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唐易如果说“好,给你两千”,摊主可能就会接口:“老板您开玩笑呢?这么好的东西,我说的那是美金。”然后又得展开一轮讲价。
唐易笑了笑,“我说,这杯子工太粗了,剔红贵就贵在工艺上,我也就是看你这杯子够大够厚实,这样吧,我也不多砍,两百,怎么样?”
尼玛,这还叫不多砍?你砍到两块才叫多砍?那我送你得了!摊主似乎有点儿不高兴了,收起了笑容说道:“老板,我倒是开了一个实在价格,你这砍得也太狠了,本儿都不够呢!这样吧,我再让两百块钱,图个吉利,一千八,行就行,不行我不能再降了。”
说唐易砍得狠,其实这漆杯,是他是一百块钱收上来的,就是卖两百块,都是百分之百的利。不过,谁也不知道他的进价,而且张口就是两千,一般人确实不会砍这么狠。从南京到北京,买的不如卖的精,就是这个道理。
唐易毕竟出身古玩商之家,深知第一次还价的重要性,不要怕有多低,再低也是谈价,低了可以再加,但是开高了,那就亏了。
两个人你来我往,最后,唐易终于八百块钱拿下了这件剔红漆杯,其实这已经低于市场价了,何况还看到了宝光,唐易的心里完全能接受。不过,也不要觉得摊主一百块钱进货,一下子就赚了七百块挺爽,他很可能好几天下来就只卖这一件。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虽说是个夸张的说法,但古玩行里,极易压货,这种利也是很正常的。
摊主找了个盒子和塑料袋,给唐易装了起来。唐易心满意足地拎起袋子,要不是林娉婷的瓷器还没有着落,他都要迫不及待回去破开这件剔红漆杯看看了。
林娉婷和毛逐都很好奇,这个杯子不伦不类,唐易买这个干什么?但是,当着摊主的面,自然也不好多问,又向前走了十几米远,毛逐这才开口问道:“我说,你买这个红杯,不会真为了喜庆吧?”
“就是看着顺眼,红色就是喜庆啊,说不定能招来宝贝,林大设计师的瓷器还没着落呢!”唐易一边左右看着,一边笑道。
“切!”毛逐甩了甩手,正要反驳几句,突然看到前方有个专卖瓷器的摊点,立即说道,“走,去看看!”
这个摊点不小,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一些瓶瓶罐罐盘盘碗碗,一部分是一些碎瓷片。林娉婷一走到摊前,就被一只青花笔筒给吸引住了。
这件笔筒保存完整,青花人物,画的是“松下问童子”,画工倒也不错。唐易集中精神看了一下,发现上面出现了一片若有若无的寡淡的红色光影,而后拿起笔筒,翻看了下底足,是四字楷书款:同治年制。
无论从釉面,画工,底款,唐易都看不出有什么问题,而且宝光虽然寡淡,也毕竟出现了。除去漆杯隐含的未知物件,这算是他们逛了半天碰上的唯一一件老东西。虽然是清末的东西,但是总算是件真品。
“不对啊,当时在阁宝多,店里也有清末的东西,怎么看不出光影?”此时,唐易突然想到,“难道,是因为不断吸收宝光,对光更敏感了?只要稍具价值,就能看到宝光?”
唐易还在想着,毛逐却已经把笔筒拿过来了,反复看了一下说道:“民窑的东西。”
“颜色清丽,挺漂亮的。”林娉婷也上手看了一下。
看林娉婷表态了,毛逐又拿过笔筒问摊主道:“这笔筒多少钱啊?”
“老板,看您你也是懂行的人,我给你说,这可是个好东西。虽然是民窑,但同治年间比较特殊,官窑器除了慈禧太后专用的‘体和殿制’,都很一般,民窑中的精品反而要更好。再说了,这个市场里根本也见不到官窑,像这样的民窑精品也不多见了。”摊主是个精明的小伙子,“刚才有人出8000,我没卖,货卖与识家,你想要,7800给你了!”
“谁说没有官窑,你这堆碎瓷片里肯定有!”唐易冷不伶仃插了一句。
“您真会开玩笑,残片和完整器能一样吗?不要说残片了,您看,这小盘我看也是清三代的东西,结果圈足残了,就没人要了,您要是买了笔筒,我搭你这个小盘!”摊主说着,从摊上拿起了一只直径只有十几厘米的小盘子。
毛逐仍旧在看那只笔筒,并没有着急还价。而唐易则接过小盘看了起来。
小盘为白色,盘内纹饰为两条釉里红的游鱼,十分活灵活现。翻看圈足,果然是残了,圈足上至少有五六处缺口,虽然最大的也只有米粒大小,但毕竟很明显,算是个残器了。
盘底圈足中,有两个隶书字体,颜色和盘中游鱼一样,为红色:蜗寄。这倒像是对两条游鱼的注解。
唐易本来也没把这小盘当回事儿,不料,集中精神之时,一层淡红色的宝光赫然出现,而且厚度远远超过了东汉越窑瓷壶上的宝光!
唐易心里大吃一惊,“这个小盘就算是个完整器,从下面的款也能看出,应该是民窑的东西,而且就像摊主所说,这应该是清三代的东西,一件清朝的民窑小盘,即便是精品,难道市场价值还能超过东汉越窑的瓷壶?”
“难道,这‘蜗寄’二字,不是闲趣章?而是某个窑口的别号?这可真没听说······”
唐易完全沉浸在对这个小盘的研究中。丝毫没有注意毛逐和摊主正在热火朝天地对着笔筒谈价儿。
林娉婷其实对价格本就无所谓,只要是真品就行,况且她也挺喜欢这个笔筒。笔筒送老师,正好也合适,在市场里逛了这么长时间,她也有些累了,见毛逐正在谈价的兴头儿上,林娉婷只能伸手先拉了一下唐易。
唐易这才回过神儿来,看了一眼林聘婷,林娉婷点点头。
这意思再明白不过,只要是真的,价钱差不多就行。
“2800,多一分我也不加了!”此时,谈价已到白热化,毛逐放下笔筒站起身来。而摊主,还咬住3800的价儿不松口。
“六六大顺,这样吧,3600我们要了,你不是说了吗?还搭我这个盘子!”唐易拿着盘子说道。
“那不行,我说的是7800搭你这个盘子,3600可以给你,那盘子你得再加一千块钱!”摊主眼珠子骨碌一转,接口说道。
“行!”还没等唐易和毛逐说话,林娉婷点头道,“3600,这笔筒我买了!”说完笑嘻嘻地看着唐易。
唐易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得,我一千块钱买这个小盘!不过说好了啊,你得找个漂亮点儿的包装盒给我们装起来,这笔筒是要送人的!”
“没问题!我这里大大小小的锦盒你随便挑,你这个盘子我也给你找一个锦盒!”摊主脸上喜笑颜开,嘴上却说道,“我给你说,这小盘绝对是民窑中的极品,不比那个笔筒差,而且年份更老,要不是残了,那是上万的价儿!”
别看这个摊主年轻,有一点他还真说对了,就瓷器来说,残器的价格往往只有完整器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除非是一些罕见的名瓷珍品。
“你俩呀!”毛逐站起身来看着唐易和林娉婷,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儿,看那意思是自己还能砍下不少价儿来。
大热的天儿,三个人逛了半天,也确实是累了。交了钱,收好了东西,三人便到了附近一处冷饮店。唐易和毛遂点了冰镇可乐,林娉婷点了冰奶茶。冷饮店的空调吹着,冰镇的饮料入肚,三人一阵清爽。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