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刑侦恐怖小说:废墟》
第43节

作者: 王往ww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11-06 07:12:15
  第三节
  从星期一开始一连三天,刘浩都打电话请假说自己感冒发烧在家休息。第一天孟小冬信了,第二天孟小冬开始怀疑,第三天孟小冬判断刘浩一定是在撒谎。于是,中午在食堂吃过饭后,他便开着自己的新车直奔刘浩的家。
  到了老城区,从沿江大道向北拐进军营路。走了一段,孟小冬的心里猛地打了个冷战,他远远地看见,上次转了半宿没转出去的那个十字路口——北街口就在前面,距离身后的沿江大道有一千多米。
  孟小冬心里暗自嘀咕:上次怎么眼看着前面的大马路就是转不出去,真是活见鬼!
  在路过北街口的时候,孟小冬不由自主地隔着风挡玻璃向车外看了一眼,路边那根木头电线杆上,那盏被两根电线吊在空中的路灯依然慢慢悠悠地随风晃动着。
  这条南北走向的军营路就像一条分界线,东侧是拆得残垣破壁已经没剩几户人家的工人区,西侧就是刘浩家所在的日本房。过了北街口再顺着军营路继续向北不远,左侧就是通往刘浩家的那条胡同,而军营路的尽头就是一箭峰山脚下的老军校大院。
  看到刘浩家的院门开着,孟小冬直接把车开进了院子里。

  栓在院子里大树下的那条德国牧羊犬看见汽车开进了院子,它先是一愣,然后冲着汽车狂吠起来,一边叫一边顺着嘴角流出口水。
  听到狗叫,小美从屋子里走出来,嘴里不紧不慢、声音不大不小地说了一句:“老虎,quiet(安静),sit(坐)。”
  说来也怪,听到小美的口令,高大凶猛的牧羊犬突然止住了叫声,端正地坐在大树下,警惕地看着车里的孟小冬。
  “我都来多少次了,你怎么还不认识我?”孟小冬一边下车,一边对狗说。
  “你来多少次都没有用,否则这就不叫警犬了。——哎!你怎么把车开进来了,你不怕把新车刮了?”刘浩从屋子里走出来笑着说。
  “放在马路上更不安全,凭我的车技,就你家这胡同——不在话下。你有啥事要办,非得在家连泡三天病号?”
  看到孟小冬问,刘浩笑着说:“我今天刚忙完你就来了。实不相瞒,我在日本房北边最后那趟买了一处违建房,过几天再把小美她爸妈的户口往那一迁,等将来动迁时要现金补偿或要一套安置房。现在这房子不能空着,我这几天收拾了一下租给了两个外地人,一男一女,但不像是两口子,倒像是搭伙过的。”
  “你不上班在家忙这事?”

  “没办法,想受贿没人给咱送,想贪污没有那个方便条件,就得自己靠自己,挣点辛苦钱。走,我领你去看看,它的北面就是老军校大院门前的操场。”
  “你不说那个地方邪吗?”
  “反正我也不住,都是租给外地人,管他邪不邪。我只管将来动迁要补偿。别说是我,有钱鬼都能给你推磨。”
  “行,看看去。”
  孟小冬和刘浩两个人步行出了院子。出了刘浩家的胡同,顺着军营路向北又走出一段路,到了最后一趟日本房。于是,一座百年的老建筑赫然入目。

  老军校大院矗立在一片空旷荒凉的空场中,它背靠一箭峰,南面的军校大门前是一个很大的操场,操场的南面就是一大片日本房。老军校的东面是一大片拆得破壁残垣的工人区平房,西面是一片杂草丛生的空场,空场的再西面是一大片树林,树林与一箭峰山上的树林连成一片。
  整个老军校大院就座落在这个被废墟和荒凉包围的一箭峰山脚下。
  这就是老军校大院!——孟小冬在心理不由自主地感慨到。
  孟小冬对于这里并不陌生,虽然一直没有进过老军校大院,但小的时候经常路过这里。转眼间二十多年过去了,他突然感到,这座大院勾起了他对童年和少年时期的回忆。
  刘浩买的那处违建房隔着操场远远地斜对着老军校的大门。这是一处独立日本房在西房山头盖的一个小仓库,面积有十米左右。
  看见门上着锁,小窗户上挂着白色的窗帘,孟小冬问:“多少钱买的?”
  “七千。”
  “动迁能补偿多少?”
  “至少七八万。去掉买房的七千、收拾房子两千、迁户口人情费三千、动迁时给拆迁员好处费五千,最后能剩六万块钱。”
  孟小冬无奈地苦笑了一下,什么也没说。
  “小冬,要不咱们合伙干。一套挣六万,十套就是六十万啊!”刘浩在一旁怂恿他。
  孟小冬看了刘浩一眼,依然什么也没说。
  刘浩从孟小冬的眼神里感觉到——自己是自讨没趣。于是便不再说什么。
  孟小冬对刘浩买违建房挣钱并不感兴趣,但是看着远处的老军校大院,孟小冬却有一种莫名的冲动,他很想进去看看。于是一捅刘浩:“走,去看看。”
  “得,我就知道你不是冲我的房子来的。那好,大白天的我就陪你去看看。”

