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自己要行;其次要有人说你行;再者,说你行的人要行》
第49节作者:
苏本子 “你慢慢接触就知道品茶很有趣味,不过……”赵卫国忽然放下茶杯,“越有趣的事越不能做得太多,否则就会变成很无趣了。”
“精辟!”郭小洲拍起了马屁。
赵卫国瞪了他一眼,哼哼道:“你小子就别拍我马屁了。对了,今天和你一起的三个年轻人是?”
郭小洲听到这里,忽然明白赵卫国单独留下他的真正含义。他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段话,说的是仕途五大发展阶段:首先,自己要行;其次,要有人说你行;再次,说你行的人要行;然后,你说谁行谁肯定就行;最后,谁敢说你不行。
无疑,他觉得自己是行的,现在就缺说他行的人。虽然颜婕的级别比赵卫国高,但颜婕却不是直管他的领导,没有说他行的行政权。赵卫国既是他的直接领导,而且绝对算个“说他行的人要行”的人,并且两人逐渐拥有共识和共同目标,是个极好的第二阶段发展目标。
“这三个人来自广汉,一个叫崔猛,西土矿业的继承人;一个是胡四海,他母亲是鸟鸣纸业的董事长;另一个是黄战,他父亲是广汉市局的领导。”
“哦……难怪!”赵卫国眼神流溢着精光,关于这三位西海著名公子哥的底细,他远比郭小洲了解得更清晰,像崔家胡家这等显赫家族的背后,都站有政商圈中的庞大势力,而黄家在广汉市公丨安丨局的那位,在黄家还算不上核心人物,黄家的隐形实力之强,便是京都稍逊一些的红色家族也要让其三分。
“你和他们是……”赵卫国看似轻描淡写的问,其实耳朵早已竖立起来。
郭小洲不动声色道:“其实我今天来,还有件关于他们的事情向市长汇报。”
“你说,放开说。”
“黄战、崔猛和胡四海在广汉办了家三鼎商贸公司,这家公司的核心业务是轻纺贸易,比如棉纱,化纤,布匹,服装等。他们这次来周康,是要全盘包销太和纺织厂的棉纱……”
饶是赵卫国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听到这里,不由震惊道:“什么,他们要包销太和的产品……”
“是的,鉴于太和厂销售上的顽症,包销是个最佳的破解之道。而且价格随行就市。”
“你等等……”赵卫国一时还消化不了,他心里一边盘算着,同时对这个挂职副厂长生出了强烈的兴趣,觉得对方简直就是他的福星。自打郭小洲来到太和之后,先是恢复了太和厂的生产,把太和厂愈演愈烈的群体性事件扼杀掉,接着又抛出上市美景,接下商贸部的大订单,然后间接使得刘鹏飞陷入麻烦,现在又让西海的三位大少包销太和厂的棉纱。
这一笔一笔的惊喜,都源于他。
赵卫国忽然站起身,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他们有什么条件?”在他想来,棉纱拿钱到处都可以买到,而且现在是买方市场,三鼎商贸为什么要独住包销太和面撒,要知道,太和的品牌在几年前还行,现在……
“没有什么特别的条件。”郭小洲说道:“完全按市场化运作。当然,在价格方面,我们出让以前给销售人员提成的利润。”
“这个完全可以,完全可以……”赵卫国加重语气道:“一定要好好招待他们。”
郭小洲笑道:“他们也不在乎吃喝,我晚上请他们宵夜……”
“宵夜……”赵卫国笑道:“不知道我能不能参与你们的宵夜?”
郭小洲愣了愣,也笑了起来,“当然可以,只要您不摆市长架子就OK!”
赵卫国也不生气,“我什么时间在你面前摆过市长架子?”
“嗯,这个真没有,您是最没有架子的市长。”
“又来了,拍马屁?我们之间无需来这套。小洲啊!以后我们俩单独一起时,你别市长市长的喊来喊去,称我赵哥。”
郭小洲打蛇上棍,立刻改口,“赵哥!”
当天晚上,郭小洲挑了处僻静的农庄烧烤点,把黄战崔猛胡四海请去,不一会,赵卫国也赶到。
黄战三人说心里话,还真没把一个县级市的市长放在眼里,不过也比较给郭小洲面子,起码的礼貌都算到位。
在酒桌上,黄战向郭小洲和赵卫国介绍,三鼎公司已经和各地棉麻公司签署了八十三份“原棉采购合约”,给付定金共四百九十万元,合约一律注明,自签约日后两个月内提货有效。
这场遍地撒网行动,开始还比较顺利,价格也低,但后来各棉麻公司对市场有所警觉,纷纷提价,有的甚至惜售。
鉴于价格会不断攀升,崔猛甚至提议增加投资,继续购买原棉。
不过郭小洲给他泼了盆冷水,“没有仓储,你的原棉如何安全有效地存放?”
黄战初生牛犊不怕虎,“没有咱们建一个。”
他这句话只是随口一说,但郭小洲和赵卫国的眼睛同时一亮,接着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里的惊喜。
周康市目前有几十家轻纺企业,年产量虽然处于递减状态,但也有二十几万锭的产量,而且随着纺织品的大气候回暖,产量大幅增涨是必然趋势,就目前而言,周康已经是西海省最大的棉纺基地之一,生棉的需求量大,加之周边纺织企业的需求,建设一个为纺织企业服务的大型棉仓储中心是很有必要,甚至可以说前景无限。
郭小洲看懂了赵卫国的意图,他笑笑说,“黄战说的没错,咱们还真可以建一个棉仓储中心。”
黄战摸了摸脑袋,嘿嘿一笑,“郭哥!我是说着玩的……”
赵卫国微笑看着黄战,“你随便一说,就是商机啊!我们不仅要建棉仓储基地,而且要建大型的,能辐射到整个西南地区,形成影响,繁荣区域经济,同时对促进周康轻纺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胡四海今天兴致不高,因为他白天吃了亏,说话也比较生硬,“赵市长是不是给点钱我们建?”
“要钱,我给!”赵卫国当场拍板,不仅会划拨一块交通便利的土地,而且由周康城市信用社和城投公司借贷3000万元给三鼎公司,作为建设棉仓储中心的建设贷款。
三个大少爷这才知道不是玩笑,一阵沉默后,黄战起身敬了赵卫国一杯酒,代表两位兄弟说:“谢谢赵市长的好意。请允许我们考虑考虑。”
说实话,他们谁都不缺钱,缺的是好项目而已,如果真是好项目,崔家胡家黄家拔根毛都值三千万。
“我等你们回复。”说着赵卫国一饮而尽,许诺道:“我代表市政府保证,不仅欢迎三鼎公司来我市投资,而且将本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路绿灯’的政策来保护三鼎商贸在周康的利益。”
崔猛陪着赵卫国干了一杯,并朝赵卫国竖起拇指道:“赵市长是个不错的官,以后大家都是朋友。”
听着崔猛有些“江湖”的话,赵卫国嘀笑皆非,又聊了半小时,他起身告辞离去,把空间留给几个年轻人。
赵卫国一离开,黄战马上问郭小洲,“郭哥,仓储中心的事情,能不能干?”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