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栖风 东吴帝国的最后十七年》
第19节

作者: 陟云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5-01 20:37:34
  042
  在次年春二月,丁固和孟宗分由左右御史大夫升为司徒和司空。据《吴书》载,早年丁固为尚书时,曾做了一个松树生于腹部的梦,醒来后他为自己解梦,对人说:“松字拆开是十八公,后十八年,我当位至三公!”最后丁固果然梦想成真。
  在孙皓为父亲孙和表示哀戚之时,北方的司马炎也在为父尽孝。泰始四年(公元268年),司马昭的丧期刚满三年,结果司马炎之母王氏又于三月去世。司马炎为母居丧,一遵古礼。十一天后,司马炎将王氏下葬,谥号为文明皇后。有司奏称:“既虞,除哀服。”司马炎下诏书说:“受终身之爱而无数年之报,情所不忍也。”有司固请,司马炎说:“患在不能笃孝,勿以毁伤为忧。前代礼典,质文不同,何必限以近制,使达丧阙然乎!”群臣多次劝请,司马炎才听从,但是还是素冠疏食终三年之期,和司马昭去世时一样。在该年秋天,司马昭复临父母合葬的崇阳陵。

  在泰始四年春天,晋国策划了多年的律令终于编册完毕,贾充将律令上奏给司马炎,司马炎十分重视,亲自临讲,又让裴秀的堂弟尚书郎裴楷执读。侍中卢珽、中书侍郎张华担心百姓不了解新刑条目,因此特地奏请司马炎许可,然后将新律死罪条目抄录下来悬挂在亭传中公示百姓。新律颁于天下后,百姓以此为便,史称“蠲其苛秽,存其清约,事从中典,归于益时”(《晋书�6�1刑法志》),司马炎因此下诏表彰参与编写新律的有关人员:“汉氏以来,法令严峻。故自元成之世,及建安、嘉平之间,咸欲辩章旧典,删革刑书。述作体大,历年无成。先帝愍元元之命陷于密网,亲发德音,厘正名实。车骑将军贾充,奖明圣意,谘询善道。太傅郑冲,又与司空荀顗、中书监荀勖、中军将军羊祜、中护军王业,及廷尉杜友、守河南尹杜预、散骑侍郎裴楷、颍川太守周雄、齐相郭颀、骑都尉成公绥荀辉、尚书郎柳轨等,典正其事。朕每鉴其用心,常慨然嘉之。今法律既成,始班天下,刑宽禁简,足以克当先旨。昔萧何以定律受封,叔孙通以制仪为奉常,赐金五百斤,弟子皆为郎。夫立功立事,古之所重。自太傅、车骑以下,皆加禄赏。其详依故典。”因此赐贾充子弟一人为关内侯,并赏五百匹绢,贾充固让,诏令不许。

  当时河南尹杜预认为京师王化之始,应从近及远予以推行,他同时看到晋国权贵枝附叶连,社会层级的代际流动渐趋不畅,因此受命为黜陟之课时,有意予以革新。他计划重拟考核官吏的办法,以六年为周期对官员进行奖惩。
  日期:2016-05-02 19:39:34
  043
  杜预在奏疏中这样写:“古者黜陟,拟议于心,不泥于法;末世不能纪远而专求密微,疑诸心而信耳目,疑耳目而信简书。简书愈繁,官方愈伪,法令滋章,巧饰弥多。昔汉之刺史,亦岁终奏事,不制算课,而清浊粗举。魏氏考课,即京房之遗意,其文可谓至密。然由于累细以违其体,故历代不能通也。”杜预先指出以往考课过分拘泥于成法,为了保证时时有据可依便制定了繁琐细密的条文,但条目太多则难以实行,所以魏国尽管条文缜密,但因为违背了考核的本意最终难以推行。

  杜预据此也提出了解决办法:“岂若申唐尧之旧,去密就简,则简而易从也。夫宣尽物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去人而任法,则以伤理。今科举优劣,莫若委任达官,各考所统。在官一年以后,每岁言优者一人为上第,劣者一人为下第,因计偕以名闻。如此六载,主者总集采案,其六岁处优举者超用之,六岁处劣举者奏免之,其优多劣少者叙用之,劣多优少者左迁之。今考课之品,所对不钧,诚有难易。若以难取优,以易而否,主者固当准量轻重,微加降杀,不足复曲以法尽也。其有优劣徇情,不叶公论者,当委监司随而弹之。若令上下公相容过,此为清议大颓,虽有考课之法,亦无益也。”(奏疏内容据《晋书�6�1杜预传》和《资治通鉴》,略有删改)尽管杜预无意改变士族与庶族天生的政治资源不对等状态,但他的方法还是超出了当时的条件许可,最终没能推行。

  晋吴之间经历了三年的和平时代后,局势终于在泰始四年(公元268年)被打破。但是率先出击的却不是强大的晋军,而是孙皓指挥下的吴军。不过孙皓的保密工作欠佳,晋人已于此前发现了蛛丝马迹,故而吴军还未进攻晋国已有所警觉。司马氏的心腹大司马石苞时镇淮南,听到消息后筑垒扼水以自固。然而因为他威惠甚著,淮北监军王琛素来嫌恶石苞出身卑微,好色薄行,又听说吴将丁奉有给石苞的书信,更兼童谣说“宫中大马几作驴,大石压之不得出”,故秘密上表司马炎称其与吴国人交通往来。 

