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情事》
第39节

作者: 身边的女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男人没说话,站起来脚步腾腾回家了,头也不会。
  发现大夯走了,海亮冲所有人说道:“没事了,没事了,大家回家吧,该干啥干啥。”
  村子里的人发现没有好戏可看,一哄而散,各回各家吃早饭去了。
  海亮将大白梨搀扶了起来,说道:“婶子,你起来吧。”

  大白梨擦擦眼泪站了起来,弯腰慢慢收拾东西。地上乱七八糟,一片狼藉。
  她的背影很沧桑,看得海亮差点掉泪,这让他再一次想起了二丫。
  如果二丫还活着,张大毛也不会去借喜凤嫂的肚子生孩子,这都是没孩子给逼得啊 。
  千百年来,传中接代开枝散叶的思想在村民的心里根深蒂固,没有孩子就没有指望。人过一辈子图个啥?还不是图个子孙绕膝天伦之乐?
  可这又怪谁?都是张大毛一手造成的,当初是他将二丫打下了悬崖,造成了终生的遗憾。
  他这是咎由自取。
  海亮问:“婶子,我大毛叔呢?”
  大白梨怒道:“死了!早跑没影了。”
  海亮赶紧说:“婶子,别收拾了,这些东西都不能用了,买新的吧。”
  大白梨说:“海亮,你站着说话不腰疼,钱呢?这些东西都是钱买的,大夯把我家砸了个稀巴烂,你去让他赔!”
  海亮是不会让大夯包赔这些损失的,谁媳妇跟别的男人有不轨,都会跟人拼命,不将张大毛一刀杀了就不错了。

  这些东西只能算他头上。
  海亮从怀里拿出一叠钱,交到了大白梨的手里,说道:“婶子,大夯哥砸坏的东西算我的,我来陪,这些钱你先拿去花吧,不够的话再冲我要。”
  王海亮将钱交给大白梨就走了,他是代替二丫在尽孝道。
  现在他完全将二丫的爹娘当做了自己的爹娘,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老子惹下的祸,当然儿子来擦屁股了。
  不是他甘愿做人家的孝子贤孙,所有的一切都是对二丫的爱。为了弥补对女孩当初的亏欠。
  他已经准备为张大毛跟大白梨养老送终了。
  就在王海亮离开张大毛家的同时,这边的王大夯也回到了家。
  大夯进门以后,一眼看到了土炕上的喜凤,那火气就不打一处来。
  喜凤嫂已经从打麦场回来了,女人爬在炕上哭。她也想不到事情会搞成这样。感到委屈地不行。

  媳妇偷人养汉,这在大梁山是最见不得人的事情,也是最没面子的事情,更是一个男人忍耐的底线。
  张大毛跑了,大夯只能将怒气撒在了媳妇的身上。
  大夯哥怒火冲天,抬脚踹在了房门上,房门发出咣当一声脆响。
  他大喝一声:“你还有脸睡觉?偷人养汉败坏门风的贱*!看我怎么收拾你!”
  大夯哥一扑而上,二话不说将女人摁在了土炕上,举起蒲扇大的巴掌冲喜凤揍了过去。
  喜凤猛地看到大夯,吓得浑身一抖,她知道一顿毒打在所难免,赶紧往炕角的方向爬。
  那里跑得掉,大夯哥跟老鹰抓小鸡一样,上去揪住了女人的衣服,顺便抄起了炕头上的笤帚疙瘩,啪嗒揍在了女人的屁屁上。
  喜凤嫂发出一声竭嘶底里的惨叫:“啊!”
  大夯怒不可解,将笤帚疙瘩轮圆,一下一下在喜凤的身体上抽打,把女人打的嗷嗷大叫  。
  “大夯,别打了,不怨俺,不怨俺啊,俺想跟你生个儿子。”

  大夯一边打一边怒道:“放屁!谁让你跟张大毛约会?别人的儿子我不要!你个不知羞耻的贱人,分明是熬不住了想男人,看我不打死你!!!”
  啪!啪!啪!笤帚疙瘩跟雨点一样,无情地抽打在了喜凤的手臂上,两腿上,后背上。
  大夯愤怒到了极点,把喜凤嫂的屁股抽得的万紫千红,阳光灿烂。大梁山的上空净是女人凄厉的惨叫声。
  王大夯将喜凤嫂打了个半生不熟,打完以后没吃饭就下地干活去了。
  在乡下男人打媳妇是家常便饭,几乎没有那个女人没有挨过男人的揍。
  但打的快,好得也快,夫妻打架是床头打架床位和,很少有记仇的。
  有的女人就是犯贱,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两天不揍,浑身难受。
  你不打她,他都扎翅飞天上去了,不把男人当回事,把你当软蛋捏,严重的还会偷汉子。
  喜凤嫂受伤不轻,身上被打了很多淤青,女人在炕上躺了几天都没有犯过劲儿来。
  晚上,大夯回到了家,干了一天的活儿累的要死。
  本来想吃口热饭,但是发现家里是冷锅冷灶,衣服没人洗,碗筷没人刷,喜凤嫂还在炕上跟他怄气。

  大夯上去拉了拉女人,怒道:“你咋不做饭?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喜凤猛地打落了男人的手,怒道:“不过了,你吃屁喝疯吧,打了老娘,还想我给你做饭?想得美!!”
  女人用力箍紧了被子,一点缝隙也不留,坚决不让男人的手伸进来。
  就这样,五六天的时间,喜凤嫂都没有搭理大夯哥。晚上睡觉也不理他,给他调个冷屁股。
  这次男人下手比较重,女人跟他结下了仇。一直到过完五月,村里的小麦全部收割完毕,秋玉米长到膝盖子高,他们还是不说话。
  1982年的仲夏,王海亮终于从二丫惨死的噩梦中苏醒过来。
  为了补偿对女孩的亏欠,他准备完成二丫的意愿,为大梁山修建一座小学。

  事先他就做了大量的准备,将储备的兽皮跟名贵药材卖掉,换成了大量的现金。
  同时,他也在山上选好了木料,并且在木料上做了标记。
  小麦收割完毕,秋庄稼播进地里以后,疙瘩坡的村民暂时没有出去打工。
  因为海亮这边在招工了,按照跟在城里打工一样的工资标准,将大部分的壮劳力丢在了家里。
  一听说要修建小学,大梁山的村民都是欢呼雀跃  。
  尽管山里的人愚昧,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念书,有知识有文化,将来可以出人头地。
  所以王海亮的告示贴出来以后,大家纷纷报名。不到几个小时,报名的人数就多达二三十人。
  就这样,一只强壮的建筑队就算成功建立了。

  这样的好处是,不用出门就可以挣到贴补家用的钱,晚上还可以老婆孩子热炕头,享受天伦之乐。
  在哪儿活着不是活着?只要可以挣到钱。管他山里还是山外。
  工具都是村民自家带过来的,废弃的山神庙顿时热闹起来,人欢马叫,热火朝天。
  按说,这样的事儿应该有村长出头,王海亮毕竟是个毛孩子,乳臭未干,很难挑起大梁。
  可村长张大毛却跑了,跟喜凤嫂约会被大夯当场抓住,老小子担心大夯敲破他的脑袋,不见了踪影。
  王海亮刚刚将建筑队组建起来,就表现出了非凡的胆量跟豪气。

  他首先让人将山神庙的老房子扒了,夷为平地,下面的地基也扩大了,足足扩大一倍。
  山神庙距离疙瘩坡比较远,因为不能单单照顾疙瘩坡的孩子们,还要顾忌到其他几个村里的孩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