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男人的销售战争:纵横》
第23节

作者: 细雨黄昏红袖刀
收藏本书TXT下载
  会议室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慢慢说’的气氛,侯明亮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威逼下去:“说话可要客观啊,田云舒能力这么强,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但是现在他已经离开瑞和了。你要清楚,我并不是无凭无据的说,我们人力资源部对田云舒自然是有评价的,不会冤枉谁,我想这一点,你务必要清楚!”侯明亮最后这句话,带有明显的提示色彩。说完后,他没有看杨耕,而是转头看着朱弘毅。意思好像在说:不要让杨耕感情用事啊!

  这时候的杨耕已经清楚,自己完全被罩到一张大网里了,他不想为了这份工作而去委曲求全的让人帮他掀开这张网,自己也无力去撕烂这张网,但是他想自己至少可以离开它,他瞬间下定了决心:爱谁谁,老子他妈不玩了!
  看了看对面的侯明亮,杨耕平静了一下说道:“你们怎么评价,我无权过问,但是,这几年来,是我而不是你,天天和他在一起,这几年我们是怎么过来的,我一定比你更清楚,我相信公道自在人心。不是你那几页评价就可以盖棺定论的。”
  朱弘毅点了一支烟,他知道情况已无可挽回了。他也完全看明白了侯明亮的真实意图。自己不了解田云舒。但是他清楚这后面一定牵扯了太多的斗争。政治这个东西就像一个烧红的烙铁,不烫伤别人就一定会烫伤自己,这当中容不得半点犹豫。
  ‘面试’很快就结束了,杨耕首先走出了会议室。朱弘毅留在后面,把侯明亮送到电梯口。侯明亮握了握朱弘毅的手,表情有些不自然:“朱总,实在对不起,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希望你多多理解!”
  朱弘毅清楚,侯明亮根本就不是来‘面试’的,而是来抓杨耕小辫的。侯明亮的这句话无非是暗示他:这是领导意图。不是针对他朱弘毅,不要有别的想法。

  朱弘毅现在的感觉就是无奈。看来自己从前对瑞和看法是错误的,瑞和的规矩并不少,只是在桌面上的太少了!
  朱弘毅回到办公室的时候,杨耕正站在老板桌前,眼睛又在盯着墙上那幅横幅。看到朱弘毅进来,杨耕笑了笑,脸上的表情充满歉意。
  “对不起,朱总。让你失望了。”
  “杨耕,不用客气,我不知道你们之前发生过什么。但是我知道,你没有错!我再去找一下韩总,请他出个面,也许事情还可以挽回。”朱弘毅想再努力一下。
  “朱总,谢谢,不用了。”杨耕冷静了一下说道。“我决定离开瑞和。我想在瑞和的路已经走到头了,即使再勉强走下去,也不会有太好的发展。我想这一点你也清楚。”

  朱弘毅看得出杨耕已经下定了决心。不过他还是想再劝一下,他很喜欢杨耕这种宁为玉碎的性格:“杨耕,我看你一直在看墙上的这句话,你知道这个‘毅’字的含义吗?它是说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忍耐。我们不能改变的东西很多,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受些委屈。我们要看事情的结果,而不是过程。”
  杨耕从内心里还是非常感谢朱弘毅的,他知道朱弘毅尽力了。但是自己已经下定了决心,不想再回头了。
  “朱总,我理解你的意思,也感谢你的一片苦心,但是做人做事有所不为,也有所必为!和结果并没有太大关系。” 他平静的对朱弘毅说道。

日期:2009-09-08 09:00:10

  第四节
  二月的北京依然寒风刺骨,杨耕下了写字楼,迎着寒风冷静了一下,招手打上一辆出租车,向北京站驶去。他有种一分钟都不想多待的感觉。上了车,杨耕先给妻子打了电话,把整个情况给她说了一下,这是他的一个习惯,无论好事还是坏事,他都希望第一个让妻子知道。他有时候觉得自己这样做有些自私,坏事让妻子知道只能徒增她的烦恼。但是却很习惯性的这样做,大概这就是夫妻吧。

