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栖风 东吴帝国的最后十七年》
第57节

作者: 陟云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7-19 18:31:25
  121
  贺邵之子贺循善写文章,博览群籍。他与同为东吴故地出身的纪瞻、闵鸿、顾荣、薛兼等齐名,号为“五俊”。孙皓诛杀贺邵后,曾经将他家族中人都流放到了临海郡,直到东吴灭亡后贺循才返回会稽郡。他早年任阳羡令,后受陆机举荐补为太子舍人。建武初年,拜为太常,卒赠司空,谥号穆。
  顾雍之孙顾荣曾任东吴黄门侍郎,入晋时和陆机陆云兄弟并称三俊,按例拜为郎中,历尚书郎、太子中舍人、廷尉正。司马睿镇江东时,因顾荣出身南土冠姓,遂以其为军司,加散骑常侍,凡是遇到谋划事务,都会征求他的意见。死后追赠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元。司马睿为晋王后,追封为公,开国。
  纪瞻是东吴光禄大夫纪陟之子,少有声名,西晋时任大司马东阁祭酒、鄢陵相等职,后弃官返乡。后参与平定陈敏之乱,协助司马睿在江东站稳脚跟,曾和王导一同劝进。又转侍中,为明帝司马绍所重。王敦之乱时,纪瞻虽病,却因严毅有威以领军将军卧护六军,叛乱平定后任骠骑将军,特许以家为府,旋即去世,时年七十二,追赠本官、开府仪同三司,谥号穆。
  闵鸿曾经在东吴做过尚书,吴亡之后累征不就,因他有文采,号称“南金”,多有文章传世。
  吴郡出身的张翰是东吴大鸿胪张俨之子,因其有文采而为人纵任不拘,被人以阮籍作比而称之“江东步兵”(阮籍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他与贺循、顾荣等多有交往,后见天下将乱遂以思念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为由返回家乡,在后世留下“莼鲈”的典故,辛弃疾《木兰花慢�6�1滁州送范倅》即用此典:“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张翰后以五十七岁卒于家。

  东吴名将甘宁之子甘述曾为东吴尚书,甘述之子甘昌为太子太傅。东吴灭亡后,甘昌之子甘卓察孝廉,举秀才,为司马炎之子吴王司马晏常侍。东海王司马越引其为参军,出补离狐令,因为天下大乱,所以他弃官东归,期间一度参与陈敏之乱,后被丹杨太守顾荣说服反正,诈称疾病收船南岸,辅助晋军平定陈敏。司马睿渡江后任命他为前锋都督、扬威将军、历阳内史,先后参与讨伐周馥、杜弢,拜豫章太守,迁湘州刺史。又迁安南将军、梁州刺史、假节、督沔北诸军,镇襄阳。王敦之变,甘卓听从乐道融的建议起兵讨之,被任命为镇南大将军、侍中、都督荆梁二州诸军事、荆州牧,仍兼梁州刺史,但他年老多疑,将军队驻扎在猪口(夏水入沔谁处,今湖北沔阳),累旬不前。襄阳太守周虑暗承王敦旨意,知道甘卓没有防备,就诈称湖水多鱼,趁甘卓左右捕鱼之机在卧室内将甘卓袭杀,甘卓四子散骑郎甘蕃一同遇害。太宁年间,追赠甘卓为骠骑将军,谥号敬。

  东吴司徒丁固之子丁弥入晋后为梁州刺史,丁弥子丁潭入东晋后拜驸马都尉,后转中书郎,出为广武将军、东阳太守,迁大尚书,徙廷尉,累迁左光禄大夫,领国子祭酒,后以光禄大夫还第,八十卒,追赠侍中,光禄大夫,谥号简。
  日期:2016-07-20 18:59:49
  122
  东吴豫章太守孔竺之子孔恬任湘东太守,孙孔侃为大司农,而孔恬之子孔愉年少时和同出会稽郡的张茂、丁潭齐名,因三人字中都有康字,所以号称“会稽三康”。他直到东晋时才出仕,时年已过五十,历任丞相掾、尚书仆射、领军将军、镇军将军等职,七十五岁卒,追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贞。
  吴郡人蔡洪在东吴灭亡之后入仕晋朝,先为州从事,太康年间举为秀才。他赶赴洛阳的时候,有洛中人问他:“现在王公征召任命,甚至从偏远的地方选择人才,你是东吴的士人,作为亡国的遗民,有什么特殊的才能而来应选呢?”蔡洪见对方有意贬低自己,立刻反讽道:“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到,东吴的官员及其后人在晋朝大多历官显贵,尤其是吴郡出身的士人更是受到青睐,并没有因为国家灭亡而被弃置不用。如果对比蜀汉官员在亡国后的情况,可以发现两者有天壤之别,蜀汉官员入晋后大多止于太守一级,只有文立后来做到卫尉,算是做到九卿,但他们的后人却很快湮没无闻,远远不能同东吴士人相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是因为东吴立国与江东大族关系紧密,而蜀汉却是寒族建立的国家,两者的上层结构有本质差别。所以晋灭吴后,为了管理面积广大的四州新附之地,必须依仗原本在这里拥有盘根错节势力的江东大族,这样一大批东吴官员被留任,继续在地方行使管理职责。而东吴士人中的儒臣则被上调洛阳,并以他们的文采和声名受到任用。而且重用笼络大族还和当时盛行的门阀制度相合,东吴的大族无论是在名声还是影响力上并不比北方的新兴权贵差,所以他们也被接纳为士族,被任用也就不足为奇。二是随后的北方大乱给东吴士人提供了上升的契机。虽然东吴官员及其后人能够在晋朝任职,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仕途上升通道没有天花板,事实上掌握朝政的核心权贵对东吴出身的官员还是抱有警惕和成见的,这一点和当初对待蜀汉官员并无差别。然而司马炎去世后,朝政迅速紊乱,皇族的内斗引发了北方的连年征战,为求安逸一大批北方士族陆续南渡,相比于他们江东大族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同样从北方来的琅琊王司马睿在江东并无根基,所以从稳定局势的角度出发,他的朝廷中一定要有相当数量的江东大族代言人,顾荣和贺循等人的重用应视为这一情况的体现。因为江东大族所占据的资源弥多,所以他们在南朝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地位,我们今天从正史上检索到的东晋到南朝陈的五朝官员中,吴郡张氏出身的有二十人,陆氏有二十二人,顾氏有七人,都是江东大族受到重用的例证。甚至到了唐朝,吴郡顾陆两姓还有多人考中进士,证明大族在文化领域仍然有相当优势,不过随着人口的迁移流动和社会架构的变化,他们在历史上的影响力已渐渐衰弱,到宋朝时大族所拥有的特殊地位基本不复存在。

  西晋的统一仅仅维持了三十多年就分崩离析,金谷俊游、铜驼巷陌的风流似乎转眼间便烟消云散,中国历史从此进入到三百年的大分裂时代,其间既有神器播迁、宗庙倾覆的伤心往事,也有波云诡谲、谋算千里的智慧较量,更有金戈铁马、荡气回肠的热血交锋,但这已是后来之事了。
  在本文结束之际,借用李白的一首《金陵》来收束全文: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亡国生春草,离宫没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对江洲。
  (全文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