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情尖兵》
第3节

作者: 青岛小肖
收藏本书TXT下载
  韩书记点点头:“千万要小心,不要被特务盯上。这里已提前备下了足够的食物和水,你别忘捎几块电池回来。中午,我要去海泊路开会。顺便汇报一下这里的情况。看上级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对了,枪都埋好了吗?军区来参加行动的两位同志都隐蔽好了吗?”
  “枪都埋好,埋在大庙山上的南坡上。军区的同志都隐蔽好了。”小鹞子回答。
  “好。等有了办法,让他们跟袁教授一起撤回胶东解放区。这是药钱,拿着。”韩书记说着站起身,掏出几块银元递给了小鹞子。
  床上的袁教授呻吟了两声,开口说到:“老韩,你不该冒这么大的风险救我。敌人还没有找到证据,估计他们严刑逼供不成,也不敢把我怎样……这万一出了事,那损失可就大了,叫我这心里……”

  袁斌对外的身份是山东大学分校的一位教授,实际上是山东大学地下小组人员。去年底,北平的“沈崇事件”,激起了北平学生的反美怒潮。1月中旬,复校不久的山东大学学生群情激愤,召开“山东大学学生抗议美军暴行大会”,并准备罢课游行示威,后被当局以有碍“国策”、有伤“邦交”为由阻止了。
  根据岛城地下党市委“利用合法手段,通过山东大学学生自治会,把进步学生团结组织起来,以山东大学的学运带动全市的学运。”的指示,山大地下小组与进步学生肖平等人建立了联系,并领导他们于3月份成立了山大第一届学生自治会。学运风潮令岛城国民党市政府焦头烂额,根据混入山大的特务提供的情况,秘密抓捕了与肖平等进步学生接触频繁的袁教授。

  韩书记走到床头,轻轻握住他的手:“老袁,敌人很狡猾,害怕舆论压力和学生们的抗议,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秘密抓捕你,是在等待搜集各方面的情报,以核查你的真实身份,从你的身上打开缺口。你与进步学生接触最多,如果你的身份暴露了,那么,敌人就有借口抓捕进步学生。我们有内线同志的协助,是有把握把你解救出来的。”

  “谢谢同志们。我的腿被特务打断了,恐怕是要拖累你们了。”老袁伸手抚摸着膝盖。
  “你精心养伤,别想太多。我们一定能想出办法尽快把你送到解放区。”韩书记眼睛里闪烁着坚定的目光。
  坐在帐篷口的大老张正拿着一块粗布擦拭着心爱的驳壳枪:“韩书记,干脆,今晚上我划一小船把袁教授送到红石崖,你跟组织上说说,派人在那里接应我一下。上次那批盘尼西林和棉纱我就是这么送过去的。”
  “不行,敌人封锁的很严,跟你上次送药品的情况不一样。”韩书记走到他身边,温和的拍了拍他的肩头:“我要保证人员安全,不能太冒失。听我的安排,车到山前必有路。市里还有我们其他组织关系派遣的同志,相信他们会有办法的。”
  一阵警笛声从仓库外面的大路上由远而近的传来,小鹞子赶忙把悬在帐篷上的手电筒的灯口扭了扭,帐篷里的光线更暗了。


日期:2009-08-14 23:55:05

  四、
  快中午的时候,韩书记从那个大仓库出来后,先到离此不远的冠县路的住处换了身长袍,打扮成商人的样子。然后,乘黄包车赶往大鲍岛的黄岛路,那里有一个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当然,也只有在紧急的情况下才能去。事先,他已经派小鹞子到附近的芝罘路路口的电线杆上贴了张“旺铺盘出”的小告示。
  黄包车停在了芝罘路和黄岛路路口,韩书记付了车钱。
  下车后,他带上了浅灰色的礼帽,手提小皮箱,先来到那个电线杆前驻足打量了一番。那张小告示被撕去了一半。这说明可以接头。
  他一只手拎着小皮箱,一只手放在腰侧微微提着长袍,顺着黄岛路往上走。

