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警小叶》
第44节

作者: 馒头老妖
收藏本书TXT下载
  “嗯。”孙警官点点头。
  “第二,从医院方面得到的信息看,死者孟某,当天下夜班的时间本来应该是当天24点左右。而他之所以提前离开,主要是因为有点感冒发烧,头晕了想早点回去休息。这一点,有两名护士分别证实,而且是量了体温的,不太可能造假。那么,死者提前下班的信息,旁人事先很难得知。当然,我们可以假设,作案嫌疑人早就呆在医院外面,就等着死者的车出现。但是,医院外头是202国道,车来车往,一辆车子停在那儿几个小时,太惹人注意了。医院保安证实,没有看到大门外有可疑车辆长时间停放。那么,可能性较大的,还是这些作案者开着车子瞎逛游,随机的选择侵害目标。”

  “有点意思,你继续。”关局长难得的赞同了一句。
  “第三,是陈法医提出的一个意见。从他见过的报复杀人案中,既然是苦大仇深,特别是持刀的这种,往往都会故意损伤被害人脸部,有些因为感情冲突而起的犯罪,还会冲着被害人的生*器官来几下,这属于一种典型的泄愤心态。杀死被害人的手段,往往也出现一种过度伤害的特征,也就是施加了完全不必要的伤害程度,有的还会意犹未尽,在尸体上继续砍上几刀。而本案被害人,情况完全不同。身上的伤口更像是胁迫伤,脸部、生殖区域基本没有受损,反而是手指头被切掉了几个指节,这非常符合拷问、逼迫的行为模式,却一点也不符合泄愤杀人的特征。我的意见就是这三条,各位看呢?”

  小会议室里的兄弟们纷纷私下交谈起来。
  “好吧,听起来还蛮有道理。”关局长站起身来,“老馒,这个案子你主抓下,带着叶警官,就按照你们说的思路去查吧。反正就一条,你们得给我尽快搞出来。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我们一起站起来,齐声大吼了一声。
  话虽如此,实际上,我们还是派了两个兄弟去医院摸排死者的社会关系的,但似乎收效甚微。孟医生为人正直、谦和,医术高明,没听说过和谁有过大的冲突;即便有过冲动的患者跑到医院来闹事,他也是以理服人,哪怕是眼镜被扯掉都没发怒,想来不会和谁结下深仇大恨。经济方面,收入水平算是中上等,没有外债,也没借给谁很多钱。家庭关系上,他有个13岁的女儿,夫妻关系和睦,婚姻关系稳定。总之一句话,缺乏仇恨杀人的动机。

  好在物证方面,我们有了一些新的突破。
  首先是轮胎方面。小王师兄带着物证组的兄弟,跑了很多家轮胎专卖店和4S店,通过车辙印上的花纹比对,确定了轮胎的品牌。那是一种国产轮胎,价位偏低,通常是用在某型号的面包车上,并说这个车胎应该是1999年下半年,或是两千年年初装上去的。对此,4S店的维修师傅非常肯定,因为那段时间,这个牌子的轮胎出过一些质量问题:据说是因为厂家用了再生的轮胎橡胶,所以外胎的耐磨性不好,最糟糕的是温度高了之后容易软化,花纹也就会随之略微变形。后来电视曝光过,就没再出过这样的轮胎,但卖出去的也不可能都召回,其中大多数就用在了这个型号的小面包车上。

  而那一小块油漆碎片,也给了我们许多惊喜。小王师兄和省厅物证处的工程师们通力协作,从绿豆大的碎片里读出了许多信息:这辆车的外观是白色的,这当然是废话了;第二,仪器分析证明,表层漆膜形成的时间,大概是在70天之前,并且并非是原厂的烤漆,而是修理店的喷漆。第三,这辆车子表面很脏,有一些尘土附在表面,具体而言,在常见的公路上的尘埃中,还特别查出了一种特殊的成分:铝矾土。

  综合这些信息,我们心目中的这辆车就更加具体了:它是一辆某牌的白色小面包车,出厂于两年前,在大约两个月到三个月之前,曾经发生过一次刮擦,但没有进4S店,而是在普通的修车小店进行了重新喷漆修理。另外,在和孟某的车发生碰撞之前,它曾经在金宁市西郊一带呆过一段时间,因为最近的氯矾土矿就在那一带出产。
  侦查范围,迅速朝着金宁市西郊缩小。
  按照工作部署,西郊的两家派出所的兄弟们,全力的配合我们开展了排查工作。这时的重点,是路边各处的小维修店,看是否有符合条件的车子曾在这儿修理过;另一方面,我们也通过公丨安丨交管部门的数据库,查询了最近是否有符合条件的车子被盗、被抢的信息。
  然而,反馈信息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金宁市本地牌照的白色某牌小面包车,登记在册的就有四五千辆,即便是假设它真的是两年前才出厂上牌的,也有近一千多辆。更糟糕的是,我们发现,在金宁市还有许多外地牌照的车子在跑,什么江C、江E、杭A的车子都很常见,这条路根本走不通。
  而维修店那边呢,修车的人不少,但普遍都是现金结算,所以很多店都没有维修记录,修过之后也不知道是谁的车,这让我们非常头疼,眼见着破案期限越来越近,就是找不到合适的抓手。

  让一切峰回路转的,是派出所的民警。
  那天下午,我们正在一家汽修店排查,突然我的手机响了,一个陌生的固话号码。我走到外面,接了电话。
  核对了我的身份后,对方急切的说道:“叶警官,我们是上官分局桥板所的民警。我们刚得到一个线索。”
  “好的!”我顿时来了精神,“你请讲。”
  “钟楼分局转过来的协查通报里头,有个XX罗拉手机,我们找到了。”
  “太好了!你在哪儿,我们马上过来!”

  桥板派出所的民警确实是立下了大功,他们广泛的走访了辖区内的所有手机维修店、二手手机柜台,给经营者都发放了有关手机的协查通知。于是,就在今天中午,一个维修店的老板小赵,报告了这个重要的线索:孟医生的手机出现了。
  我们迅速和桥板所的民警会和,并看到了赵老板和那台手机。没错,无论是手机型号、颜色,还是主板序列号都分毫不差,唯一的改变,就是手机上多了一个毛线编织的挂坠。
  “这个是钟楼刑警大队的叶警官,”马警官给我介绍了下,“赵老板,麻烦你再给他讲讲这个手机的事。”
  “呃,是这样的,上午,一个小伙子拿着这个手机到我这里卖,”赵老板稍微迟疑了一下,“不过呢,没发票。我本来是说不收的啊!没发票的手机我们是绝对不收的。这些,我们特种行业的人都知道的……”
  “嘿嘿,拣重点的说。”一旁的马警官咳嗽了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