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春天 - 和大流感的百年之约》
第23节

作者: 京虎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三个人火速准备随身携带的实验设备,其他东西都好办,样本必须在低温下保存,因此得带一个装满干冰的罐子。干冰就是固体二氧化碳,其温度是零下78.5℃,蓄冷是水冰的1.5倍以上,吸收热量后直接气化成二氧化碳气体,没有任何残留,而且无毒无异味,还有灭菌作用。在医学研究中,干冰用于在运输过程中保持样本维持冷冻或低温状态。

  病毒如果离开宿主,在常温下通常会很快被灭活,因为无法从样本中分离出病毒来。针对这种情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低温情况下保持样本,使得病毒的活力一直存在,只是处于一种休眠的状态,一旦快速复苏后还能够继续繁殖。到阿拉斯加采取死于流感的病人的样本就是基于这个理论,因为埋在永久冻土之中,这么多年来就等于被保持在低温的状态。从病人身上取样后回到爱荷华大学的实验室还得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一点要保证样本所处的温度越低越好。

  六月初,三人小组来到费尔班克斯,虽然揣着一万美金,可是他们居然也住进了五毛钱一晚的学生宿舍,因为要租飞机去爱斯基摩人的村落,他们决定在食宿上能省就省。
  按事先制定的计划,赫尔汀先单独前往那三个选定的村落,实地考察是否还有尸体埋在冻土中的可能,有可能的话拍电报叫大家去会合。这样也是为了省钱,因为去那些相互隔绝的村子要租小飞机,票价很昂贵。
  可是没想到六月初的阿拉斯加突然加下起雨来,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飞机无法在村落降落。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在雨中等待,再等待。
  几乎整个阿拉斯加都在不停地下雨,没有一天是晴天,一个多星期之后,他们突然想起来,干冰快没了。
  学校里没有冷库,他们带来的干冰罐只能放在宿舍里。阿拉斯加虽然是避暑的好地方,但温度还是比零下78.5℃高很多,因此干冰便不断地变成气体不见了,如果再等几天,干冰就会全部消失。

  去买干冰吧,几个人来到费尔班克斯转了一圈明白了,在阿拉斯加不可能有干冰买,这里有万年的冰雪,谁还用得着这东西?还没有挖掘,冷藏保存样本就成了问题,几个人无计可施,打算能干冰彻底没有了就打道回府。
  在几乎绝望之时,善于思索的赫尔汀想起了用灭火器,里面不就是粉末状干冰吗,而且可以长久保存。
  这个主意一出口,引来一阵欢呼。几个人冒雨来到附近的救火队,询问哪里可以买到救火器。救火队员告诉他们商店所在,进了商店他们劈头就问:可以买多少灭火器?
  店员被外面冲进来的雨淋淋的几个人问愣了:买多少?想买多少就买多少?如果店里存货不够的话,我们可以向供应商订货。
  爱荷华大学来的书呆子们才想起来,各级政府从来没有限制过民众购买灭火器的数量。到底买多少?几个人一商量,钱不是问题,问题是能背多少。试了一下,一个人能背两只,赫尔汀年轻有力,可以背一大一小,于是就买了五只小号的,一只大号的,样本保存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下了两个礼拜雨后,阿拉斯加重见阳光,赫尔汀和飞行员同机出发。
  小飞机降落在诺姆,诺姆之所以被选中,因为这里有一个大的路德教居住地,有完整的死亡记录,有一个墓地埋葬着1918年流感死者,这里的冻土是永久冻土,也就是过去33年从未融化过。更重要的,这里是西班牙流感登陆阿拉斯加的第一站。在赫尔汀眼中,这里是寻找西班牙女郎的完美地点,所以首先来到这里。

  可是当赫尔汀来到那个墓地,大失所望,他从资料中读到的墓地完全不是他现在看到的墓地。33年间附近的一条河改变了方向,此时已经流经墓地的边缘,永久冻土已经不复存在了。赫尔汀试着进行了挖掘,果然不出所料,冻土已经不复存在了。失望之余,他只得奔赴下一个预定地点。
  赫尔汀离开十天以后,一队美军空军飞机降落在诺姆,墓地周围建起了营地,整个地区严禁出入,乔治先生姗姗来迟。

