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自己要行;其次要有人说你行;再者,说你行的人要行》
第33节

作者: 苏本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赵卫国的脸色不是很好看,脸上透着一丝疲惫,正冲着一叠厚厚的材料蹙紧眉心。
  郭小洲心中当即一紧,如果赵卫国的心情不好,或只是为了敷衍颜婕而招他见面,那么不大会有好结果。
  张秘书轻手轻脚走到办公桌前,低声说:“赵市长,太和厂的郭小洲到了。”
  赵卫国微微抬头,扬起了浓黑的眉毛。

  郭小洲这才真正看清楚他的脸。
  赵卫国的脸生得很正,国字脸,眉毛浓厚,微微上挑,鼻子高挺而尖,带点鹰钩状,眼神锐利中透出一股威严。
  “赵市长好!我是太和厂的挂职副厂长郭小洲。”郭小洲尽量让自己笑得阳光点,而且不要太张扬,要通过面部表情来告诉对方,自己是个性格开朗、乐观活泼、心胸宽广、为人热情的人。
  “嗯!坐。”赵卫国说着把手中的材料递给秘书张正,吩咐道:“这个字我不能签,明天退回去。”
  张正看了郭小洲一眼,欲言又止道:“这事省里打了几次招呼,刘书记也过问了好几次,您不签可以转给常务副市长签……”
  赵卫国嘲讽地挑起黑眉,“退回去。”
  张正呆了呆,刚要张口,赵卫国冷冷道:“还有什么事情?”

  张正表情一变,连声说,“没有没有!”
  看着眼前的一幕,郭小洲开始有些了解赵卫国的性格——这是个刚毅果敢的硬骨头官员。说服这样的人,比说服性格犹豫、做事瞻前顾后的所谓“沉稳型”官员要容易。
  当然,前提是找准方向。
  “颜部长说你要见我?”赵卫国开门见山问。

  “是的。不知道您看过我的计划书没有?”郭小洲很快适应了赵卫国的谈话方式,直接,不要拖泥带水,浪费时间。
  赵卫国从办公桌上拿起几张材料,然后扔在桌子上,“看过。”
  郭小洲从他的表情上看不出内容,他保持笑意道:“我想见您,是因为很多东西,没有在计划中展现出来,比如,上市……”
  “上市?太和?”赵卫国的眉毛先扬起,停留片刻,然后再下降。
  “是的,上市。”郭小洲没有被赵卫国表现出来的不愉情绪影响,他不慌不忙道:“如果太和开工,三个月内可以扭亏为盈,半年内可以启动毛巾厂和织布厂,一年后可以再次荣升周康市利税状元。”
  赵卫国鼻梁两端隆起了不以为然的褶皱,“说上市。”
  郭小洲知道他的噱头击中了赵卫国的要害,作为一个县级市的市长,最大的政绩是什么,是自己辖区内出现一个或者几个上市公司。这是无需宣传的政绩。而周康市目前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
  “我了解调查过,周康停产或濒临倒闭的纺织国企还有五六家,市政府挑头把这些厂子合并到太和来,组建太和纺织集团,一来也可以形成集团优势,资源共享,压缩销售采购成本,生产成本……”
  赵卫国忽然打断他的话,“你打算多长时间让太和上市?”
  郭小洲顿了顿,他知道,这个问题才是真正的关键,要想培植一家上市公司,必须连续三年盈利达到一定门槛,还有总股本等等条件。

  如果三四年后才能上市,那时赵卫国或调或荣升呢?他种下的果树,岂不让继任者享用。
  “三到四年……”他脱口而出。
  “三到四年?”赵卫国目光尖锐地瞪了他一眼,冷笑道:“你欺我不懂证券知识?证券法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其股票上市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股票经***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已向社会公开发行;(二)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五千万元;(三)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连续盈利……我不妨告诉你,我在证监会工作过一年半。”
  “是的,您说得对!”郭小洲谦逊地说:“我可以保证太和从今年起盈利。快则三年,慢则四年。”
  赵卫国质疑道:“你怎么保证一个庞大的纺织集团全体盈利?棉纺业我愿意相信会翻身,但其它轻纺企业,你怎么能做到?”

  “转产或出售利润薄、附加值低的项目,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我们不仅要做上游企业,也要做下游企业,完成轻纺全链无缝系统,这样既加固了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也能有效的平衡国内外市场……”
  不知不觉间,赵卫国已经坐直了身体,表情虽然更加严肃了,但显然注意力更加集中,耳朵在听,脑子在思考。
  郭小洲使出了浑身解数,长篇大论近二十分钟,终于到了“总结陈词”的阶段,“所以我认为,太和厂不能租赁,更不能被兼并。否则,做出这个决定的人,一定是周康市的罪人。”
  赵卫国吁出一口气,眯起双眼凝视郭小洲。
  能言善辩,谈吐不凡的年轻人他见得太多,但这一位的坚定语气却令他有耳目一新之感。哪怕他对郭小洲的大话保持怀疑态度,但他心中却产生了一点点共鸣,上市,对啊!这不是他一直在寻找的突破口吗?
  前几天省市下达文件,广汉市将启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敲定改革发展总体目标、路线图和时间表,要求三年内上市的国资企业达五家以上。广汉市国资阵容中,只有两家上市企业,剩下五家全是私企。而广汉所辖的四个县、三个县级市中目前还没有一家国企上市。

  郭小洲勾勒的蓝图,令他怦然心动。但出于职务习惯,又想再给郭小洲出出难题,他再次问道:“我还是不清楚你为什么那么有信心三四年完成上市?要知道,现在的太和就是废墟。而且,你怎么保证能得到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批准?”
  郭小洲笑了笑,“我老师是程力帆教授。”
  “呵呵!程……力帆?”赵卫国眼睛陡然一亮,惊讶道:“W大的程老?你是程老的弟子?”
  郭小洲愧然道:“很惭愧,有老师之名,却无弟子之实。”
  赵卫国好奇道:“怎么讲?”
  郭小洲遂把当年大学毕业后的风风雨雨讲述了一遍。
  赵卫国不由得重新打量了一下郭小洲,在京都的大圈子里,他见识了太多的尔虞我诈,兄弟相剪,亲人反目,而郭小洲为了父母家人竟然肯舍弃大好前程,心中对他的好感又增添了几分,脸上露出难得的笑意,“这么说来,刘治,商怀谷,罗运升是你的师哥啰!”
  郭小洲实话实说道:“名义上是的,但我对诸位师哥,只是耳闻,从未谋面。”
  赵卫国相信郭小洲不至于当面欺骗他,这种事情又不是什么机密,他花几分钟时间便可打听清楚。他眯起眼,右手五指下意识的敲击转椅的把手,如果程老肯为弟子出把力,这事的成功系数大增。沉吟半晌道:“你的计划,市政府可以考虑考虑。”
  郭小洲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他起身道:“谢谢赵市长!我替太和厂的四千职工感谢您。”
  赵卫国摆了摆手,“你打算怎么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