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村里人说过冥婚的故事,没想到居然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第41节

作者: 时隔多年
收藏本书TXT下载
  衣服的侧边还摆着一块怀表,一个金质的雪茄盒,这些大概都是他生前所用之物。旁边还有一块灵牌,我拿起来一看,上面刻着,“冯书桥,冯瑞科之子,生于天历一年,卒于光绪四年,年二十六。”
  我皱了皱眉,这块灵牌跟正儿八经的灵牌相比,还是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很显然只是简单的记录着冯书桥的生卒年,那个冯瑞明,是他父亲无疑,我举着牌子问道,“天历是什么?为什么这个历法前后不一致?”

  冯书桥淡淡苦笑,将灵牌接到手上,也轻轻抚摸上面的字迹,“你知道太平天国吗?”
  “有点儿印象,历史书上短暂的交代过,好像是咸丰还是光绪年间爆发的一场农民起义,差点儿推翻了清朝政府来着。”我一惊,“天历?!就是太平天国的历法?”
  冯书桥点点头,“没错,是的。”
  “你是太平天国年间生的?”
  “你也可以理解成咸丰年间。那时候太平天国和大清朝分江而治,中国其实有两个政权。”冯书桥淡淡道。
  如此看来,冯书桥应该是在太平天国治理的那一边生活了,要不然他的灵位上不会写着天历一年,而是写咸丰x年才是,我上学的时候就是学渣,对于这些历史几乎没有了解,所以现在我也换算不出来天历一年到底是哪一年。
  “那为什么前面写着天历一年,后面又要写光绪四年呢?”我还是不是很理解这块灵牌上的记录手法。

  冯书桥微微叹了一口气,“因为那时候太平天国已经灭亡了,慈禧太后在送了很多土地和金银给洋人之后,洋人帮助她推翻了太平天国的分江而治。”
  我搜肠刮肚的回忆着脑子里那一点点历史知识,好像是有这么回事,慈禧死了丈夫以后就开始搅弄朝政瞎胡闹,一会儿靠洋人一会儿反洋人的,总之把那段历史弄得乌烟瘴气的,我想看历史书看到晚清那一段的时候,大家都有把慈禧脖子拧断的冲动吧?
  冯书桥顿了顿,接着说道,“你不是一直都问我到底是谁吗?我现在告诉你。”
  我有些不敢相信的看了看冯书桥,见他不是开玩笑的样子,反而有些踟蹰,“你要是真的不想说,那就算了。”
  冯书桥摇摇头,“百年一梦,睁开眼来,身边的人一个不复存在,就连这世道都变了,我以为我会继续孤身一人行走人间,让我的过去甚至我的姓名都随着时间灰飞烟灭,可是既然遇到了你,你又愿与我同行,我便不能再对你隐瞒。”

  我的眼睛突然有些湿润,冯书桥这种不煽情也不浪漫的话语,其实最让人感动。
  冯书桥帮我擦了擦眼角,对自己的过去娓娓道来。
  晚清年间,朝政被慈禧操纵,她只管自己享乐,对外不抵抗洋人入侵,对内不顾民生大计,短短数十年,闹得整个大清朝民不聊生,鸦片战争之后,整个大清朝更是气数已尽。
  太平天国便在这个环境下滋生,太平天国的首领洪秀全在广西发动起义,带着区区几个兄弟借传道为名,一路杀到了金陵南京,并建都于此,自封天王,也把那几个跟着他打天下的兄弟各封为东西南北翼王。就连一早便在蓑衣渡被埋伏的清军用炮火击中,伤重身亡的冯云山也被追封为南王,号称七千岁。
  “冯云山……他也姓冯,莫非……”听到这里,我有些怀疑的看向了冯书桥。
  “不错,冯云山是我的祖父。他是最早和洪秀全打江山的人,可是也是牺牲的最早的人。祖父阵亡之后,清朝廷便下令捕杀我冯氏一门,我祖母和我父母被抓直接处死;我姑姑改名换姓嫁到广西本地一户普通农家,勉强保住性命;我小叔在别人的掩护之下逃亡到伤害,后来也病死了。而我,当时刚刚出生不久,被我母亲的一个婢女抱着逃了出来。那个婢女因为天生侏儒症,个头矮小不惹人注目,在清兵搜查家宅的时候才得以逃脱。”

