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志远:我混在官场那些年》
第7节

作者: 罗为辉ty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9-07 11:39:45
  杨志远在县一中读书时,就听过县城有句民谣,叫‘天当被,地当床,有女莫嫁杨家郎’。由此可见杨家坳早已被时代远远的抛在了后面。杨志远读高二那年,父亲病逝,孤儿寡母,日子过得更是不易,高二下年,杨志远有心放弃学业,像村里的其他侄辈一样南下打工,帮母度日。这事被族长杨石知道了,杨石当时就急了,找上门来,说这哪成,志远你哪次考试不是全县第一,分明就是考状元的料,我们杨家坳这支杨家还指望你光宗耀祖呢,你要是弃学,那不是抽我们杨家祖宗的脸,让外人嘲笑我们杨家没人了吗。当日族里就开会,作出决定,凡杨家子孙务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务必保证杨志远读完高中,直至大学毕业。二个务必,态度坚决,务须置疑。

  但凡宗族,讲究宗族团结,更何况杨家坳杨家,乃忠贞之后,历来同仇敌忾宗族感强,族长们一发话,杨家人没人多说一句闲话,送钱送米,争先恐后。后来村里一有人到县城,就有人到杨志远的学校给他送腊鱼腊肉、山鲜野味,羡熬了一班同学,也让杨志远倍感自豪。这事让杨志远懂得团结的力量,杨志远后来当班长当院学生会主席,能团结同学,莫不与此有关。
  杨志远这次舍弃唾手可得的一切,认定要回杨家坳也是经过深思熟虑,权衡再三,不是头脑发热,一时之冲动。杨志远这几年来,一直以一种换位的思维在思考问题,他想如果自己是杨石,如何才能把杨家坳的乡亲带上富裕之路?慢慢的,杨志远有了一些头绪,任何事情有利必有弊,有弊也必然有利,就拿杨家坳的穷来说,现如今杨家坳的穷对他杨志远就是一种天大的利,穷则思变,有变就有通就能通,这比去面对墨守成规做起事情来要容易的多。

  日期:2016-09-07 11:40:16
  还有就是杨家坳人的宗族感团结心,更是一件无往不胜的利器,用好了,定能所向披靡。这也是杨志远有信心把杨家坳带出贫穷的基石所在。杨志远始终认为,万事万物,要想突破,人是第一要素,人定胜天,并不是空洞的口号,它有一定的哲理意义在里面,而这个所指的‘人’包含了人心和人的思想。有了思想和信心,很多事情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
  杨志远一直难以释怀这么一个场景,当初为了给他凑足学费,乡亲们纷纷解囊相助,独身老汉石匠杨填给杨志远的一百元,沉甸甸的,全是一元、五角的小票和钢镚,有的小票上还有血渍。杨志远明白这一百元是杨填一凿一凿打石头积攒下来的。杨志远知道于情于理他都得回杨家坳去,给乡亲们以希望,带领乡亲们致富,一刻都不容他耽搁。
  杨志远坐了二夜二天的火车,到省城已是第三天下午三点。一出站,就看见了杨石的孙子杨广唯和孙女杨雨菲二兄妹站在出站口东张西望,看到杨志远出来,杨广唯赶忙跑了过来,一边来帮杨志远提行李,一边说:志远叔,我爷爷让我来接你。
  杨志远的行李不多,许多重要的资料物品,早就从北京经省市托运到县里,由乡亲拖回杨家坳,身边也就简单了许多,带在身边的都是些必需品,就装了一个行李箱,拖着走就是。杨志远和杨广唯是发小,杨志远虽然辈份比杨广唯大,但俩人当年可没少在一起顽皮捣蛋过,见杨广唯要给自己提行李,杨志远有些不自在,说,不用了,广唯,我自己提就成了。
  杨雨菲笑嘻嘻地说,小叔叔,那可不行,这可是起码的礼数。
  杨志远笑,说现在知道礼数了,想当年你可是直呼我杨志远的。
  杨雨菲有些不好意思,说,小叔叔原来你还记仇来着。杨雨菲比杨志远杨广唯要小三岁,当年杨志远他们喜欢上山捉鸟,下河捕鱼,杨雨菲偏生要跟着去凑热闹,那哪成,带着个小丫头片子多不方便,于是杨志远他们经常躲着杨雨菲行动,杨雨菲为此没少记恨杨志远,开口就是,杨志远,你不是东西。哪曾叫过一句什么小叔叔。叫杨志远小叔叔只怕是这两年的事了。
  日期:2016-09-07 11:40:43
  杨志远呵呵一笑,杨广唯乘机接过行李,杨志远也就由他,没有再行争夺。再夺就有些假意了。
  杨志远只是有些奇怪,说,广唯你不是在广东打工,怎么在这?

  杨广唯说,知道志远叔要回杨家坳,我爷爷就给我写信,让我辞掉工作,立马回村,跟着你志远叔一块干。
  杨志远说,广唯,你高中一毕业就跑到广东,这么多年了,应该是站稳了脚跟,现在就把工作辞了,是不是有些可惜。
  杨广唯满不在乎地说,这有什么好可惜的,广东那地方,金钱第一,没有什么人情味,人在他乡,难免要受人鸟气,有机会回家做事,自是最好不过。再说了,志远叔你回到咱杨家坳,总不能单枪匹马吧,总要有几个帮手不是,咱杨家坳但凡有点力气有点才干的,全都在外搓食,谁还呆在家里。
  杨志远其实也有考虑,即便杨广唯不回,他迟早也会把他叫回来,只是现在为时还早,很多事情还没有调理好,现在既然杨广唯已经回来,他一想,也好,有个帮手做起事来也方便。
  杨雨菲说,小叔叔,你还不知道吧,族里已经通知了,凡是在外打工的杨家人,能回来的,必须赶快辞工,尽快赶回来,不能辞工的,如果你小叔叔真正需要,也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回来。杨雨菲停了停,又说,小叔叔,你就看吧,过不了多久,咱杨家坳百分之八十的杨家人都会到村听令。
  对此杨志远没有一丝的诧异,很是认同。这于别村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对于杨家坳村来说却是轻而易举的,杨家坳人自古就实行准军事化的管理,组族一旦下令,族群诸人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也正是这套准军事化的管理制度,杨家坳人才能在乱世中生存了下来。尽管这些年,族人是有些改变,但骨子里的精髓毕竟还在,军令如山,令出必行,毕竟是自古以来,杨家坳人恒久不变的生存之道。

  日期:2016-09-07 11:41:10
  杨志远笑,说,你爷爷他们就那么相信我,就不怕我把事情办咂了。
  杨雨菲摇头,说,爷爷们说了,既然你杨志远敢回来,有想法带领大家干,那就干,即便干咂了也没关系,咱们杨家人自古就是情愿死在战场上,也不愿死在床上的,死也要死得有骨气。
  杨志远点头,说,这话我爱听,现在时代在变,杨家坳再不变,那就是一个死字,倒不如一变,搏一搏,搏出一条富裕之路来。
  三人走到公共汽车站,杨志远一个站牌一个站牌的看。杨雨菲自小聪慧,一看就知道杨志远肯定是所图,她问,小叔叔,你这是要去哪啊,今天是不是不准备回去了。
  杨志远点头,说,从省城到市里再到县里至少要三四个小时,县里到集镇,再到杨家坳不知要到什么时候,今天肯定是到不了家了,既然如此,咱们也不必着急赶路,我正好在省城办点事再回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