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春天 - 和大流感的百年之约》
第29节

作者: 京虎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陶本伯格有些后悔,为什么不学邓肯,从一开始就把要做的东西公诸于众。可是,有什么可以宣布的?邓肯的挖掘有的可说,他从病理样本库找到几份1918年流感病人肺部切片,媒体会感兴趣吗?到现在就更不能说了,经过一年的尝试后一无所获,怎么能说得出口哪?
  没想到,邓肯行动的喧哗给陶本伯格带来了好运,他们于当年八月获得了突破,一旦突破了,就进展得非常迅速。
  陶本伯格想,现在是不是应该公布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界也变了,变得越来越利欲熏心了。

  不过,科学家也是人,也要养家糊口,也希望过富裕的生活,也有出名受关注的愿望。科学早已不是一小撮富家子弟业余爱好了,而成为了一门职业。成为一名科学家,必须经过长期严格的训练。以陶本伯格为例,上完大学后要去读医学院,而且拿到双博士,才能确保在这一行站得住脚。
  仅仅站得住脚还远远不够,要能够拿到课题经费。美国虽然课题经费不少,可是申请的人更多,你能够想到的地方别人早就想到了,必须要有高人一等的东西。经费的分配上是三六九等,名人拿走了大头,剩下的人只能去强残羹剩饭。没有钱,不管你有多好的思路,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经费充足,首先要成名。
  科学上的名气不像网络上的炒作,总得有点真才实学。一种是像陶本伯格那样兢兢业业,等到拿出前所未有的研究成果后成名。另外一种是像邓肯那样靠舆论的注意而快速成名,此外还有一种是像赫尔汀那样,视浮名如粪土。
  陶本伯格决定坚持自己的原则,等论文发表后再公布。在等待论文被杂志发表的期间内,陶本伯格和他的团队五味俱陈地看着邓肯团队抢去了所有的风头。不过有一点陶本伯格有把握,按邓肯团队的速度,第一个找到西班牙大流感病毒的桂冠毫无疑问是自己的。
  邓肯并没有想到事情会这么凑巧,就在她开始行动的时候,美军的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病理学家能够破解西班牙大流感之谜。邓肯团队精英汇粹,包括美国CDC的流感专家,这些人也和邓肯一样,压根儿不知道陶本伯格和他的团队在研究1918年大流感毒株上取得的突破。

  1997年3月,陶本伯格的文章发表于《科学》杂志,邓肯遭受巨大的打击,在寻找西班牙女郎的旅途上有人捷足先登了。首先出现的问题是,既然已经能够从病理样本中得到西班牙大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为什么还要冒着瘟疫扩散的危险在斯平特斯伯根岛进行挖掘?
  邓肯和她的团队从媒体宠儿的风头浪尖上措手不及地摔了下来,陶本伯格何许人也,竟然让这个举世瞩目的国际科研行动面临流产的地步?

日期:2009-07-19 21:08:10

  5. 疑问
  邓肯火速召集团队开会,讨论今后的行动。
  团队中出现了失败的情绪,认为应该停止行动。
  但是,邓肯不愿意,或者说她没有退路。挖掘一定要进行,用你们的专业知识去分析陶本伯格的论文,哪怕是鸡蛋也要挑出骨头来。
  邓肯的坚持激励了团队的斗志,他们很快找到了陶本伯格的罩门。

  陶本伯格的病毒基因片段是来自病理样本,请问,人体组织中的病毒基因被福尔马林固定了将近80年了,难道不会出现变异或者破坏?因此陶本伯格的结果或许并不是西班牙大流感病毒的原始面目。也就是说。必须到斯平特斯伯根岛去,把永久冻土中的尸体挖出来,然后从中培养病毒或者获取病毒基因,才是西班牙女郎的本来面目
  此外,陶本伯格能够取得病毒的全部基因吗?仅仅取得病毒的一些片段,能够帮助应付西班牙流感的卷土重来吗?换句话说,还得靠斯平特斯伯根岛的挖掘,才能真正为西班牙大流感提供答案。
  邓肯团队的网站上登出了他们对陶本伯格的评价:他只是发现了病毒基因的部分序列。
  陶本伯格不予反驳,但美国的一些科学家开始质疑邓肯的行动,一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
  在亚特兰大,美国CDC流感研究室主任南希•考克斯觉得处理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安排陶本伯格和邓肯见面,让两人面对面地交换意见。