  日期:2015-11-07 07:43:49
  第十四章 鬼楼
  第一节
  随着从远处慢慢地走近,周围的一片片废墟和杂草丛生的荒野从视线中被剔除,于是老军校大院那朦胧的轮廓逐渐清晰——它置身于一片安静之中,安静得就像一幅画——不,更确切地说,安静得就像一张褪了色泛黄的老照片。
  远远地站在老军校的大门前,孟小冬第一次这样仔细地打量眼前这座中西结合的院落。
  说这座院落是中西结合的建筑,主要是因为它的门洞和围墙以及门洞前的两个石狮子与院中的主楼和东西两座厢楼是截然相反的建筑风格。

  老军校的门洞和围墙都是青砖灰瓦,很宽敞的门洞没有台阶和门坎,可以容一辆汽车直接开到军校的院子里。门洞的屋顶是飞檐翘角,两扇对开带铜钉的大门敞开着并紧靠在门洞的墙壁上,一扇大门的旁边还戳着一根碗口的顶门杠。大门的底部已经风蚀腐烂得锯齿狼牙,整个大门已经看不出它原来的颜色,只有仔细地从大门上铜钉的边缘处才可以看出,大门原来的颜色是红色。
  门洞前的东西两侧各是一座带座台的白色大理石石狮雕刻,每只石狮都蹲坐在白色大理石雕成的座台上。座台长宽高都有一米多,连同座台上的石狮,整个石雕的高度超过了二米。大门东侧的石狮前爪按着一只绣球,西侧的石狮前爪按着一只幼狮。这一切都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门洞正面的东侧墙上钉着一个长方形的黑色铁牌,牌上正中位置有一行醒目的烫金字:原陆军学堂寒江分校旧址。在这行字的上下又分别有一行小一号的烫金字,上面是:寒江市不可移动文物;下面落款是:寒江市文物局立、某年某月某日。
  站在门洞前向院子里望去,迎面的主楼和东西两侧的厢楼却是欧式风格的建筑,主楼为白色共三层,两侧的厢楼是红色二层结构。
  虽然围墙与围墙里的建筑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建筑风格,但是这样的搭配不但没有让人感到别扭,反而显得很协调。
  孟小冬心想,也许是岁月的原因让人们的视觉成为习惯,从而在心理上认可并视为协调。但不管怎么说,这样的搭配是最实用的。

  孟小冬指着门洞问刘浩:“我看一辆解放汽车还可以勉强开过去,但如果是医院的依维柯救护车就够呛了。”
  “进不去也不能拆,这是文物,谁拆谁犯法。我想医院搬走也是这个原因——进不去救护车。走,档案馆的老馆长我认识。听内行人讲,这个档案馆里有值钱的东西。”
  穿过青石铺路的庭院来到老军校主楼前,抬头仰面望去,便可见老军校主楼大门的左侧挂着一个竖式的白色木质牌匾,上面刻着八个楷体黑色大字:寒江市第一档案馆。
  作为主楼的档案馆,外观非常宏伟气派。登上九级白色大理石台阶来到档案馆的大门前,再转过身向院子里望去,几乎可以与东西两侧厢楼的二楼窗户平视,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因为与刘浩相识,所以档案馆的老馆长陪着孟小冬和刘浩一边参观,一边为他们介绍讲解:“在当年老中华民国的时候,这座楼可是我们寒江市最高、最宏伟的建筑。”老馆长一边介绍,一边推开档案馆对开的两扇花窗大门。
  一走进大门,中厅非常气派,宽敞明亮,拱顶直达二楼,拱高近十米。站在中厅仰面望去,可以看到正对大门的二楼环廊。中厅大门两侧既高又大的玻璃花窗承担了墙体的功能,几乎看不到墙面。中厅的东侧是直接通向二楼环廊的旋转楼梯,再向东侧穿过一条很短的走廊是一间侧厅。侧厅比中厅还大,就像一个礼堂,面积足有四五百平方米,但拱高只有中厅的一半高、花窗也不如中厅的花窗那样高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