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顺子不解的是展吴到哪里找了这么多既听话,又精干的小伙子。他百思不得其解。
如果真让小顺子知道展吴的计划,也许小顺子会吓傻。
战场上死的最多是士兵。而让士兵死的是枪炮。
枪炮来自哪里,来自于那些坐在舒适实验室的知识分子研究成果。
听说爱因斯坦连鸡都不敢杀,而就是这样一个文弱的知识分子提出的核裂变理论,成就了很小当量的原子丨弹丨瞬间把一座中型城市夷为平地。几十万人像空气一样消失。
真正可怕的不是士兵,而是智慧。
展吴从自己的一次惨变中突然发现自己这一天赋。
一次花去三百五十大洋举办的比武大会既让展吴得到了他得到的利益,又无形提供了唾手可得的青壮人才。
家里富裕的人家不会让孩子为这点奖金来擂台拼命的。到擂台上来拼命的一定是既不想当强盗,又能正当的那道奖金想走正道的人。
天下没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去偷窃杀人做强盗。
展吴提供的正是那些家庭所需要的。
两年的时间展吴把那次报名参加比武的家庭几乎走遍了。再通过这些家庭认识了其他很多家庭。
两年的寻访之旅给了展吴心灵极大的震撼,他看到中国百姓的贫穷和无奈。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家庭实在太多太多,而这些贫穷造成的恶果就是这些家庭的孩子几乎都没有走进过学堂。
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是赖以生存的基础,而大部分土地都掌握在富人手里,穷人只能给富人种地换取一点可怜的口粮养家糊口。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社会的不公平已经达到了顶峰。
展吴两年的时间招募了三百多个十四到二十五岁的青少年。
十八岁以上的全部被安排到各地的粮行,绸缎庄做伙计,十四到十八岁以下必须到课堂学习,练武。
展吴给这些孩子的家庭每户两亩水田,负责孩子的学费,到粮行工作的每月有五块大洋的工资,升到掌柜每月三十大洋。十四到十八岁的孩子每月有三个大洋的生活补助。能继续读书的可以继续,读不了书的满十八岁安排工作。
展吴以最小的代价得到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同时他也成了这些贫困家庭的菩萨,好人,善人。三四百个家庭没有一家人不愿意把孩子交给他。展吴无疑成为这些家庭心目中的神。
在民国一亩地差一点一二块大洋就可以买到,好一点的水田也就是五个大洋。展吴给每个家庭的都是好地。而展吴给每个孩子的生活费用这些家庭稍微省一点,要不了多久就可以自给自足了。
展吴花了2000个大洋就得到两百个身强力壮有武术功底,并且忠诚于他的伙计,加上储备的那些孩子,再过几年又可以分配到展吴不断扩大的店铺里。
展吴如果没有遇到这样的灾难,如果一帆风顺最后考上军校一定会成为一个有远见的将军和战略家。可惜,世上没一如果。
命运既然这样安排就一定有它的道理。
日期:2016-06-27 16:41:15
二
周军按照展吴吩咐只开了五家绸缎庄。
“店不在多,而在规模,人员要精干,要有知识,有头脑。更不能急于求成。”这是展吴对周军说的话。
周军已经出来一年了,目前为止,绸缎庄只能养活伙计,并没有什么盈利。这让周军压力山大。而展吴每次见到周军都没有责怪的意思,之多说“慢慢来,不要急。磨刀不误砍柴工。”。
五家绸缎庄分别为,上海,南京,苏州,杭州,扬州。
“展先生,一直不盈利也不是事啊。”周军苦恼的对展吴说。
“要你拿钱了吗?急什么呢?现在你要做的事情是开拓思路,所去其他生意好的店里看看,为什么人家可以做好,而不是在我面前发牢骚。”展吴对周军目前的状态很不满。
“我只是感觉对不起你,你帮了我这么多,而我却一事无成。”周军很内疚的样子。
“首先你要静下来,一口成不成一个胖子。不说这些不开心的了,你准备一下,我们坐镇上海店,看看效果如何。”展吴说这句话的时候有点小兴奋。
上海绸缎庄的店面在静安区,房子在一年前展吴就买好了,装修花去了很长时间,如今已是富丽堂皇。
展吴和周军走进了绸布在。店名是“芳菲绸布行。”这个店名是展吴亲自取的,这是为了纪念自己姐姐小芳的。
“展先生,您怎么来上海了?”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人见到展吴非常兴奋。
“来看看你啊,小马超想家了吗?”展吴也是满脸高兴。
“不想,在这里好多东西我都是第一次见,很开心的。展先生你坐,我去给你倒茶。”小马超高兴的咧着嘴去给展吴泡茶去了。
“你们认识?”周军很好奇。
“呵呵,你这话问的,我介绍给你能不认识吗?”展吴笑着说。
“哦,也是。”周军不好意思的说道。
看着偌大的店面,冷冷清清,一个顾客也没有。展吴陷入了沉思。
“出了做旗袍,男士西服做吗?”展吴问周军。
“想做啊,可是找不到好师傅,就是有好师傅要价都很高,本来就不赚钱,请那么贵的师傅,倒是工钱都发不出。”周军谈了一口气。
“哦,做旗袍请的是什么师傅啊?”展吴再问。
“就是一般的,价格比较低。”周军答道。
展吴脸上的表情不再轻松,语气陡然严肃起来:“在上海还有比这装修更豪华的绸布庄吗?”。
“没有啊,我们算最好的了。”周军回答这个问题倒是很快。
“那么这么好的绸布店请一般师傅合适啊?这是自降身价?你明白吗?”展吴的口气已经是教训。
“我,我,这这……。”周军已经说不出完整的话来。
“这家店掌柜的是谁?叫什么?怎么没见人呢?”展吴问道。
“掌柜的姓姜,杭州人,经营绸布庄有五年了,估计现在出去谈生意去了。”周军很紧张的回答道。
“店里除了掌柜的,就小马超一个伙计吗?”展吴四周看了看。
“是啊,本来生意就不好,再增加人才,不是开支就大了吗?”周军解释道。
展吴没有在说话,小马超泡茶出来正听到展先生在发火,没敢停留,放下茶立即到柜台上去了。
展吴自顾自的走出了门。也没有告诉他要去哪里。
知道第三天展吴才出现在店里,而后面跟着一个外国人,一个气质端庄的中年女性。还有三个穿旗袍的窈窕少女。
“把所有的人集中起来,我要说几句话。”展吴对周军说道。
“是,我这就去叫。”周军不是道展吴要干什么,从表情上看,不像要发火的样子。
其实用不着喊,这个店就小马超和姜掌柜的,还有一个做旗袍的老眼昏花的齐师傅。
“好,都到齐了,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外国朋友是英国的约翰先生,会简单的中文交流,他现在正式被我聘用为本店西服师傅,这位漂亮的女士是本店做旗袍王晴女士。另外三位美女是我请来的迎宾,店员。姜掌柜,你除了日常的管理外,进什么布料,什么样的线,纽扣一切都听约翰先生和王晴女士的,你只要做好服务工作就好了。小马超最重要的是店里的卫生和其他人员的伙食,齐师傅年纪大了,就不再留在店里了,等会姜掌柜给齐师傅多发一个月工钱吧,”展吴简明扼要的下达了一连串的指令。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