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
第28节

作者: 听伟哥讲山海经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3-12 21:38:02
  青丘之山
  【原文】: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護,言換青)。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有鳥焉,其狀如鳩,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澤。其中多赤鱬,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
  日期:2016-03-12 21:40:59
  【解读】:青丘之山历来是很神奇的山,之所以神奇,主要是跟两桩历史事件有关。一桩是黄帝杀蚩尤于青丘,一桩是大禹成亲有关,又有“九尾狐”的。这又涉及到华夏的人文历史。几千年来史学界无数人在寻找其所在,但一直找不到“青丘之山”在哪里。那么,“青丘之山”究竟在哪里,是哪座山呢?我这里来给大家解密。这座神秘的“青丘之山”就是现在的幕阜山西段。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都到了幕阜山了,幕阜山这么有名,怎么不是幕阜山,还搞个西段这么麻烦呢?我这里之所以说不是幕阜山是因为“青丘之山”的名称。这个山名,既然其中有“丘”字,就说明这座山并不高,而且坡度相对较为平缓,所以名之为“丘”。而幕阜山主峰海拔1606米,比五岳之首泰山还要高,用“丘”之名显然不合适。所以,这座“青丘之山”应该仅仅指幕阜山西段这段比较平缓的山丘比较合适。而且,尺寸量到这里也只能量到这里。

  日期:2016-03-12 21:44:01
  这就是期盼了两千多年的“九尾狐”,这只历史上最具备神秘色彩的狐狸现在隆重上场了。它穿越历史的迷雾,郑重地将自己的风姿展现在各位面前,大家觉得印象如何?四张图样都上了,各位还满意不?再来瞧瞧这狐狸的头吧:
  果真是惟妙惟肖,而且头上还戴着皇冠,看来还是挺符合这首领的身份啊。
  日期:2016-03-13 10:33:50
  有鳥焉,其狀如鳩

  在这“青丘之狐”的北边有两只鸟相对:
  这两只鸟,经过我的分析,左边这只是雀,右边这只才是“鸠”。这里截图显示出来:
  日期:2016-03-13 10:37:26
  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澤。
  “英水”不知道是哪条河流,“即翼之泽”也不知道是哪里,但从地图上看,中间这块区域貌似地势较低,可能当时就是一个湖泊。不过这个湖泊水位不高,冬季进入枯水期可能整个湖底都露了出来。后来被人疏通之后,就可以住人了。
  日期:2016-03-13 23:12:58
  名曰灌灌
  这里问题又来了,大家还记得“杻阳之山”中的那个“鹿蜀”不?在那一章中我就说了,《山海经》中凡是给“怪兽”命名的都是地名。那个“鹿蜀”如此,这里的“灌灌”也不例外。所以,“灌灌”自然是地名。

  那么,这个“灌灌”的地名是哪里呢?经过我再三的研究分析,“灌灌”这个地名就是现在的岳阳市:
  关于这个地名,后面将有很多故事要说。但凡重要的地名,我这里都会做重点介绍的。尤其是像这种跟历史有关而且又有记载的地名,这必须要做重点讲解。那么,这个“灌灌”有什么重要的呢?很简单,它就是夏朝帝都——斟灌!
  日期:2016-03-13 23:14:13
  岳阳——夏朝帝都商丘
  关于夏帝相时的帝都叫商丘,目前史料记载一致:
  《纪年》曰:帝相即位,处商丘。《太平御览》卷八二皇王部
  《帝王世纪》:“帝相一名相安,自太康已来,夏政凌迟,为羿所逼,乃徙商丘,依同姓诸侯斟灌、斟寻氏。”(《御览》卷八二引)

  王国维《古本竹书纪年辑证》:元年戊戌,帝即位,居商。(《御览》八十二引《纪年》:“帝相即位,处商丘。”)
  对于帝相时的帝都叫商丘,史学界没有不同的看法。我前面考证了商丘是帝相迁都后的帝都,之前的帝都在柢山。关于这点,前面考证已经很详细,这里不再赘言了。帝相迁都商丘后,史料记载却出现了不同的变化,另外有史料记载帝相跑到斟灌或斟鄩去居住了。如:
  薛瓒《汉书集注》云:按《汲郡古文》:相居斟灌。《水经�6�1巨洋水注》
  《今本竹书纪年》:帝相九年,“相居于斟灌”。

