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春天 - 和大流感的百年之约》
第39节

作者: 京虎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香港禽流感后,2003年开始亚洲禽流感再次出现,虽然不一定都始发于中国,却是和亚洲各国养鸡业的高度发展相一致的。
  从来没有过如此多的鸡一齐生活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内,加上亚洲本身就是人流感、禽流感的集合地,其自然和社会环境非常适于流感的爆发,因此有人认为,工业化的养鸡环境为禽流感的变异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世纪之交,这种变异达到了爆发的程度。换句话说,是人类自己创造了禽流感这个瘟疫。
  基于上面所说的原因,这种趋势是无法扭转的,因此只能尽力做好准备和防范。
  2005年10月27日,美国参议院宣布给健康和社会服务部增加拨款80亿美元,用于对抗禽流感,其中33亿元用于购买禽流感疫苗,30亿元用于购买抗病毒药物。

  2005年11月1日,布什总统宣布“流感流行策略计划”,要求国会拨款71亿美元,其中28亿元用于研制疫苗细胞培养技术,15亿元用于购买流感疫苗,10亿元用于购买抗病毒药物,6亿元用于研制新型抗流感药物和疫苗,2亿5千万用于在世界各地监视流感流行,1亿元提供给各州作为控制流感资金,5千6百万元用于在鸡群和野鸟中检测H5N1,其余11亿元用于其他花销。

  美国政府的高姿态,引起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新西兰、挪威等国的跟进,亚洲国家包括中国也积极行动,其他疾病全部为禽流感让路,人类进入和H5N1的临战状态。
  但是,不和谐的声音很快出现了。2006年4月,CDC主任朱丽亚•葛贝丁在一次有各州和地方卫生官员参加的会议上指出,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H5N1是下一次大流行,并呼吁媒体如实报道。
  2006年5月,联合国负责禽流感事务的系统协调员戴维•纳巴罗宣布在泰国和越南控制禽流感成功,因为占全球禽流感病人几乎半数的越南已经没有发现一例新病人和一齐起鸡瘟达一年之久,在禽流感中严重程度仅次于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的泰国已经五个月没有发现新的病例、六个月没有发现鸡瘟,纳巴罗将之归功于小范围杀鸡、人群疫苗接种和对农民的教育。

  也在2006年5月,对候鸟的检测未发现H5N1,有关机构认为前一阵认定的H5N1将由候鸟带到北美的预测是无稽之谈。
  WHO也在同一时间宣布,没有发现病毒如年初那样在不同国家之间扩散的情况,预计全球病例数将会下降。
  此时,距离美国开始大规模对抗禽流感流行的行动才半年之久,预计的款项大部分还没有到位,更不要说进展了,其他国家除了检测和杀鸡外,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贡献和成果,可是这场预料中的大流行便开始消失了,美国甚至连一例都没有发现。
  这场禽流感大流行,可以说是一场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的瘟疫,又是一次科学界和媒体联合起来制造的瘟疫。
  质疑的话音未落,印度尼西亚又出事了,同一家庭的7名成员死于禽流感,使印度尼西亚禽流感死亡总数达到41人,

  这一事件使得刚刚安静的流感界又喧哗起来。

日期:2009-08-17 20:13:41

  6. 一场虚惊
  这两年间,禽流感之所以只杀死了200多人,是因为H5N1基本上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其原因是因为这株病毒所能感染的细胞位于肺部的深部,而其他流感病毒株会存留在咽喉部和鼻部,这样很容易通过打喷嚏传播,而肺部深处的细胞是不会喷出来的。基于这个理论和观察的结果,流感界逐步认为H5N1不会成为大的灾难。
  直到2006年5月。
  5月4日,一位37岁的印度尼西亚妇女死亡,原因很可能是禽流感,这位妇女从4月底开始生病,之前在一个市场工作,那里有的是鸡。在有关部门采样之前,这位妇女已经被焚化了,因为无法确认是否死于禽流感。
  这位妇女发病两个礼拜之内,六名在她生病期间照顾过她的家庭成员相继生病,再过一周,另外一名家庭成员也生病,这七个人都呈现H5N1阳性,其中六个人死亡。

