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秘境之鬼血泣》
第5节

作者: 呱嗒小蜗
收藏本书TXT下载
  《灵枢经》云:“人禀天地之气,肖清浊之形,为万物至灵也。”动物二气未凝,浊形未褪,修行求道比人难上百倍千倍。人修行几十年就能得道,它们至少要上百年,遇到的困难难以想象,稍有不慎,就遭天谴,形神俱灭。
  心里松口气。转过头,两口子牢牢挤一起,并排贴紧墙,目光凝滞,脸上木刻般僵板,像两尊壁雕。
  “没事了!康康过会就醒,休息一两天就好。”我笑着说。
  两人依旧贴住墙不动,仿佛墙是唯一依靠。好一阵,终于缓过神。我第一次看到那只狐狸现形时,也吓得够呛,虽然叔父在身旁。他俩盯着背包,长长舒口气,何大姐松开王总胳膊,身子跟着一松。王总挪着腿过来抱起康康,我抱起包,一起出门,楼道里响起急嗖嗖脚步声。

  康康在车上就醒了,很虚弱的样子,何大姐两只胳膊搂紧他,脸贴着康康前额,时不时亲他几口。
  到了“一品紫金”西大门,车在路边停下。到树丛边打开背包,放出黄鼠狼。它跑出几步,又转身冲我磕头,尾巴尖那撮白毛显眼。我招招手,它调头钻入树丛,在野藤荒草间跑一会便不见了。
  刘伯温《堪舆漫兴》里描述详细,南京的龙脉,龙脖子位于太平门,龙身由富贵山向西,沿城墙至九华山、鸡鸣寺,再延伸至傅厚岗、鼓楼,进入五台山,龙尾巴在冶山道院;这龙头——正是东北走向的紫金山!紫金山灵气充盈,出这些灵物精怪,太正常。
  日期:2015-06-11 09:51:00
  03
  见黄鼠狼在山野里消失,两口子长长舒口气,对视一眼,神情大为舒展。
  回到客厅,王总拿出雨花茶笑呵呵冲泡。何大姐把康康放进西边卧室,康康很快睡着了。

  “真不知如何谢你!”王总说。都讲过十几遍了。
  我笑笑,“小事。”
  “真邪门,竟然有这种事!”他说着看向何大姐,何大姐深深点头,“要不是亲眼看见,谁信呐!”
  “世上的奥秘很多,不是简单的迷信什么的就能否定的!”

  “这黄鼠狼怎么会隐身呢,附在人身上,突然就出现,和鬼片里一样,人要是修炼,能隐身吗?”
  “哈哈……”
  他俩自说自笑。
  “能的!不仅能隐身,还能上天入地,跟神话故事里那些神仙一样,完全出乎你们想象!”我认真讲。
  他俩对视一眼,随即笑着摇头。
  “就像今天这事,要不是亲眼看见,谁能相信!但这种修行高的绝顶高人,都非常低调,叔父见过,我只是听他讲过。”
  “也许吧。”王总说着给我倒杯茶。
  “你那灵符真好,真像香港那些僵尸片里的。想不到这些东西真管用,在哪买的?”何大姐问。
  “我自己画的!”

  “啊!”他俩吃一惊,一起看向我。
  “就是吃完饭回来画的。你们也可以画,很简单。画符有一定的步骤要求,比较繁琐,到网上一搜就知道了。康康口袋里还有一张,你们可以把它贴在康康卧室门上。驱邪的办法非常多,可以从网上下载《大悲咒》或《楞严经》,没事就放放,非常有用。”
  王总点点头,“上午说淘宝上有辟邪的东西卖,你那八卦能买到吗?”
  “卖的太多了”,我喝口茶,“买来以后挂在大门口,就挂在铜门上方。”
  王总看向司机,“你抓紧买,铜龙和八卦!”
  “晚上就买!”司机立即讲。

  这司机和我差不多大,倒像他佣人。王总见我的神情,笑着说:“他是我侄儿,从小一直贪玩,高中毕业就不上学了。现在工作不好找,又不想吃苦,就跟了我。被我哥惯坏了!”说着转向他,“你要是有小葛一半好学就好了,你爸为你操多少心!”
  司机摸着后脑勺尴尬笑笑。
  喝完茶,王总拿出两罐茶叶,往我背包塞。我知道推辞不过,客套几句后干脆收下。他朝何大姐使个眼色,何大姐立即走向里屋。不一会,手里拿一个鼓鼓的红包走来。
  两人正要开口,“不用这么客气”,我抢先说,“我不是生意人,这次也没费什么事,我有原则,这样——不管里面有多少钱,我收一半!”
  推让几次,见我态度坚决,何大姐拿走一半钱,我收下红包。
  我每次都是这样。他们只想着给自己破灾消难,还会带上七大姑八大姨。没收他们太多钱,他们便觉得欠了我人情,以后再有事找我,我推脱后他们便不好意思纠缠。风水这玩意给人看得越少越好,不能扰乱天常。
  又聊一阵,站起身,拿起背包,准备回家。
  “回去也没事,你是茶友,听说过三润茶楼吧?”王总的眼神里透出一丝神秘。
  “知道,‘零距离’都播了,搜狐上也有,估计已经轰动全国。这个茶楼表演茶戏,这种技艺宋代以后就失传了,不知他们是怎么弄的。而且不让拍照不让摄像,搞得非常神秘。估计就是一种魔术。”

  “我们看过,真是神乎其神!”何大姐重重讲。
  “就像这黄鼠狼隐身一样神奇。按理说应该是魔术,但又不像。我请你看,一定要看!”
  这茶戏正传得满城风雨,价格也高得惊人——五千!抵得上普通人两三个月工资。
  推辞几句,王总摆摆手,过来拍拍我肩膀,“走,见识见识!”
  何大姐留下来陪儿子。我们三人上车。

  茶戏发源于唐代末年,盛于宋朝,宋亡后失传,宋时称为“点茶”。苏轼《送南屏谦师》曰“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陆羽在《茶经》里描述“钞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一二曼妙少女,玉腕酥柔,巧生兰樱霜月,走兔飞鹰,万象千姿穷尽言。观者无不屏气凝神,瞠目道绝”。两宋斗茶之风靡盛,范仲淹在《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描写详尽,“斗余味兮轻醍醐,斗余香兮蒲兰芷。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宋徽宗也有《宣和宫词》传世:“上春精择建溪芽,携向芸窗力斗茶。点处未容分品格,捧瓯相近比琼花。”

  日期:2015-06-11 09:53:00
  宋人风雅,历代罕见,现在的这些大款与古人相比,简直是暴发户土老帽。
  现代茶艺中仍有“点茶”,但已尽失古法玄妙。这个三润茶楼竟能复原唐宋古法,莫非是寻到了失传的古籍?
  正想着,车转个弯,来到虎踞路,行了几分钟,在清凉山公园门口停下。
  眼前这座三润茶楼,背倚挺拔葱郁的清凉山,高三层,四面飞檐挑椽,红柱雕瓦,富丽堂皇,很有唐宫气派,正面极像滕王阁,门口摆一对石虎。
  茶楼前怎么置虎?
  阳光刺眼,热风烤人,从凉爽爽车里一出来,真像踏入火坑。见我迟疑,王总催促:“进去吧。”
  “等等,这虎放得奇怪,把车门打开,拿罗盘看看!”
  王总一愣,随即一笑,叫司机打开车门。从包里取出罗盘,“你们先进去,我看看就来。”

  “在里面等你!”王总说完,带他侄儿走进茶楼。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