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自己要行;其次要有人说你行;再者,说你行的人要行》
第26节

作者: 苏本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而他所坐的这辆中巴,具备悠久的“历史”,车门车窗到处漏风,雨水顽强地从车窗缝隙中钻了进来。不到十分钟,他的全身衣服已经湿透。
  四十分钟后,他像一个落汤鸡在张咸县汽车站下了车。而张咸县的暴雨此时越下越大,往日人潮拥挤的车站,居然看不到几个人影,出租车更是踪迹全无。
  他在车站等了十分钟,打车去张咸县棉麻公司已经不太可能。他遂给张咸棉麻公司拨了个电话,接电话的人还是那位刘总。
  “什么,你已经到了张咸?”对方显然有些不敢相信,作为棉麻公司的总经理,类似的“套话”他说了几十年,遇到陌生的电话,谈起价钱,他总是敷衍道:“欢迎你来现场看看。”
  如果是老熟人或长期客户,他会很直接地告诉人家:“你N号带棉检员来XX扎花厂直接验货上车。”
  像郭小洲这样一句“套话”便马不停蹄赶过来的人,从来没有过。
  他甚至怀疑这个姓郭的副厂长在耍他。

  “你现在在哪儿?”
  郭小洲说他在张咸县汽车站,现在外面在下暴雨,打不到车。
  “你等着,我派车来接你。”刘总放下电话,便喊来司机,让他去车站接一客户,他又想了想,匆匆赶出去,他想亲自去看看,郭小洲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很好奇。
  在张咸车站,刘总终于看了浑身湿透的郭小洲。
  虽然很惊讶郭小洲的年轻,但郭小洲相貌堂堂,一对眸子厚实沉稳,绝对不像个骗子。他当即命令司机打伞把郭小洲接上车,郭小洲笑着摇头,“不麻烦,都已经湿透了。”说着闯进大雨中……
  看着郭小洲湿漉漉坐在车上,刘总感概地对司机说:“郭厂长是个办实事的人啊!我们上午通电话说要他来看现场,这不,几个小时候就到了咱们张咸……”
  郭小洲接过他递过的纸巾抹脸,笑着说:“没什么,我是棉纺业的新人,笨鸟要先飞!”
  本来接待业务,刘总是很少参与的,除非是长期大客户。但是这次,不知怎么着,他大手一挥,对司机说:“先去商场,给郭厂长置办一套行头,然后送去棉麻宾馆,洗个澡,换好衣服,通知销售科长来陪郭厂长谈事。”
  郭小洲客套一番,便接受了刘总的好意。去商场挑了一套内衣外衣,然后去到棉麻公司的内部宾馆清洗更衣。
  晚上六点半,他在棉麻公司刘总和销售科高科长的陪同下,吃了一顿当地风味的晚餐。结束晚饭后,刘总对高科长说:“郭厂长的职业精神让人感动,这次尽量让郭厂长满意而归。”
  接到指令的高科长连夜和郭小洲进入工作程序。
  当晚,便达成三百吨棉花的合同协议,而且付款方式也是一些棉花公司拒绝的承兑汇票形势,当然,价格比市面上稍高。
  完成协议后,郭小洲当晚便给宋小丽打去电话,让她马上安排一名棉检工程师赶来张咸县。宋小丽说马上去办,郭小洲正要挂电话,宋小丽突然支支吾吾说:“郭厂长有没有听说两条关于太和棉纺厂的消息?”
  郭小洲一听话里有话,遂问:“什么消息?”

  “市里刚选出了太和厂的书记人选……另外,有一家省里的大公司要求租赁承包太和厂,已经派人在和市政府和工信委在谈……”  
  “哦?选出的新书记是谁?太和内部的职工还是外来领导?”郭小洲虽然预感到市政府会很快落实厂长书记人选,但还是没想到,前后才一天的工夫,市政府便火速拿出了书记人选。
  至于外省大公司要求租赁承包的事情,他开始还有些疑惑,谁会看中奄奄一息的太和?旋即一想:他能从信息中得到棉纱必涨的论点,别人未必就不能,现在满大街都是聪明人,只是看谁更具备行动能力罢了。
  “新书记是原纪检委的一名副书记……”宋小丽又补充了一句,“是个女的,周康著名的‘母大虫’孙慧敏。”

  “是她……”郭小洲惊讶半晌,他以前跑过公丨安丨条口新闻,虽不认识这个著名的‘母大虫’,但对这个女人略有耳闻。据说孙慧敏是从国税稽查分局副局长的岗位调到纪检委的,担任常务副书记,还未到任,她就对以前的老下属,体制内的亲戚朋友约法三章:“一定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否则落在她手里,她绝不姑息。”
  事实上她也是这样做的,上任三个月,她的小姨夫就因为单位私设小金库的问题被举报,本来这种事情可大可小,最流行的处置方法是勒令其检查错误并及时纠正。她的小姨也亲自去求过她,希望她手下留情,但她最后却给了姨夫一个撤销党内职务的严厉处罚。一时间落了个“刚直无私,铁面无情”的名声。
  从纪检战线抽调精兵强将企业,这只能证明市政府已经放弃了经营性挽救,而只是不希望再发生领导贪腐的事情。
  再联系省里某大公司租赁的消息,郭小洲当即得出结论,市里有心开始甩包袱。他当即心中一紧。如果按市政府的走向继续下去,“母大虫”前来镇场子,监督租赁承包程序,有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估计这个程序不会走太久,甚至是“闪电战”,如此一来,他对太和的全盘计划将化为泡泡。
  这其中既有他个人的损失,他前期投入的人脉资源——颜婕送给他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程教授难得为他开口;还有忽悠黄战筹备的纺织品贸易公司等等!

  要知道,他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都没有去找程教授,他知道要资源利用最大化,在关键的时刻,有人帮他一把,比平常帮他十次都重要。
  而且,他遗憾国有资产被流失,也心疼太和厂的数千职工。眼看棉纺业的第二拨春天即将到来,按他的设想走下去,最迟半年,太和将要扭亏为盈,而且会是一段良性循环的发展时期,若机会抓的好,太和再次崛起不是梦想。
  如果租赁出去,私人老板将享受纺织业的红利,它们不会在技改和企业的未来上下功夫,捞一笔就走人,等这拨春天过去,租赁合约到期,或采取另外的办法来稀释太和资源。最后,太和还是会玩完。倒霉的还是国家和工人。
  怎么办?正当郭小洲陷入纠结中时,他的电话再度响起。

  “大师好,我是黄战,公司的各种手续都已办齐,资金全部到位……我们什么时间开张,大师您给个好日期吧,哈哈!我们要好好热闹热闹……”
  好好热闹?不就是指望开张大收红包和贺礼吗?郭小洲压制烦乱的心,冷冷道:“开张的仪式可以有,但一定要低调,不要请客和宴席,不通知任何人和单位,最好是你们几个人自己私下庆祝下……”
  黄战有些紧张,“大师的意思是高调开业会有麻烦?”
  郭小洲说,“别在乎开业那点红包,跟公司未来的红利相比,那点小钱真是不值一提……”
  黄战连忙回答,“大师说不搞就不搞,我们几个也不是没见过钱的人,不至于……”
  郭小洲轻嗯了一声。
  “我们接下来怎么操作,上次大师说公司成立了就找你……”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