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春天 - 和大流感的百年之约》
第21节

作者: 京虎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们不知道,这群人穿的叫隔离服,每次换下来的隔离服都就地销毁了。这群人里面有军方的沃尔特•里德医学中心的病毒专家,也有NIH的病毒专家,他们来到诺姆,是执行一项被命名为乔治计划的秘密项目。
  乔治计划是军方和NIH合作的特别行动计划,于数月前立项,整个计划严格保密,参加项目的医学专家们直到飞机降落后才得知此地是阿拉斯加的诺姆。
  因为阿拉斯加是永久冻土,军方运来了最先进的挖掘机器,一切安排好后,先对墓地进行勘查。
  勘查结果:大约在十天以前,有人在此进行过挖掘。
  如此绝密的行动居然让人捷足先登?

  乔治项目泄密的消息当即上报给五角大楼,惊动了上峰,下令在国防部内严查此次泄密,同时下令在诺姆进行调查。
  军令如山,很快两方面的调查都有了结果。
  国防部内部调查发现,内部有人把这个行动计划透露给一位国会议员。
  在诺姆的调查发现,十天前有一个年轻人来到这里,对墓地进行了挖掘。此人是从费尔班克斯而来。进一步调查发现。一个月以前,包括这名年轻人在内,有三个自称来自爱荷华大学的人住进了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因为暑期而空置的学生宿舍,每人每天支付仅50美分的住宿费。这几人携带了一下可疑的装备,在费尔班克斯的前一周无所事事,只是待在学生宿舍的休息室,到处打听什么时候雨能够停,第二周突然购买了六只灭火器,天晴后年轻人立即雇飞机离开,几天后另外两个人也不见了,他们的行踪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五角大楼对此十分重视,很快这三个人的身份被确定了。他们是爱荷华州的病毒学家阿尔伯特•麦基,病理学家杰克•雷顿,瑞典来的短期进修生乔汉•赫尔汀。
  等等,爱荷华的,那位议员就是来自爱荷华的,是麦基的老板、爱荷华大学微生物系主任里奇•波特的妹夫。
  真相大白了,主管调查的官员向部里汇报,要求立即采取行动。可是,报告交上去几天,部里居然压着不动。该官员实在看不下去了,找到上司:为什么这么证据确凿的泄密事件都不处理,难道议员犯法就不能与民同罪
  上司一脸苦笑:孩子,你听说过小偷状告苦主的事情吗?

日期:2009-07-01 10:07:20

  2. 餐桌上的天南海北
  这件事的起因是一次很平常的工作午餐。
  工作的人的午餐肯定要在各自的单位吃了,正因为这样,午餐成为同事之间社交的最重要的途径,一到午餐时间,同事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围坐在一起,即便是从外面买了午餐回来或者自己从家里带来午餐,也会坐在一起,天南海北地聊上一聊。这一点上中外有别,中国人关心食物,外国人更关心谈话,午餐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工作的味道很浓。