  在此之前,曾经出现三起类似的家庭成员之间的传播。2004年9月,泰国的一位11岁的姑娘感染了照顾她的母亲和姨妈,最后三个人都死亡。印度尼西亚和越南也各自出现了同样的例子。印度尼西亚这起同一家庭中八名成员一起生病是最大的一起,而且很明显是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这起家庭内流行的另外一个情况是,只有血亲生病,配偶则无一发病,勉强的解释是必须有极其密切的接触,才能出现人与人之间的H5N1传播,也证实了H5N1很难在人群之间传播。

  印度尼西亚政府在禽流感控制中饱受指责,因为没有很好地控制。但印度尼西亚政府也有不得以的苦衷,该国无法承受杀鸡的后果,也没有能力教育农民。该国农民对鸡肉的依赖程度相当高,也不信任政府。但是即便这样,从2003年底到2006年6月,印度尼西亚死于禽流感的才41人,该国当年人口达2亿4千5百万,排世界第四位。
  到2006年6月,全球H5N1总数为225例,越南最多,93例,印度尼西亚53例,泰国22例,中国19例,埃及14例,土耳其12例,阿塞拜疆8例,柬埔寨6例,伊拉克2例,吉布提1例,其中132人死亡。
  迄今为止,全球死于禽流感的一共257人。
  美国在1993年到2003年期间,每年死于流感的人平均36171人。2005年为63001人,2006年超过56000人。其他病毒性疾病中,2006年死于艾滋病者为12113人,死于肝炎者为7250人,连脑膜炎都杀死634人,10年期间全球死于禽流感还不到300人,从数字上确实可以忽略不计,如果不是全球性的密切监测,恐怕其中绝大部分都无法被发现。

  一场轰轰烈烈的防疫活动,最后成了这样一个结局,又是一场反应过度。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一次没有慌慌张张地全民接种疫苗,因此没有遗留下数不清的后果。
  禽流感疫苗没有火急火燎地全民接种,并非科学界接受了美国1976年的教训,而是技术上的原因。
  美国早在2005年10月就开始着手研究禽流感疫苗,因为陶本伯格等人的西班牙流感全基因测序完成,证明了西班牙流感虽然不是H5N1,但还是禽流感。2005年底,禽流感疫苗研制成功,人体实验的结果是安全有效的,但研究人员表明,首先没有足够的疫苗让人群接种,其次这株疫苗是2004年从一名越南患者身上采取的,不排除病毒已经或者将会变异的可能。

  那么,到底需要多久能够达到全民接种的标准也就是生产出3亿支疫苗哪?
  当时的联邦健康和社会服务部部长马克•莱维特表示,需要3到5年时间。国会预算办公室的预测是到2011年才能生产出足够的疫苗。
  3到5年?开什么国际玩笑?早在1976年,只需要半年时间就能达到美国每个人打一针疫苗的水平,为什么将近30年过去了,美国的疫苗研制生产系统对大流感的反应程度居然下降了6到10倍?如果真如1918年那样流行,等足够的疫苗生产出来,起码有上百万美国人死于禽流感,全球范围恐怕一段时间内用不着考虑人口爆炸的危机了
  莱维特回答:正是因为有1976年那次全民猪流感疫苗接种,才让美国流感疫苗业成了这样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德性。

日期:2009-08-18 20:15:10

  7. 失误的后果
  政策失误的恶果有短期性的,也有长期性的。美国1976年猪流感疫苗全民接种的政策失误,其短期性恶果就是3917起总额达到35亿美元的要求政府赔偿的官司,其长期性的恶果就是导致美国流感疫苗生产的应急反应能力急剧下降。
  流感疫苗和其他病毒疫苗不一样,其各方面都很成熟,唯一的问题就是用哪一株来做疫苗。但是,流感疫苗的生产的关键是时间,因为流感病毒太容易变异了,正常的流感疫苗只能用一年,因为生产过程的原因,需要事先做出正确的预测。对于禽流感这种有可能突发的大流行,则更要抢时间,六个月已经是冒了很大的风险了。
  1976年,美国已经具备了六个月内从研制到生产出一种全新的流感疫苗的能力,为什么时隔30年,科学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偏偏流感疫苗生产系统出现了这么严重的倒退?
  因为让1976年的事吓怕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