒楼销售的农产品一定要告诉我。
  杨志远说,行,我记下了。
  杨志远放下电话,把发货单填给了杨广唯,说,通知杨自有,立马发货。
  然后杨志远坐在窗边回味了一番刚才与谢富贵的对话,总觉得自己遗露了些什么东西。他逐字逐句的慢慢琢磨,慢慢地就琢磨出一些味道,知道自己在担心什么:一是毛尖的楠木包装外观很受大家的喜欢,带动了毛尖的销售,这显然是好事,但也有坏处,过不久肯定会有同行仿冒,这不得不防。二是今年野菊的销售已经抢得了先机,明年肯定也会有人来抢这个市场,怎么防?

  杨志远左思右想,明白了,这两个事情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已经取得了先机,这就是自己目前最大的优势,自己必须在这个时间段里做些什么,用来巩固市场。他仔细琢磨,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杨广唯等人帮杨自有把货装上拖拉机,杨呼庆跟着杨自有去镇上的邮局帮忙,杨广唯回到办公室。杨志远一招手,说,广唯,你得马上给我办两件事:一是赶快到工商局去问一下,看哪里可以申请外观专利;二是你跟雨菲联系一下,看看市面上有哪种透明的茶壶深受她们女生的喜欢,想办法找个工艺品厂订做一批,把公司的名字、地址、电话全印上,今后凡是订购野菊的客户每一千朵送一个茶壶。

  杨广唯点头,说,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这就去安排
  日期:2016-09-18 18:43:19

  此时,晚稻的收割已经完成,蟹苗已经放养杨家湖,杨志远随即又安排乡亲们做了二件事:往年,一旦晚稻完成,稻田就荒废了下来,一般都不作什么农作物了,今年杨志远把整个杨家坳的稻田分成二个区,一个区间种油菜,一个区间种紫云英,为来年的春天做准备;第二件事情就是在原来万亩茶园的基础上,再增加几万亩,凡是海拔在500多米以上的高山,都要栽种茶树。因为茶苗移栽时期应选择在茶树地上部停止生长,地下部根系生长较为旺盛时进行,一般是晚秋和冬春季节,秋季霜降前后移栽的为好。所以今秋能栽多少是多少,余下的再慢慢发展。

  都知道杨志远把今年的好茶卖了个天价,乡亲们的干劲十足,就像前段时间修路那样,杨志远一声令下,杨家坳的千军万马就开上了山,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这期间县长向晚成来到了杨家坳。杨家坳自开埠起,从来没有县令到杨家坳来过,向县长来,可是开天辟地的头一遭。向晚成自然不是一个人来,什么一轻局、二轻局、农业局,县里凡是和农业有些关联的头头脑脑都跟向晚成进了山。桑塔纳、吉普、金杯在村前的大樟树下停了一大溜。

  村里的年轻人都随杨志远在山上移栽茶树,村子里由杨石、白欣旺等一干老人留守。一看这阵势,不知道发生了何事。好在人群里还有二张熟面孔,书记胡学理和乡长周子翼。杨石明白了,这怕是有上面的领导来视察工作。赶忙安排人员热情接待。
  向晚成上来就问,老人家,杨志远呢?
  杨石一指对面山上,说,他正带人在山上植树。我这就派人去把他找来。
  向晚成一听,来了兴致,忙制止,说,不用那么麻烦,我们自己上山去找他。
  山村的路,看着不远,可真要走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向晚成在乡里工作过,当过乡长,以前没少爬过山,这会虽然爬起山来有些气喘,但还是相对从容,只是苦了几位局长,平时坐惯了办公室,喝点小酒,打点麻将,一直缺少运动。什么时候受过这份累,一个个气喘吁吁,别提有多狼狈。可又不得不咬牙跟着,有县长在前面看着,谁也不想给县长留个不好的印象,真要让县长看不上眼,那仕途只怕就此打住,搞不好还会发配到周洛这样的穷乡,从此就在乡镇打圈圈,那可就是永无宁日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