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余晖 蜀汉帝国的最后十年》
第2节

作者: 陟云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11-26 19:01:11
  03
  此外,诸葛亮还多次被列入武庙,成为唐宋等多个朝代官方认可的军事家。而在民间他的故事被越传越神,穿凿附会的说法也越来越多,后来又经罗贯中如椽巨笔的艺术加工,在一般大众的心目中他已成为智慧的化身和代表。虽然近年来对诸葛亮的批判越来越多,且有把他轰下神坛的说法,但绝大多数是针对他的用兵和人才的提携上,而对于他本身的理政之才大家仍然是认可的。在此点上晚清维新派人士李岳瑞的评点比较公允:“善用兵者……其及身不必有战胜攻取之略,其出师不必有赫赫之功。然实能转移一国之风俗,使懦者立而勇者奋,使其国虽小而不可侮,其众虽寡而不可败。当强邻大敌之交乘,常恢恢乎肆应而有余。举天下之智名勇功环而攻之,而不得其可乘之衅,即身没以后,而余威所被,俾后人犹得蒙而安。”或许我们还可以用一百年后另外一位伟大的政治家王猛的一句话来对诸葛亮的一生作一注脚:“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诚哉斯言。

  在诸葛亮去世前后,为蜀汉立国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功臣宿将几乎凋零殆尽。武将方面,雄壮威猛、以万人敌并称的关羽、张飞分别去世于十五年和十三年前;在羌胡之中广有影响的马超去世于十二年前;在夺取汉中时担当先锋大任的黄忠死于十五年前;以严整持重著称的宿卫将领赵云死于五年前;被刘备超擢的汉中首任镇守大将魏延于诸葛亮去世的当年被杀;接替魏延担任汉中防务的宿将吴壹去世于三年后。文臣方面,刘备的头号谋主历位关枢的法正去世于十四年前;曾经倾力资助刘备,受刘备礼遇殊隆的糜竺去世于十四年前;清望冠于蜀中,乐于提携后进的许靖死于十二年前。在发展蜀汉经济上广有建树的政工干才刘巴、王连也分别死于十二年、九年前。曾任留府长史的张裔卒于四年前。受刘备眷顾的辅政大臣尚书令李严稍后于诸葛亮去世,而性情狷介的练才杨仪则于诸葛亮去世一年后自杀。向朗虽然仍然健在,但却在六年前马谡事件后淡出政治中心。可以说当时的蜀汉正面临着人才新旧交替的局面。

  经常有人批评诸葛亮不善拔擢人才,这实在是有些冤枉了诸葛亮。人才的成长自然非一夕之功,而且需要有特定的培养环境。蜀中文化氛围不浓,刘禅小时候缺乏教育素材诸葛亮居然要靠默写来提供,益州豪族李权想读《战国策》还要找秦宓来借,可见书籍的匮乏。处在此种情境之下,修习经传的文士自然少之又少,再加上本土的一些大儒对蜀汉政权多半抱以观望的态度,因此指望益州能产生大量有作为的内政人才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诸葛亮在选用人才上往往不拘一格,用其长而略其短,如王平是个认字不超过十个的文盲,但诸葛亮发现王平在治军和战略眼光的独到之处后立即予以提拔,杨仪处事干练但心胸狭窄,魏延作战勇猛却不肯下人,诸葛亮都根据他们实际才能予以施用。姜维羁旅托国,诸葛亮认定他敏于军事而深解兵意,不仅立刻加他为奉义将军,还写信向留府长史张裔及参军蒋琬推荐。郭攸之性情和顺易与人相处,董允处事公正待人接物一团和气,费祎才情干达精于庶务,诸葛亮分别委以侍中侍郎之任,作为内朝对刘禅的咨政匡辅人选。还有胡济、董厥、杨颙等人,诸葛亮都能量才长短加以任用。凡此种种,皆说明诸葛亮在任用人才上已尽心竭力,固然有些人因为个人喜好的原因升迁过快,但总体来说他在用人上并没有太多失误。

  诸葛亮在生前已对后世辅政人选有所考虑,虽然杨仪曾在他外出时担任过留后性质的留府长史,但他认定杨仪有相才而无相器,不可任用,而蒋琬年轻时虽曾酗酒误事,但他气度恢弘足以托付重任,于是向刘禅密书建议擢用蒋琬。刘禅虽然对诸葛亮过分集权有些反感,但他也相信诸葛亮的识人眼光,于是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为尚书令大将军领益州刺史,蒋琬心理素质极佳,虽在国家巨变之中而举止如常,处在疑惧之下的众官僚百姓看到他如此镇定,这才逐渐安定下来。蒋琬在上任后循用诸葛亮的执政之策,并无大的变革,唯有军事上鉴于诸葛亮屡次兵出祁山费力而功少,决定改变进军方向,准备溯汉水而下攻击魏国的上庸魏兴一带,但是此计划因为一些原因未能成行。蒋琬晚年多病,刘禅将蒋琬的担子逐渐转移,又令他的副手费祎兼任大将军,三年后蒋琬去世,费祎正式成为蜀汉帝国执政第一人。

  日期:2015-11-27 08:58:12
  04
  如果说蒋琬只是基于客观条件而用兵谨慎的话,那么费祎则更趋于保守,蒋琬尚且对出师伐魏有所规划,而费祎当政阶段则完全放弃了大规模的主动用兵。同样作为领导班子成员(录尚书事)的姜维屡次提出举兵北向,费祎不好完全驳掉姜维面子,又不希望姜维有大的动作,每次给姜维的军队仅在万人上下。这时曹魏的雍凉地区已升格为独立军区,备有一定数量的常备军作为机动,各郡又有自己的郡兵协助防守,姜维的万人队想要有大的作为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姜维以偏师进取往往是有小利或知难则退,没有长时间的对峙行为。费祎执政阶段唯一大规模的一次军事行动发生在公元244年,曹魏方面主政的大臣曹爽为转移来自内部的压力急于树立功勋,悍然向汉中方向进军。但曹爽此次用兵失之草率,战前缺乏详密的准备,蜀汉承担汉中防务的又是颇具战略眼光的王平,虽然当时汉中仅有三万兵员,内中又至少有一万人属于后备性质的预备军团,但王平力排众议,和护军刘敏带领主力军队捍蔽汉中要道,造成曹爽进退失据的局面。再加上连绵阴雨运输不便等原因,承担曹爽军团后勤的运输队也是苦不堪言。这时费祎也从蜀中率军赶到,于是汉军于沈岭、衙岭等地阻击士气低落败退回国的魏军,曹爽损失惨重。

  费祎主政蜀汉从公元244年代蒋琬之时起至253年被刺杀时止,前后有九年时间。费祎虽然老成持国,内政上沿循前面诸葛亮、蒋琬的成制,但却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嫌疑。此时蜀汉国力与诸葛亮时代相较,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衰退,费祎用人上时有偏差,选拔上来的人往往差强人意,再加上开国时那种君臣同心同德的气氛早已不在,朝中一些大臣的离心倾向也较前显著。无怪乎费祎被后人评之为“中人之相”,原因盖出于此。

  如果从诸葛亮去世之时算起,到费祎被杀时止又有十九年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支撑蜀汉的一大批中流砥柱又相继谢世,我们不妨以公元253年为标杆,来看看这些人的去世时间:
  荷国之重的大司马蒋琬去世于七年前;
  总督内朝的侍中董允也去世于七年前;
  尚书令吕乂去世于两年前;
  镇北大将军防守汉中长达十二年的王平去世于五年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