  放下电话,杨耕又习惯性的找出老田的手机号,犹豫了一下,并没有拨出。他知道田云舒肯定会帮他,但是他却不想这样做。田云舒之所以孤身一人去弘智,肯定是想做一种姿态,这是职场的规则,杨耕不想让老田为难。
  出租车停在了北京站对面,杨耕下了车,向左侧的过街天桥走去。一群卖发票的中年妇女迅速聚拢过来,杨耕一边摆手,一边奋力向前冲。正在这时,手机剧烈的震动起来,杨耕迅速地扫了一眼屏幕,是个北京的的号码,自己不熟悉,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起来。
  “杨耕,你小子到北京来为什么不给我联系?”周围的环境过于嘈杂,杨耕一时没听出电话那端的声音是谁。
  “对不起,我这边环境不好,请问你是哪位?”杨耕礼貌的回应着。
  “装什么蒜,你小子是不是发财了,连我的声音都听不出来,我是马达啊!”
  杨耕愣了一下,马上反应过来:“马达,怎么是你啊?我们有几年没联系了吧?没想到你还健在!”
  “我活得挺好,你先别管我,告诉我你现在哪?”马达那边好像没有唠嗑的意思。

  “我在北京站,正准备滚回老家。”杨耕无奈地答道。
  “你给我听着,你哪里也别去,老老实实地在火车站等着我,我有重要的事找你,半个小时后就到。”马达的口气有些不容置疑。
  杨耕了解马达说话的方式,也不在意,抬头看了远处车站塔楼上的大钟,想了想,反正时间还早,就和马达聊聊吧:“好的,我等着你,晚上饭你请我吃比萨!”
  杨耕抬头看了看车站广场上川流的人群,回头向旁边的肯德基餐厅走去,寒风依然刺骨,杨耕心里却有了一种暖洋洋的感觉。
  杨耕和马达的相识在七年前,马达比杨耕大一岁,同一年大学毕业,马达的毕业学校是北京的一座全国重点大学。不过那时候大学生还包分配。由于受那场著名的事件影响,89年之后连续几年大学生分配的单位大都不尽人意。马达同学所分配单位是湖北的一家勘探局,这在同学中还是很不错的。马达兴致勃勃地拿着报到证跑到武汉,被勘探局人事处的领导告知,被分配到了襄樊的某勘探中队,马达想了想襄樊就襄樊吧,又急忙赶到襄樊。又被告知被分配到了某小队,让人带着马达去报到。等马达翻山越岭的来到某小队所在地,连哭的心情都有了。远远望去,半山腰有几座帐篷,带路的人告诉马达那就是他未来的办公室。

  马达在帐篷了窝了几个月,实在耐不住寂寞,就直接辞职溜回北京了。回北京后一时也找不到工作,马达索性就在秀水街摆起了摊,专业糊弄老外。除了服装外,还倒腾一些办公用品。练摊生意不好的时候,马达就拎着个包,把自己打扮得人模狗样的,一个写字楼一个写字楼的推销办公用品。
  命运的转折就出现在跑写字楼上,当时北京最著名的写字楼是赛特。里面有一家叫ASA的美国软件公司,专做ERP,当时ERP还叫MRPII。这家公司进中国时间不长,却是这个行业里的前辈,当年在软件行业的名气比以后的那些老大还要大。
  这些情况马达同志都不知道,他就想一门心思的把东西卖给这家出手阔绰的外国公司。还有一个想法,前台的小妹妹实在对马达的胃口,就有了纠缠到底地想法。所以马达跑ASA的次数开始日渐频繁。长此以往,不但ASA的员工都和马达熟了,也引起了这家公司老板的注意。老板叫Jeff,是个典型的美国牛仔。因为经常看到一个贼眉鼠眼的家伙出现在公司里就来了好奇心,某一天Jeff把马达拉住,做了一次长谈。马达充分发挥了在秀水街学到的糊弄老外的技巧,直接把Jeff搞晕了。Jeff当即决定把马达招至麾下,就这样,马达扔了自己的自行车,一脚踏入了外企。

  而马达的第一个客户就是杨耕毕业后所在的第一家公司,那是一家汽车厂。当时ERP还是个极其生涩的概念。即使对于在计算中心工作的杨耕来说也完全没有听说过。有一次大老板出了趟国,不知被哪个老外忽悠了一把,回来就要急急火火的搞ERP,任务落到了杨耕所在的部门。作为部门里唯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杨耕自然成了选型小组的主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