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余晖 蜀汉帝国的最后十年》
第40节

作者: 陟云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以上是蜀汉名臣入晋之后的基本概况。虽然据《华阳国志》记载,晋代的梁、益二州人士有五十一人被选拔为官,且大多数是在晋武帝时出仕。但从官位上看,绝大多数蜀汉降臣仕途不畅,即使少数人被授予方面之任,也很难进入司马氏政权的核心政治圈。并且司马氏为了加强对蜀地的控制,强制对蜀汉大臣后代及豪强大族大规模北迁,魏元帝曹奂甚至宣称“劝募蜀人能内移者,给廪二年,复除二十岁”,可以说蜀汉政权的上层建筑在此时受到了毁灭性打击。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据《晋书�6�1华谭传》记载,“蜀人服化,无携贰之心”。如果我们将这一情况和吴国灭亡后司马氏的政策进行对比,就会发现司马氏对吴国宽松得多:“孙氏大将战亡之家徙于寿阳,将吏渡江复十年,百姓及百工复二十年。”方北辰先生将这一政策概括为“经济上不触动,政治上不使用”,“经济上不触动,集中表现在容许江东世家大族继续留居在故地而不北迁,以免他们作殊死的抵抗”。司马家族对吴、汉两国采用不同归化政策,不是因为对吴国更为放心,而是因为两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不同。蜀汉立国以来,采用严厉打击豪强的政策,不仅铸造太平百钱破坏豪强大族的财力,且灵活运用抽调兵役、迁徙宗族等方式来弱化豪强的影响,因此陈寅恪先生认为,蜀汉和曹魏一样属于寒族政权,且都实行法术之治,因此“蜀汉境内无强宗大族的汉人组织”,故此内徙得以顺利进行。而吴国世袭领兵制度根深蒂固,高门大族在朝廷内有很强的话语权,如果贸然将他们全都内徙,很可能会造成动荡。司马氏政权采用区别对待的政策,有利于统一进程的加速完成,且在实际应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蜀汉灭亡之后,天下为晋吴双强对峙。虽然在司马昭的最初计划中平蜀后三年内征吴,但三年后司马炎刚刚即位,正忙于接受天下无暇他顾,因此征吴的事情就被拖了下来。西晋名将羊祜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虽然他多次上疏伐吴,但朝中因贾充、荀勖、冯紞等人作梗,在他有生之年并未看到吴国平灭。临终前他推举杜预替代自己,最终于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三月平吴,至此天下复归一统。然而这种安定仅仅维持了十多年,西晋又爆发了“八王之乱”,续后又有“永嘉之乱”,内忧外患齐起,天下复陷入长达三百年的大混乱时代,但那已是后来之事了。

  行文至此,关于蜀汉的记录可以告一段落。不妨以刘禹锡的《蜀先主庙》来结束本文: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
  日期:2016-02-19 14:07:59
  刘禅的逆鳞

  1
  在中国历史的漫漫长河中,三国始终是人们关注度比较高的一段。正因为如此,关于三国的小说、评论、考证、影视、游戏始终层出不穷,畅行不衰。也因为这个原因,对三国史上的英雄人物大家一般都耳熟能详,他们的事迹也基本都能顺手拈来。在这些人物中,刘禅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个。然而他出名的原因与别人不大一样,在大部分戏说演绎中,他是作为主线人物的光环陪衬出现的。和刘备相比,人们都会说他虎父犬子;赵云长坂坡将其救出,人们会夸赵云英勇无敌,这其中他是作为赵云的累赘出现的;即位之后很长时间的政务交由诸葛亮、蒋琬处理,人们又会由诸葛亮蒋琬之勤勉明敏反推出他的昏庸暗弱无能。然而,刘禅真的就一无是处吗?透过历史的重重迷雾,我们可以看到,真实的刘禅不仅有自尊心,而且自尊心还很强烈!换句话说,他也有着帝王不可或缺的一样东西:逆鳞!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有哪些人曾触碰过这片逆鳞:

  其一是车骑将军刘琰。刘琰这个人跟随刘备很早,还在刘备被曹操举荐担任豫州牧时他就投入刘备麾下,得到刘备的厚待。但他的实际能力不值一提,刘备任用他也不过是因为他也姓刘,和自己一个姓,咱们五百年前是一家,而且他很能说,夸夸其谈很在行。哪个帝王不想听好听的呢?就这样刘琰在刘备集团中谋得一席之地。其后刘备东奔西走,头顶无覆身之瓦,脚下无立锥之地,刘琰虽然始终跟随,却也没听说他有什么功劳。

  后来刘备得了益州,总算有了一块安身之地,想起了这些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便一个个地厚加爵赏。刘琰因为和刘备在一起的时间长,也得到了固陵太守这样的高位。刘禅继位后,面对先帝旧臣总要有所表示,这个刘琰也跟着进爵都乡侯。而且后来蜀汉第一代军事核心凋零之后,刘琰也得到了递补,成为卫尉中军师后将军,还迁转成了车骑将军。后将军之职最初是由黄忠担任的,而张飞则做过车骑将军。换句话说,这时的刘琰已经成了重臣。不过刘琰根本不会领兵打仗,只会领着一千多士兵无所事事,诸葛亮召集众将开会时他去凑个数罢了。而且这时他在车驾衣服饮食上大加排场,弄了几十个婢女,人人都会几样乐器,刘琰还让她们诵读《鲁灵光殿赋》这种华而不实的文章,纨绔子弟的本性暴露无遗。后来诸葛亮北伐,他和前军师魏延不和,可又没有真知灼见,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大家想一想,魏延是什么人?魏延是提出过“子午谷奇谋”,镇守蜀汉北部边境汉中地区十五年的名将啊。这个刘琰没什么军事经验,却又口无遮拦,当然要被名将鄙视。诸葛亮训诫他一番后,觉得留着他也没什么用,就把他赶回了成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