  我浑身汗毛竖起,“侏儒……春喜?鬼仙婆婆?!”
  冯书桥点点头,“不错,春喜是我母亲的婢女,因为天生侏儒之症被亲生父母丢弃,被我母亲捡回来做了婢女,因此对我母亲感恩戴德,才会不顾性命的救我出清兵魔爪。若没有她,便没有今天的我。”
  后来春喜抱着冯书桥一路逃亡,最终把他送到了翼王石达开的手上。石达开虽然也和冯书桥的祖父冯云山同为太平天国的王,但其实很年轻,不过二十出头。早年便是冯云山带他出山,他感念冯云山对他的知遇之恩,很重视这个冯家的遗孤,干脆收冯书桥为义子。而春喜自己却因为心力交瘁,在把冯书桥交到石达开手中的一瞬间,吐血身亡,最终因为一口怨念难以投胎转世进入轮回,化作鬼仙。

  听完这些,我不由十分震惊,难怪我一直觉得冯书桥气质温文儒雅,猜着他也许有什么很好的出身,没想到他竟然是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的后人!这……这真是万万想不到啊!
  冯书桥的眼神里充满悲伤,似乎不愿回忆起那段往事,想到他经历过这么多生离死别,我也心疼不已,“后来呢?你为什么这样年轻就……”
  冯书桥长叹一口气,“义父石公待我视如己出,而他自己也是年轻有为,耿直不屈。定都金陵之后,诸王走上了清王朝的老路子,只顾享乐,唯有义父洁身自好,从不搜刮民脂民膏。最后因为不愿参与诸王内讧,他更是远赴安徽避世。离开南京的时候,只带了我这一个义子同行。而后来发生的事,也证实的他的担忧是对的。”
  “后来又发生了什么?”我听得津津有味,索性坐到了箱盖上听他说。
  “后来,义父留在南京的所有家眷,都被与他有过节的北王屠杀了。”
  “啊!”我捂住嘴,从冯书桥的叙述之中,不难看出他对其义父的崇拜和尊敬,想来他自一出生便成孤儿,跟这个义父一定感情深厚,更何况这个义父如此神勇正直,连我听了都忍不住对他崇拜起来,一代枭雄,竟然落得这样一个天煞孤星的下场,实在令人可悲可叹。
  冯书桥也目露悲伤,“当时义父是可以带着家眷奔逃的,但是他却选择先带上我,以不负春喜重托,不令冯氏一门绝后,没想到……”
  “石公果然是好样儿的,唯此真男子本色也,你不必悲伤。”我只好安慰道。

  冯书桥看了我一眼,“后来天国内部越发混乱,洪秀全只得亲自再请义父出山,义父不忍见天下苍生涂炭,不计前嫌重回朝野。因为处事公正以身作则,义父十分得人心,又引起了洪秀全的嫉恨,他一时间也不敢杀义父,便命他外出征战拿下四川。
  义父领命之后,一路带兵杀到长江渡口,让对岸巴蜀的清兵闻风丧胆。无奈天不遂人愿,赶上了百年难遇的洪水,长江暴涨,义父带领的军队四次抢渡而过江不得,粮草耗尽,数万将士饥寒交迫,最后义父决定接受敌军劝降,以一己之身渡江投降而保三军,没想到义父只身进入敌军大营之后,敌军反悔,将河岸对面的太平军残杀殆尽,而江这边的义父也受到凌迟处死。”
  日期:2016-02-20 18:41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