  岛城是海滨山城,市内的道路多为山路,有些路不但狭窄而且坡度陡峭,于是乎,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石阶路。这些形态各异的石阶路也构成了岛城一道独特的街景风情。
  从黄岛路口往里走,中间便是一段用青石板铺就的石阶路,两侧房屋的间距很近,大多是2层或3层的小楼。阳光照到这条路上的时间并不多,有些背阴。
  多雨的夏季里,青石板石阶的缝隙中生长着潮湿的青苔。特别雨后时,清新的石阶闪着亮晶晶的水光,像一条舞动的闪光缎子,由西向东蜿蜒延伸、缓缓而上……
  市内别的台阶路都是一步上一个台阶的。而这段石阶路却与众不同。
  它每一级台阶都矮得很,且台阶很宽。大多数人的步伐,一步迈不过一个台阶;可两步迈一个台阶又太盈余了,所以,俗称“一步半”。
  韩书记踏着青石板往上走。仰头寻望的时候,看到了路边那座秘密联络点的2层小楼,二楼窗下的晾衣绳子上,挂着一件蓝方格的被单。这是家里有人,而且安全的信号物。

  他不由得加大了步伐,尽量的一步迈一个台阶……
  来到那座小楼下,他站住身形习惯性的观察了一下身后。
  整条石阶路上没几个行人,只有几个半大小子正各拎着洋铁皮水桶,左右摆晃着上台阶,不时的有朵朵水花从盛满的桶里飞溅下来。
  这里的生活条件很差,住户都没有上下水。只是在路口有个水笼头可以接自来水,水笼头下面是个方方正正的水泥池,里面有盖着铁箅子的下水口。附近的人都是到这里每天用水桶拎俄自来水回家的。
  一楼的楼梯左右有两间紧关着门的房子,一间是二房东住的,这家伙脑子灵活,掏钱低价包下这座小2楼,自己住一间,其余的再高价出租,从中牟利。另一间也住着租房客。

  韩书记沿着水泥楼梯,上二楼后,按照“一重一轻、一重二轻、一重三轻的……”节奏,敲响了右边住户的门。
  同时,他也注意到左边那家的门上贴着出租房子的告示,看意思里面是空的。
  右边的屋门被打开了。一位五十岁左右、带着眼睛、瘦瘦高高的人从敞开的门后看了看他,然后把让进屋里。
  进屋后,门被紧紧地关上。
  韩书记一把握住对方的手,说:“老李,我们成功了。谢谢你帮我们联络的内线,帮了我们的大忙。”
  “难都是自己的同志何必这么客气?能顺顺利的解救出来,这真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老李把他让到墙边一个长条的大藤编椅子上坐下,问:“袁教授转移走了吗?”

  “还没有来得及。敌人封锁了码头、海岸,搜查所有船只。渔船动不了。我正为这件事着急呢。”
  “奥。别着急,慢慢讲。”老李起身给他倒了一杯水,把水杯递到他的手里。
  在亨利钟表眼镜店工作的老李,实际上是华北局城工部的特派员。是一名老地下工作者。他是前年从天津调到岛城的。
  因为岛城的地下斗争形势与别的城市大有不同,比较特殊。
  所以,不同组织关系派出的地下党工作小组和情报人员都是单线联系,之间尽量不发生横的联系,以确保安全。

  因此,这个市内唯一的地下秘密联络点,不仅仅是一个情报站,它在协调各方工作、解决各方困难等方面,也起到了极重要作用。
  然而,这对老李来说,同时也担负着很大的风险。
  韩书记喝了口水,说:“伤员现在就藏在小港码头附近。从那里坐渔船混出去是最好的,可敌人盘查的太严了。”
  “敌人的哪部分人在封锁小港码头?是丨警丨察局吗?”老李问。
  “是宪兵队。对了,听说还有警备司令部的军官,晚上也被派过去协助宪兵队,一起艘船搞戒严。”

  “警备司令部的军官?。”老李思索了 一会儿:“老韩,你们一定要注意隐蔽好。下午,我要去一趟‘老家’(胶东解放区)。关于你说的这个事情,我三天内给你答复。这几天,你派人多注意一下朝城路和小港路路口那根电线杆上的‘租房告示’,是红纸黄字的那种。下次接头的具体时间就在那上面。”
  “嗯。好。那谢谢你,老李。”
  …… ……
  这间屋子里的摆设很简单,一个单人的木头床,床上有素色的被褥和蓝色的床单。东窗下摆着一个书桌、一把椅子。对面是一个长条藤椅,至少能坐三个人。藤椅右端和屋门之间,还竖着一个塔状的雕花木衣架,上面挂着礼帽、长袍等。
  此屋,是老李租的,一般不在这里居住。只是做联络点用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