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离开省城之后……》
第14节

作者: 南山盘根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10-11 01:39
  交谈中栾实也曾多次劝他麻木一些,中庸一些,但连自己都难以说服的言语其实并没有什么效果,这些都是明白的,也清楚地记得他的苦闷,以及表情。刚转业时拼命三郎似的基层税务干部,作风正派、措施得力,特别是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很快就带出了一支素质优良的队伍。做到了大市副局长位置以后的他,前几年还是依旧的意气风发、酬躇满志,但近几年却消沉了很多,人事关系的复杂,利益关系的纠葛,难以随波逐流的无奈,以及难以排解的苦闷和愤懑,加剧了他的郁闷和苦恼。原本想他也就是这样了,时间长了,心自然钝了,尽管他也表露出死的意思,但还是想他不过说说而已,万没想到他还是选择了这样的结局。

  他没有过多的爱好,也没有过多的奢望和**,就是喜欢读书写文章,可渐渐也不写了。用他的话说:我不主管宣传,再写新闻稿件容易引起误解,写小说不敢写身边熟悉的人和事,还容易让人感觉不务正业,而且还真看不上那几个稿费。女人他是不沾的,道德和传统的底线他守得很牢,这也是他们能长期交往的原因之一,也是栾实佩服他的原因。钱他也是不缺的,他和妻子都在税务部门工作,又都是干部,收入应付支出太容易,也没必要受贿捞那几个钱。尽管也读书,但没有了目的,书也看的有气无力。

  没有了目标,没有了动力,没有了激情,有的只是抑郁,存在的意义不如盼丰收的农民,不如讨薪无着的打工者,不如在生存线上挣扎的贫困人群,他的结局除了自杀,还能有什么?
  没有了物质富足不可怕,没有了信仰也不可怕,而没有了人生的目标,没有生存的动力才真正可怕,才是生存的悲哀,但如今说这些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
  朋友的自杀给栾实刺激很大,处理完朋友的后事之后,他专门约了谭平山喝了一场酒,将朋友去世,以及追悼会上都忍着的泪水和郁闷、苦恼,都一股脑地发泄了出来。
  男子汉的眼泪不到最深最疼的时候,是不会轻易流出的,这也是他始终坚信的,而最深最疼的时候竟然是无以言说的无奈,以及深深的苦闷和空寂。
  那一晚谭平山静静听他说了很多,但能宽解他的却是心静等天凉的感触和劝导。

  “心静是一种境界,一种修为,是一种难以企及的状态。也许只有深山道人或密林樵夫,才可以做到,或部分做到,因为在物质极度贫乏的深山密林,节制**是生存的必须,也是心静的基础。
  没有诱惑也就没有**,似乎这样的解释有些牵强,而没有诱惑或节制口舌之欲,心静似乎就有了基本的平台。
  深山道人或密林樵夫,安贫乐道之余还会有更大的目标,道人不是为了受苦才走进深山道观的,也不是为了体验才清心寡欲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成仙所必须承受的;而樵夫砍柴不只是自用,也不是有趣或好玩,砍柴所得达到一定积累,或有一天走出大山密林,世俗也会使心绪纷杂无序。
  所以,心静是有条件的,暂时的,也是很脆弱的。战火纷飞的年代,安定的生活环境,平静的社会秩序,就会使心宁静下来。饥寒交迫的时候,有个庇护的屋檐,有顿温饱的饮食,甚至一个馒头,都能使心如止水。而这一切又都是过程,久而久之心也就不会安静了。
  日期:2015-10-11 02:31
  说完了环境,说状态,而说完了状态,自然就要说现实了。
  生活在城市,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面临着巨大的诱惑和考验。且不说那些睁开眼就欠银行几百元的‘房奴’、‘车奴’,就说平头百姓的生活,出门就是多重的冲击,挤车时看着一辆辆私家车擦身而过,上班时等级和收入的距离,下班时灯红酒绿的饭局,休闲时琳琅满目的时尚,还有收入和支出的不相等,平衡谈何容易,更别提心静了。
  摆在眼前的是这些,还有就是机关里当了科长想处长,想了处长盼局长;做生意的,日入百元想千元,有了千元想万元;上学的区重点之外有市重点,市重点之后还有省重点;本科读完有硕士,硕士之后有博士;怎能心静,又如何心静。
  现实的诱惑如此巨大,而面临的考验又如此之多,似乎只能求得一时的心静了,有一户避风雨,有一衣御风寒,有一人共患难,已是难得,心静也就有了平衡。也许还不足以抵抗内心,健康时想想病患,温饱时想想饥寒,城市里想想乡下,心静或许就有了补偿。
  安逸多了,平安就有些多余,阴雨少了,阳光就令人不满。心绪也是如此,有一想十,得陇望蜀,**如雨后野草,漫延只是因为缺少约束,而约束除了内心的修为,还有就是社会的力量。
  十万元存款不多,可还有很多人没有;千万资产不少,前面还有很多亿万富豪;豪车豪宅,还有更多更好;这样的道理很多人明白,到还是抗不过世俗的诱惑。
  酷暑难耐,任何的防暑手段都没有用,也改变不了现实,唯一可行的就是等待天凉,因为天凉是气候的变化,也是彻底解决的办法。心静不易,还得等待天凉。”
  天凉能够带来清新,对气候,更对心情,因此栾实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起码应该尽力做才是,为了自己的职责,更为了自己的良心。想到这里,栾实走出了办公室,他要向梁辉汇报一下这件事,要听听他的看法,然后再决定是去平原还是到省城,他已经决定趟这条浑水了。
  跟着刘唐子,一前一后走进小会议室,突然响起欢快的掌声,这是齐天翔始料不及的。
  饭后回到宾馆,首先征求刘唐子的意见,搬出小招,到前楼去。理由是住在这里不方便,刘唐子也似乎明白了齐天翔的用意,但还是一语双关地说:“是不方便,兴许看到一些不该看到的事情呢。”
  齐天翔苦笑了一下,没有正面回应,但对于刘唐子干脆离开这排房子,住个套间的建议,还是坚决拒绝了。
  日期:2015-10-11 02:46
  齐天翔在调研室时,随当时的陶书记来过这里,只是书记住的是套间,他住的是标准间。尽管套间不像彭群的房子那么豪华高档大气,但条件与标准间不同却是肯定的。
  刘唐子有些不屑,齐天翔也读懂了他眼中的意思,觉得没必要解释,而且也没办法解释。

  现在的出差,只要是没有明确规定标准的,谁不是能住好的就不住差的,而且美其名曰:为地方财政收入做贡献,其实不过是弥补心理的不平衡罢了,因为没有实权单位的实惠,还要自己掏腰包住宿。因此少了很多应领的出差补助。而权力部门的人下基层,不但吃住全有人管,还可以堂而皇之地拿着住宿的单据回出报销,这也就是为什么基层宾馆的住宿价格有时竟高出省城宾馆一大截的原因,也相当于送礼了,只是送的是公家的钱,而地方宾馆的高价格也弥补了吃喝接待的支出亏空,再加上会议的巨大差额,事实上基层接待部门的运作都是靠这样维持的。这种财政管理和支出上的巨大漏洞,使得政府财政开支居高不下,庞大的支出背后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节构成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省市部门的会议都喜欢在下面开,而基层也热衷于接待这样的会议,接待住宿的高费用不但抵消了会议的相应开支,很大一部分落入了具体承办人的腰包,这也是公开的秘密,大家心照不宣就是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