  王国维《古本竹书纪年辑证》:九年,相居于斟灌。(《水经�6�1巨洋水注》、《汉书�6�1地理志》注、《路史�6�1后纪》十三引臣瓒曰:“《汲冢古文》:‘相居斟灌。’”)
  上面是帝相居于斟灌。
  《左传�6�1哀公元年》: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鄩,灭夏后相。
  《楚辞�6�1天问》云:“汤(浇)谋易旅,何以厚之?覆舟斟寻,何道取之?”
  《今本竹书纪年�6�1夏纪》说:“(帝相)二十七年,浇伐斟鄩,大战于潍,覆其舟,灭之。”

  《春秋�6�1襄公四年》《左传》魏绛曰:“寒浞命子浇帅师伐斟鄩”
  这里说的是帝相居于斟鄩。
  日期:2016-03-13 23:15:03
  我个人的看法是,斟鄩以前也是夏朝帝都,帝相也有居住过,但是主要还是居住在斟灌。关于斟鄩是帝都的说法也屡见于史籍:
  《竹书纪年》:“太康居斟鄩,羿又居之,桀亦居之。”
  《左传�6�1哀公元年》: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鄩,灭夏后相。
  今本《竹书纪年》又载:“仲康即帝位,据斟鄩。”

  《逸周书�6�1度年》载:“太康居斟鄩,羿又居之,桀亦居之。”
  从上面的记载来看,斟鄩是帝相之前太康、仲康的帝都,所以后来尽管他迁都到斟灌,但斟鄩依然也算帝都。在斟灌被浇打败之后,跑到斟鄩再次组织抵抗。关于斟鄩的事,我以后将在《听伟哥讲上古史》中给大家细细道来,这里就别过了。
  帝相既然住在斟灌,而帝相的帝都又名商丘。那么,斟灌是不是就是商丘呢?答案是肯定的。有史料这样记载:
  王国维《古本竹书纪年辑证》:斟灌之墟,是为帝丘。
  《水经�6�1瓠子河注》:昔颛顼自穷桑徙此,号曰商丘,或谓之帝丘

  王国维辑录的《古本竹书纪年》已经说明了斟灌是帝丘。既然号称帝丘,自然就是都城了。后面《水经》的这条注解更是阐明了商丘就是帝丘。虽然这条注解的所用的对象不是岳阳,但这条注解本身作为史料的价值是同样可以在这里印证的。所以,这是毋庸置疑的,即:
  商丘=帝丘=斟灌
  日期:2016-03-13 23:18:14
  而根据我对《山海经》的考证,里面的“灌灌”并不是所谓鸟,而是地名。而这个地名就是现在的岳阳。那么,为什么“灌灌”是现在的岳阳,而不是其他地方呢?证据我是有很多的,但更多的是在于历史方面,说起来比较麻烦,这里不打算说。不过,我还是愿意提供一些线索,略微透露一些,你们爱看不看,爱信不信。不信的当我胡说罢了:

  首先,前面我截图给大家看了那只“其状如鸠”的地画“鸟”。从图中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两种鸟,但是我却指定了右边那只鸟,而不是左边。按道理来说,既然把“灌灌”地名定在岳阳,那只地画鸟应该是左边的才对。其实不然,这涉及到上古一桩很隆重的婚姻,夏帝相从柢山迁都到斟灌去干嘛——去成亲。
  我猜想所有人都会同一想法:史书上可没有记载夏帝相成亲的事,你在这里写穿越小说吧?这可不是我胡说,你们看看这幅地画,地画就是两只鸟鸟嘴相对。我不用说自古以来什么风俗,在地球任何一个地方,大凡是个正常人看到这种图都会认为是象征两个人成亲的喜事。这是全世界共通的图画含义,不用我多说。而左边是一只雀,虽然看起来不是那么像,但那短小的羽毛就说明了:
  这只羽毛短小的雀就代表了女方一边,是斟灌氏的女儿或什么人。所以,这“灌灌”的地名自然要在雀鸟旁边才合适。这样不但符合实际地理情况,也跟其他证据更为配合,而且,在以后的历史事件阐述中也更为通畅。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