日期:2009-07-09 10:31:20

  6. 冒险的历程
  军方的准备比赫尔汀充分多了,尤其是样本保存的问题。军方考虑到阿拉斯加没有干冰,因此自备料冷藏设备,这种冷藏设备要靠飞机的运转来维持。
  一切就绪后马上挖掘,结果是从墓地中挖掘出一堆骨头,预计中存有流感病毒的软组织早就腐烂了,赫尔汀计划书中的说的永久冻土哪里去了?
  冻土地图应该没有问题,军方的专家没有考虑到河流改道的因素,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他们认为是因为尸体埋得太浅,在过去33年中只要有一个温暖周期,尸体便不可能保存下来。
  专家们认为,在冻土中埋人是不可能埋得太深,因为挖起来太费劲,尤其是在1918年大流感的时候,人都死得七七八八了,能够把尸体全部下藏就已经不错了,怎么可能深埋?这里找不到样本,其他地方找到合适样本的机会一样渺茫。他们认为赫尔汀计划是根本无法成为现实的,

  另外一个问题是军方的行动组只能停留在诺姆,因为他们的冷藏设备要靠飞机来维持,赫尔汀计划中的三个地方只有诺姆能起落运输机。
  请示五角大楼,那边同意乔治项目结束。既然没有可能性,也懒得管爱荷华大学那伙人跑哪里去了。
  就在军方在诺姆挖掘的时候,赫尔汀已经降落在下一个地点,靠近白令海峡的小镇威利斯。
  飞往威利斯的旅程同样不顺利,海峡的大雾使飞机无法降落,而且险些机毁人亡,只得返回诺姆。第二天没有雾,可是飞到一半引擎出了故障,飞行员安慰赫尔汀,这样的事从前发生过,不要担心,最终飞机滑行降落到了威利斯。
  1918年,妖艳的西班牙女郎是如何从港口诺姆来到威利斯的?
  虽然33年过去了,不同版本还在流传。

  一种说法是一个孩子去别的村庄访问朋友时去世,孩子的父亲用狗拉雪橇把孩子的尸体运回来。孩子死于流感,这样流感跟着尸体来到威利斯。
  另外一个版本是从诺姆来的邮递员患上流感,中途病故。人们根据拉雪橇的狗的叫声找到了他的尸体,运回威利斯,于是流感在村子里传开了。
  赫尔汀对这两种版本均持否定态度,因为流感病毒很难经过死去多日的尸体传播。这个疑问47年后才真相大白,在当地的一次聚会上,一位妇女告诉他,自己的祖父就是那位邮递员,他确实患上流感,回到威利斯后第二天去世。一个星期后,全村396人,死亡178人。西班牙女郎就这样在威利斯跳了一曲死亡之舞。
  赫尔汀来到埋葬那178位流感死者的墓地,一个巨大的十字架立在那里,墓地保存完好。根据当事人的回忆,尸体也埋得足够深,至少六英尺,应该保存完好。
  可是33年来又一次沧海桑田,海湾的移动使原来位于内地的墓地靠近海滨。赫尔汀再一次失望地意识到,这里的永久冻土也不复存在了。为了证实这个判断,他试着挖掘了一下,土地很松软。

  现在只剩下唯一的希望:布鲁维格。
  来不易去亦难,老天爷再一次留客。白令海峡起了风暴,飞机无法起飞。赫尔汀和飞行员只好待在威利斯。
  一天又一天过去了,两个越等越不耐烦,飞行员决定冒险强行起飞。一番努力之后成功地飞临布鲁维格。
  可是到了布鲁维格后发现海滨太松软,根本无法降落。他们只好先飞到六英里远的大一点的镇子陶勒,那里有比较结实的沙滩,爱斯基摩人划船把赫尔汀接到陶勒,然后到了布鲁维格。赫尔汀的冒险历程终于结束了。
  布鲁维格在当年没有任何对外交流工具,当地人对赫尔汀的到来一无所知。他到了教堂做了自我介绍,传教士欧提斯•李非常友善地接待了他,让他住在自己家里,安顿下来以后,赫尔汀迫不及待地来到墓地。

  站在墓地边,赫尔汀仔细地检查了一下。没有河流改道或者海湾变形的存在,墓地保存得相当完好,布鲁维格和外界交往很少,墓地在过去33年间几乎无人打扰,这里恐怕是找到西班牙流感病毒的唯一所在了。
  赫尔汀围着墓地走了一圈,眼前涌现出李为他描述的当年的景象。
  1918年,布鲁维格全村人口80人。1919年,布鲁维格全村人口为8人。就在1918年11月,全村90%的人口死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