  1997年4月,陶本伯格和邓肯来到亚特兰大。
  考克斯预料中的剑拔弩张并没有发生,当邓肯的激情遇见陶本伯格的平静,这场会面变得非常融洽。两人还发现了在音乐上的共同爱好,陶本伯格答应把收藏的唱片送给邓肯。
  邓肯所要的都得到了,正像邓肯团队专家所指出的那样,陶本伯格承认自己在样本上的缺陷,他同意邓肯继续筹备挖掘,在继续自己的研究的同时,他同意加入邓肯团队,提供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支持。
  邓肯如愿以偿地离开了亚特兰大,继续准备自己的挖掘去了,陶本伯格的文章不仅没有动摇她的军心,陶本伯格还正式成为邓肯团队的一员,在宣传上又多了一个热点。
  陶本伯格也很淡然,如果邓肯能够提供样本的话,确实会有助于他的研究。

  然而,召集这次会议的考克斯则从两人的会面中看出了弦外之音,一个月后,以她为首的美国CDC的科学家因为陶本伯格的文章退出了邓肯团队,公布的理由是邓肯的行动已经不属于CDC所要应付的科学领域之内的事了。这表明了美国官方的态度,由于陶本伯格的成果,邓肯行动已经从科学探险变成了炒作了。
  邓肯对此无能为力,不过陶本伯格依旧属于邓肯团队的成员,不过他和邓肯很少交流。他继续进行自己的研究,果然如邓肯团队所预言,他越来越失望,沃恩的切片中只有有限的几个病毒基因,根本不可能进行下去了。
  陶本伯格只好在样本库中再次搜索,从35个候选者中找到另外一个样本。这个样本来自士兵詹姆斯•道恩,他比沃恩早几小时去世,于1918年9月23日凌晨4:30分死于纽约的阿普顿军营,肺部充满了液体。
  对道恩的样本进行初步实验的结果表明,里面有病毒基因存在。
  陶本伯格终于松了一口气,他的妻子刚刚生下他们的第二个孩子,陶本伯格决定回家享受联邦政府法律规定的每个新爸爸的两周产假。

  陶本伯格在费尔费克斯的家中手忙脚乱地当奶爸,全世界并没有把他遗忘。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件依然源源不断地寄到病理所,被送到他的那间狭小的办公室。
  7月底陶本伯格假期结束,回到办公室后的第一件事是阅读堆积如山的信件。这些信件大多是科学界同行来的,还有申请工作的,邀请去开会讲演的,希望采访他的,但其中一封来自旧金山的信,落款是乔汉•赫尔汀。

日期:2009-07-21 08:41:40

  十、云淡风清
  1.谢谢你让我实现梦想
  陶本伯格打开这封厚厚的信,最上面是几页简历,陶本伯格大致浏览了一遍,心说这个人应该有70岁了,难道这位老先生要到我这里找工作?通常这种找工作的信会有一页说明在简历之上,这个人直愣愣地一上来就是简历,看来是和时代脱节了。
  拿掉简历,是几张复印件,陶本伯格一眼看出,这几页来自克瑞斯比的那本书。正是这本书,一下来拉近了陶本伯格和邓肯之间的距离,也一下子吸引了陶本伯格,让他耐心地把这封信看下去。
  写信的是一位72岁的退休病理医生,信中的每一个字都经过了反复斟酌,显得非常小心翼翼。陶本伯格感到,这个人肯定受到过多次的拒绝,甚至被人当成骗子,但是他的直觉让他相信这位老人说的每一句话。
  赫尔汀在信中叙述了46年前在阿拉斯加的往事,尤其是那个永久冻土中的坟墓。他表示。如果陶本伯格有兴趣,他可以重返阿拉斯加挖掘,从保存完好的尸体中切下肺部,交给陶本伯格。

  陶本伯格按捺下心中的激动,把这封信从头到尾又仔细读了一遍,彻底地相信了。他情不自禁地抓起电话,要给赫尔汀打过去,但犹豫了一下又放下电话,来到电脑前,打起字来。他要用同样的方式和赫尔汀联系,为的是尊重对方。
  赫尔汀在信发出后一直等待回音,一个星期没有音讯,两个星期还没有回音,赫尔汀再一次失望了。老了,你的壮志只有消磨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