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栖风 东吴帝国的最后十七年》
第39节

作者: 陟云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6-11 21:05:44
  第十章 伐吴之议
  083
  进入咸宁二年(公元276年),一向身体硬朗的司马炎忽然生了一场重病,齐王司马攸及贾充、荀勖共参医药。由于司马炎这场病来势汹汹,不少朝臣对其身后事有所猜测。因为司马炎诸子皆幼,而被立为太子的司马衷又是个弱智,所以众人都属意齐王司马攸。而在文帝司马昭还活着时,因为对司马攸宠爱,每次见到他时都要抚着坐床称呼他的小名:“桃符,这以后就是你的座位呀!”因此数次想要将他立为太子,虽然最终选择的仍是司马炎,但他对司马攸仍是十分关注,所以在临死前特意给司马炎讲了汉淮南王(西汉淮南王刘安,因作乱被汉武帝镇压)和魏陈思王(曹植,因和文帝曹丕争位而被打压)的故事,又执司马攸之手以授司马炎,希望他们兄弟日后能够和睦。二人的生母王太后曾经生病,病愈后二人上寿,司马攸因为太后病情一度危重而唏嘘流涕,一旁的司马炎因为表现不出如此深切的孝敬之意而甚觉尴尬,因此面有愧色。王太后作为二人的生母自然了解他们的脾性,所以在临终前也哭着对司马炎说:“桃符性急,而汝为兄不慈,我若遂不起,恐必不能相容。以是属汝,勿忘我言!”

  开初司马炎对司马攸还优礼有佳,先后任镇军大将军、侍中,又辅佐司马衷为太子太傅。然而这次疾病之后,朝中多有人想要司马攸上位,却引发了司马炎的猜疑。尤其是河南尹夏侯和(夏侯渊子、夏侯霸弟)对贾充说:“你的两位女婿(指司马攸和司马衷,司马攸娶贾充长女为妃)对你来讲亲疏是一样的,而要是立君主的话就应该选贤德的人。”贾充没有回答。
  而司马攸又素来厌恶靠谄谀上位的中书监荀勖和侍中冯紞,二人担心司马攸一旦为帝自己必不免祸,因此借机对司马炎说道:“陛下万岁之后,太子不得立也。”司马炎惊问原因。荀勖说:“百僚内外皆归心于齐王,太子焉得立乎!陛下试诏齐王之国,必举朝以为不可,则臣言有征矣。”冯紞又说:“陛下遣诸侯之国,成五等之制者,宜先从亲始。亲莫若齐王。”司马炎听了二人的话,将夏侯和调任光禄勋,而夺贾充兵权,但仍以其为太尉、行太子太保、录尚书事,用司马攸代贾充为司空。同时司马炎还任命何曾为太傅,陈骞为大司马。

  日期:2016-06-12 18:12:13
  084
  回头再看东吴。自孙皓即位到天玺元年,前后已有十余年。经过这么长的时间,孙皓对祥瑞的喜爱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变本加厉。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为投孙皓所好,东吴境内开始出现大量人工伪造的祥瑞。
  如天册元年(公元275年),吴郡有人声称在地里得到一块银子,长一尺,宽三分,上面还刻有年月日。转年吴郡又有人说临平湖(位于今浙江余杭,今已不存,因东吴曾得宝鼎于此,故又称鼎湖,又因为和西湖相对也被称作东湖)自从汉末以来就水草繁茂,湖中雍塞,而现在却忽然开通了。又根据故老相传,此湖堵塞是天下纷乱之象,而此湖如果开通,则是天下一统之征。该人还附会临平湖开与前时的传言“青盖入洛阳”的联系,声称这是天下出现太平的吉祥之兆。孙皓就问擅长风角望气之术的奉禁都尉陈训,陈训说:“微臣只会望气,不能了解湖的开塞意味着什么。”原来陈训知道孙皓的脾气,不敢以真相相告。陈训退出来后却告诉朋友:“青盖入洛,将有衔璧而降之事,不是什么吉兆。”又有人从湖边的到一个石函,里面有一块颜色青白的小石,长四寸,宽二寸余,上面隐隐透出皇帝二字,孙皓以为是天降之玺,因而改元。

  鄱阳郡历阳县有一濒临水边的石山,高有百丈,在三十丈高的位置,有七穿骈罗,穿中色黄赤,和石山本体并非同一岩质,因此被人称之为石印。又有人说,石印封发,天下当太平。这时的历阳长上书称石印已发,孙皓便命人用太牢祭祀历阳山,主祭的巫师称这石印之神为石印三郎,而且根据他的祝告,听到石印三郎说“天下方太平”。孙皓派来的使者架上高梯,爬到石印之上去看石印的文字,可是上面并没有什么字。如果就这么两手空空地回去孙皓肯定不会高兴,弄不好还会大开杀戒。怎么办呢?使者灵机一动,用朱砂在上面书写了二十个字:“楚九州渚,吴九州都,扬州士,作天子,四世治,太平始”。回来后他就将这二十个字拿给孙皓看。孙皓一看这谶文处处和自己相合,大喜道:“吴地应当为九州作都、渚啊!而且从大皇帝孙权到我本人,正好四世,太平之主,除了我还能有谁呢?”孙皓随即又派遣使者,封山神石印三郎为王,又刻石立铭,褒赞灵德,让山神也接受一下人间香火,以报答前次降下的吉兆。孙皓因为天降吉语而又改次年为天纪。

  此外,吴兴郡阳羡山也出现了一块中空的大石,长十余丈,名为石室,吴兴郡上表称是大吉之兆。孙皓命兼任司徒的董朝、兼任太常的周处至阳羡县,封禅此山,因孙皓未即位前封地就在现在的吴兴郡,而孙权未为江东之主时也曾为阳羡长,故东吴以此山为国山,地位和大一统王朝的泰山一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