  本来石苞就品行不佳,从前做司马师的中护军司马时,司马懿就以此责难过司马师,司马师当时的回答是:“苞虽细行不足,而有经国才略。夫贞廉之士,未必能经济世务。是以齐桓忘管仲之奢僭,而录其匡合之大谋;汉高舍陈平之污行,而取其六奇之妙算。苞虽未可以上俦二子,亦今日之选也。”后来石苞面见曹髦,转告司马昭称其“非常主也”,结果几天后就发生了曹髦被弑之事,可以说石苞是间接凶手之一。

  然而石苞与司马炎没有那么深厚的关系,联想到此前淮南的频频叛乱,望气之人又称“东南有大兵起”,司马炎对石苞也开始不放心起来。他对尚书仆射羊祜说:“吴人每来,常东西相应,无缘偏东,岂石苞果有不顺乎?”羊祜为司马炎分析石苞所处形势,对司马炎力陈石苞必不能反。正好石苞的儿子石乔为尚书郎,司马炎召见他,结果好几天他也没过来,司马炎因此以为他必叛。但为了给日后的行动留有余地,司马炎并没有张扬,他先下诏称石苞不料贼势,筑垒遏水,劳扰百姓,策免其官。同时司马炎又密令义阳王司马望率大军讨伐,镇东将军、琅琊王司马伷以下都从下邳到寿春待命。

  日期:2016-05-03 18:05:48
  044
  石苞早时曾辟河内人孙铄为掾属,而孙铄又与司马炎之叔汝阴王司马骏交好。恰好司马骏外镇许昌,孙铄即前往拜见。司马骏已知大军出发讨伐石苞的消息,便悄悄告诉孙铄:“无与于祸!”意思是让石苞别轻举妄动。孙铄出来后立即飞马驰往寿春,劝石苞放弃兵马指挥权,步行走出都亭待罪。石苞听从了他的话,司马炎听说后才稍稍意解,石苞诣阙后将其以乐陵公的爵位免职回家,石苞自知受任无功而面无怨色。但司马炎对他免职的原因心知肚明,过了一段时间又拟任用他为司徒,有司奏称:“苞前有折挠,不堪其任。以公还第,已为弘厚,不宜擢用。”司马炎回诏,对自己前次征召石苞作出解释,并说明任用石苞的原因:“吴人轻脆,终无能为。故疆场之事,但欲完固守备,使不得越逸而已。以苞计画不同,虑敌过甚,故征还更授。昔邓禹挠于关中,而终辅汉室,岂以一眚而掩大德哉!”于是石苞就任司徒。

  秋九月,孙皓自率大军出东关(安徽省含山县西南),冬十月,加命施绩入江夏,万彧攻打襄阳(晋之荆州州府所在地)。虽然孙皓在长江中下游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进攻,但和以往与以往东吴的历次北伐一样,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花费很大收益极小,如诸葛恪、孙綝组织的历次军事行动,从战略目的的实现上讲无一成功。晋军随即在漫长的长江防线上予以反击。司马炎命义阳王司马望这位宗室老将统两万中军精锐屯驻龙陂(即摩陂,今河南省郏县东),为前部声援。恰在此时荆州刺史胡烈破施绩之军(《晋书》作万彧,笔者按:万彧与施绩的出军疑史籍记载有误,因施绩原驻乐乡,万彧驻巴丘,如果施绩入江夏而万彧入襄阳则他们的行军路线会出现交叉),吴军退走,司马望引兵而还,随即拜为大司马。

  冬十一月,孙皓命右大司马丁奉、右将军诸葛靓出芍陂(今安徽省寿县西南安丰塘),攻打合肥。安东将军汝阴王司马骏击退了他们的进攻,被任命为使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代石苞镇寿春。
  晋吴在北线的战场上打得难分难舍,南面的战场也硝烟弥漫。在沉寂了三年之后,东吴终于组织起对交州的进攻。东吴派出了交州刺史刘俊、前部督修则、将军顾容等人,他们三次进攻交趾,却均被霍弋所表的交趾太守杨稷所阻。霍弋经略交州,所用的仍是原蜀汉将领,杨稷本为犍为郡人,在霍弋任命的交趾太守马融去世后上任。刘俊等人进攻不成兵势大蹙,吴国在交州的统治岌岌可危,连郁林郡和九真郡也归附了晋国。杨稷又派遣部将毛炅、董元攻打合浦郡,双方在古城(今广西合浦东北)交战,结果吴军又大败,主要将领刘俊、修则皆于此役死难,剩余的吴兵散还合浦。孙皓这次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未得寸土,还将郁林郡搭了进去,并且折损了一大批兵马。晋军则是气势如虹,杨稷在交州渐渐站稳了脚跟,因毛炅、董元与吴攻战有功,杨稷即表任毛炅为郁林太守,董元为九真太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