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村长不当干部》
第34节

作者: 一路上升
收藏本书TXT下载
  没有当镇长前,路一鸣并不觉得工作有多难,当了镇长之后,却深感肩膀上担子不轻。在走访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比比皆是。比如,子女不在身边,空巢老人问题,留守儿童问题,土地荒芜问题。农业发展跟不上,百姓生活水平自然问题多多,甚至连教育都是个问题,路一鸣走访了一个村小学,先不说校舍破旧没办法解决,起码的教师配置都跟不上,其中一个班级,半年换一个老师,大部分顶替上去的民办教师,有的连初中都没毕业。

  比较好的三个村是三个大学生村官,他们是师范大学毕业,一边当村长一边当校长,可以说是,既当爹来,又当娘,担子也不轻。
  路一鸣总结了所有急需解决的问题,大概有四五十项,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口,最后用二个字概括就行了:经济。说白了,就是没钱。因为没有经济来源,村民们不得不远走他乡,将老人孩子丢在家中。因为经济落后,那些从村子里走出去的大学生宁愿留在城里苦拼,也不愿意回村子里任教……
  因为,因为,所有的因为,最后都要靠提高经济,才能迎刃而解,让百姓安居乐业,不用背井离乡。
  这几天,路一鸣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要想把吴山镇的经济搞上去,谈何容易?
  这个一穷二白的乡镇根本就没有产业支撑,也无外力资金投入,如同一架装载千金重物的破败牛车,要想翻越那道经济的高坡,唯有一头健壮有力的牛才能做到。如果这头牛不够健壮,要么累死途中,要么放弃目标,躲在一旁吃草……

  办公室主任马丽一直跟随路一鸣镇长调研,她在与路一鸣独处时候,虽然有点疯疯癫癫的,但工作能力颇让路一鸣认可。她善于与村级干部、老百姓、打成一片,而且,她对吴山镇情况比较熟悉,倒是像个秘书,或者说镇长助理。
  通过这几天的考察。路一鸣一直想找到两个切入点。第一个切入点,那就是如何让老百姓富起来。第二个切入点,如何摆脱镇镇府的财务赤字。这两个切入点找到了,吴山镇雄起之日也就开始了。
  一直没有头绪,路一鸣有些心烦意乱。
 

  “路镇长……路镇长?发什么呆啊!你开车还在寻思工作啊?开慢点。”耳边几声细腻的声音传来。
  正开着路虎车的路一鸣回过神来,扭头看了一眼副驾驶座位上的马丽,换了档位,速度也旋即降了下来。这路上就路一鸣一辆车,闭着眼睛也能开五公里,况且,路一鸣每天从镇政府出发的时间都很早,路上根本就没啥人。
  马丽这些天一直想找机会和路一鸣聊聊,可路一鸣呢!跟个木头人似的,根本就没兴趣。除了工作,两个人根本就没啥交集。
  “路镇长,今天我们去哪里?”

  “望牛墩村!”
  “望牛墩啊!他们的村支书叫马良保,是我姑父!望牛墩村情况我比较熟悉。”马丽见路一鸣没吱声,悄悄斜了他一眼,自言自语道:“上次听我姑姑说,他们村子有个小寡妇和一个老光棍搞上了,整个村子里的人都在背后戳脊梁骨!要我说,这些老百姓就是太愚昧,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城里人没结婚住在一起多了去了,凭什么对人家指指点点的,再说了,人那方面也是有需要的,他们就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镇长你说是不?”

  如果是两个男的,或许可以激烈的讨论一番,毕竟是个女下属,路一鸣实在不知道怎么跟他探讨这个话题,只是呃了一声,便不再说什么。
  马丽见路一鸣没怎么说话,便无聊地息了声,没一会,又闲不住道:“路镇长,你一个人整天忙忙碌碌的,身边又没有个女人照顾,以后衣服啥的,我帮你洗吧!”
  “不用了,我又不是小孩子,不需要人照顾。”
  “路镇长,你整天为了吴山镇的发展奔波,都累廋了,晚上到我家吧,我做好吃的给你。”
  路虎车内的香风狂涌,这个马丽的热情像火一样的在燃烧,沸腾……
  路一鸣现在的目标是要将整个吴山镇的经济工作搞上去,而马丽的目标却是盯着路一鸣这个年轻镇长不放,跟着了魔似的。
  车里一阵沉默,路一鸣此刻化身法海,抵御青蛇妖姬的色诱。而那条青蛇化身的马丽,却在法海的无言冷冷对下,唱起了歌:法海你不懂爱,雷锋塔会倒下来……
  路虎车驶入望牛墩村部。村支书兼职村长的马良保第一个迎了出来,他是个五十多岁的小老头,个子不高,身后跟着村会计,治保主任。这是路一鸣调研的最后一个村子。

  了解望牛墩村的基本情况之后,在村支书马良保等人的陪同下,又走访了几家贫苦百姓家,路一鸣这次带了一些慰问品,并一一了解他们的实际生活困难,马丽则拿着个小本子记录下来。
  中午,留在马良保吃了个便饭。本来按照路一鸣的想法,是不会在村上吃饭的,路一鸣去过的所有村都没留下吃饭。毕竟现在村子的招待费最后都会摊派在百姓头上,但是,今天马良保是以个人的名义留镇长吃饭,最关键的是马丽她不想让路一鸣走,好歹给她一个面子。
  马丽多少有点显摆自己的意思,能单独和镇长一起考察,起码在亲戚面前显得很傲娇。
  当然,每个村长心里都想跟新镇长搞好关系,能在一起喝个酒,算是沾光不少。
  八个农家菜,摆上桌面,除了四个菜不一样,其中四个菜基本是莴苣做成。
  然而,没料到,就是这顿平凡朴实的农家饭,成就了吴山镇的崛起之路。

  在饭桌上,路一鸣无意间了解到。望牛墩村的特产就是莴苣,不只是好吃,而且吃法多样,味道也鲜美。以前经常有百姓跑去城里贩卖,后来,因为长途车禁止携带,最后才罢休。
  特产,特色。莴苣首先产量要大,除了吴山镇,周围几个镇完全可以覆盖拉动。其次就是市场化,能不能打开市场缺口,扩大需求,最后以此带动农民致富!
  路一鸣之所以如此在意莴苣,还是因为前几天的一份报纸,那天调研完毕,路一鸣一个人坐在办公室发呆。后来,看大门的老陈头把镇政府订阅的几份报纸送到镇长办公室。
  路一鸣随意翻阅了起来,却被一则报道吸引。
  武汉无公害蔬菜打开国际市场,从去年四季度至今,已有120吨武汉莴苣,以“借船出海”的方式卖到加拿大。
  这些莴苣产自大湖镇,为无公害农产品。去年7月,该镇成立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一边实施科学、安全种植,一边广开销售渠道。去年10月,本季新鲜莴苣上市,该合作社与代理商签下45吨莴苣的出售协议,由代理商对莴苣进行包装、冷藏,以净菜形式进入集装箱,出口到加拿大。
  10天前,双方又签了75吨莴苣出口加拿大的定单,每公斤售价2.6元。随着海外市场扩展,还将签一份20吨的订单。同时开拓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市场。
  日期:2015-12-31 18:46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