  1950年1月的一天,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医学院的教师餐厅里,十一个人围着一张桌子一起吃午餐,这是一顿非常典型的工作午餐,是该校微生物系为来访的著名病毒学家、就职于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威廉•黑尔特意准备的。除了他之外,还有系主任波特
  一人来访,一个班的人作陪,大家借机大吃大喝,看起来很有中国特色。可惜中美国情不同,在美国如果是公司出面接待,或许还能捞到一顿免费的午餐,更多的时候得自掏腰包。为了防止吃喝腐败,美国联邦政府还有专门规定,公务员接受礼物一次不得超过美金十块。
  有一次为了庆祝项目成功,公司出钱在某海鲜餐馆吃午餐,顺便请政府方面的项目经理,那位扭扭捏捏半天才答应,当时心说装什么洋蒜呀?没想到吃完饭,人家拿出信用卡:我的那份自己出。这才想起来有这个规定,这顿饭加起来超过20块了,人家犯不上为这点蝇头小利冒着腐败的嫌疑。
  爱荷华大学的这次午餐是吃公款,不过很简单,就是三明治、薯片加上饮料,主要是借机会聊天,和让系里的优秀学生有机会接触本专业的专家。坐下后,边吃边聊。因为是工作午餐,随便说了几句家常后,话题便集中在进餐者们都熟悉的科学内容上。
  因为黑尔是病毒方面的专家,选中的三名学生所做的课题全是病毒学方面的。作为病毒学的前辈,黑尔逐个询问了他们课题进展情况,并且在这些课题的基础上海阔天空地聊着。在得知其中一位正在从事流感病毒的研究时,黑尔的思路一下子跳跃到1918年。
  32年过去了,科学家们已经认定那场造成当时世界上每100个人就起码有一个人死亡的瘟疫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科学家也掌握了流感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美国于1944年开始进行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种,世界卫生组织于1947年建立全球流感监测系统。但是,对究竟是什么样的流感病毒株造成这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瘟疫依然一无所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果能找到这株病毒并加以研究,可以避免悲剧重演。但是在1918年,病毒学才刚刚起步,人们不知道如何分离病毒,也没有刻意保持样本。直到萧普开始,科学界才掌握了分离流感病毒的技术,这时候已经太晚了,西班牙流感早已不知所去。
  科学界认为,西班牙流感迟早会卷土重来,但连西班牙流感病毒是怎么样还不清楚,又何从预防和控制?黑尔感慨地说,这么多年,所有的努力,该做的都做了,可是依旧无法获得西班牙流感病毒。
  真的一点希望都没有?从事流感研究的学生问道。
  黑尔放下手里的三明治,向北方一指:那里有剩下唯一的希望。
  那里?

  对,世界最北的地方,找到冻土内当年死于流感的人的尸体。如果尸体保存完好的话,病毒可能还有活力,也许能够分离出那株病毒。
  餐桌周围所有人的眼睛一亮,黑尔说得对呀,但是为什么没有人干?
  黑尔看出大家的疑惑,叹了口气:说来容易,但做起来难到不可能的程度。首先要知道哪里有冻土,然后要知道哪处冻土有人类的痕迹,哪里埋着1918年流感死者。之后还要知道怎么取得死者亲属的同意,知道如何挖掘冻土,如何取出样本,怎样妥善保存样本,最后是怎样分离培养病毒,更重要的是从事这件事的人除了具备人类学和病毒学专业知识外,必须具备浪漫的、不屈不挠的冒险气质。

  这样的人有吗?黑尔摇摇头,继续啃自己的三明治去了。
  他没有看到,就在他低头的一瞬间,刚才提问的那位年轻人的眼中闪烁出兴奋而渴望的光芒。

日期:2009-07-02 19:43:12

  3. 阿拉斯加的召唤
  最能体现出人类智慧的场所正是就餐的时候,人们一边满足食欲,一边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可惜一餐吃罢,各奔东西,说者和听者常常会忘得干干净净,类似的情况从古到今重复着无数次,多少智慧就这样流逝了。
  可是这一次,黑尔的话有一位听众不但没有忘记,而且为此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他就是那位研究流感病毒的学生,名叫乔汉•赫尔汀,是从瑞典来爱荷华大学医学院短期进修的医学生,时年25岁。
  黑尔并不知道,当时世界上也许唯一具备自己列举的那些条件的人恰巧坐在这张餐桌旁,恰巧听到了他的话,也恰巧下了决心。
  无巧不成书。

  有的人的成长似乎是专门为了一件事而准备的,赫尔汀的人生的最初25年正是为实现黑尔的假说而准备的。
  他出生在斯特哥尔摩郊区的一个富裕家庭,童年一直生活在上层社会的小圈子里,直到十岁时他父母离异,母亲改嫁诺贝尔医学奖遴选委员会主席、卡罗林斯卡研究所医学教授卡尔•内斯路德,外面的世界才向他敞开。
  继父对赫尔汀非常好,他的医学背景成为赫尔汀的人生目标,内氏放线菌正是用内斯路德的名字命名的。内斯路德闲暇的时候的爱好是修建自己的住宅,将之修建成有地中海风格、室内花园的知名建筑。内斯路德死后,瑞典皇家买下了他的房子,后来转卖给一位挪威船业大亨。内斯路德还在岛上修建度假屋,赫尔汀跟他在一起,对微生物学和木工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