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余晖 蜀汉帝国的最后十年》
第34节作者:
陟云子 日期:2016-01-25 18:05:48
69
其实以形势而论,蜀汉局势尚未到达一败涂地的地步,因为汉中的汉、乐二城及黄金围守等仍在坚守,姜维在剑阁拦阻钟会大军使其不能前行,罗宪和霍弋把守永安和南中,也完全没有意外;吴国援军正在向沔中前进,不日即将抵达。因此孙盛评价刘禅:“春秋之义,国君死社稷,卿大夫死位,况称天子而可辱於人乎!周谓万乘之君偷生苟免,亡礼希利,要冀微荣,惑矣。且以事势言之,理有未尽。何者?禅虽庸主,实无桀、纣之酷,战虽屡北,未有土崩之乱,纵不能君臣固守,背城借一,自可退次东鄙以思后图。是时罗宪以重兵据白帝,霍弋以强卒镇夜郎。蜀土险狭,山水峻隔,绝巘激湍,非步卒所涉。若悉取舟楫,保据江州,徵兵南中,乞师东国,如此则姜、廖五将自然云从,吴之三师承命电赴,何投寄之无所而虑於必亡邪?魏师之来,褰国大举,欲追则舟楫靡资,欲留则师老多虞。且屈伸有会,情势代起,徐因思奋之民,以攻骄惰之卒,此越王所以败阖闾,田单所以摧骑劫也,何为匆匆遽自囚虏,下坚壁於敌人,致斫石之至恨哉?”
孙盛不仅对刘禅的投降行为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还列举了春秋战国时期燕、齐、荆、越四国之败的例子,燕国因子之之乱差点被齐国灭国,而齐国也曾被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只剩莒和即墨两城未失,楚国国都郢都也曾被吴军攻克,越国也曾在勾践时代亡国,当时它们或国覆主灭,或鱼悬鸟窜,结果在诸人的努力之下终于复国。所以孙盛才评论说:“禅既闇主,周实驽臣,方之申包、田单、范蠡、大夫种,不亦远乎!”
对于蜀汉的灭亡,正应了那句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吴国官员张悌(吴国灭亡时为丞相)因置身事外,对此早就有洞若观火的评论。旁人曾对他说:“司马氏得政以来,大难屡作,百姓未服,今又劳力远征,败于不暇,何以能克!”张悌回答道:“不然。曹操虽然功盖中夏,但是人民畏威而不怀德,曹丕、曹睿即位后,刑繁役重,东西两方皆有战事,几乎没有安定的年份。司马懿父子累有大功,又废除了那些繁苛的政令,安抚百姓疾苦,民心归从也很久了。所以淮南前后三次反叛而腹心地区没有扰动,曹髦被杀四方也没有举动。任贤使能,各尽其心,根本已固。而蜀汉阉宦专朝,国无政令,穷兵黩武,民劳卒敝,竞于外力,不修守备。彼此之间强弱不同,智算魏已强于蜀,乘危而伐,殆无不克。”
日期:2016-01-26 19:10:26
70
邓艾进入成都后,因为一朝大功得成,颇自矜伐,对蜀中士大夫说:“你们这些人也就是遇到我邓艾才会有今天,如果遇到像吴汉那样的人(吴汉为东汉开国名将,喜欢屠城以示军功)早已不免杀戮之祸了。”邓艾还对姜维进行评点:“姜维也是一时的雄杰,只是因为和我相战才困窘不堪。”这话既捧高了对手更抬高了自己,在邓艾看来或许只不过是大功告成之际的一句感叹,却引发了旁人的嫉恨,为日后遭来杀身之祸埋下了伏笔。
在这些得红眼病的人中,最为嫉妒邓艾功劳的恐怕非钟会莫属。钟会认为如果不是自己率领大军牵制姜维,邓艾怎么会有如此奇功,又怎么能先自己一步进入成都?所以在随后上奏司马昭的《蜀平上言》中,钟会一句不提邓艾的功绩,反而对自己的功劳大书特书:“贼姜维、张翼、廖化、董厥等逃死遁走,欲趣成都。臣辄遣司马夏侯咸、护军胡烈等,径从剑阁,出新都、大渡截其前,参军爰倩、将军句安等蹑其后,参军皇甫闿、将军王买等从涪南出冲其腹。臣据涪县为东西势援,维等所统步骑四五万人,擐甲厉兵,塞川填谷,数百里中首尾相继,凭恃其众,方轨而西。臣敕咸、闿等令分兵据势。广张罗网,南杜走吴之道,西塞成都之路,北绝越逸之径,四面云集,首尾并进,蹊路断绝,走伏无地。臣又手书申喻,开示生路,群寇困逼,知命穷数尽,解甲投戈,面缚委质,印绶万数,资器山积。”
因钟会、邓艾二人立下如此大功,魏国于当年冬天分别对二人进行褒奖,给邓艾的诏书是:“艾曜威奋武,深入虏庭,斩将搴旗,枭其鲸鲵,使僭号之主,稽首系颈,历世逋诛,一朝而平。兵不逾时,战不终日,云彻席卷,荡定巴蜀。虽白起破强楚,韩信克劲赵,吴汉禽子阳,亚夫灭七国,计功论美,不足比勋也。其以艾为太尉,增邑二万户,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户。”而给钟会的诏书是:“会所向摧弊,前无强敌,缄制众城,罔罗迸逸。蜀之豪帅,面缚归命,谋无遗策,举无废功。凡所降诛,动以万计,全胜独克,有征无战。拓平西夏,方隅清晏。其以会为司徒,进封县侯,增邑万户。封子二人亭侯,邑各千户。”从这二则诏书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司马昭对于到底谁的功劳更大心中早有分寸,因此在官爵上(邓艾太尉,钟会司徒)、食邑上(邓艾增两万户,钟会万户)都是邓艾高于钟会,因邓艾之前已被封为县侯,钟会则直到此时才从关内侯被封为县侯(平诸葛诞时曾被封为陈侯,但钟会不受)。
虽然二人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对他们来说,接下来的这场大乱却是谁都始料不及的,他们的命运正在光芒四射后走向毁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