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秘史之最终对决》
第56节

作者: xajh200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6-30 21:25:14
  关于第二个顾虑,这次行动结束后,间谍的身份被孟尝君识破不可避免,但是在借势策略中已经预先包含有这个间谍为自己留下的退路。他做的事情对齐闵王有利,所以齐闵王不会识破他的身份,作为齐闵王的亲信,他会继续受到齐闵王的保护,拿不出具体证据的孟尝君没有办法指控他,他还是安全的。
  再来说最后的半个顾虑。秦楚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两国王室三百年来都是亲家,楚系外戚也源于楚国,在楚国有一大堆同族亲戚。可是,楚系外戚如今的荣华富贵全部都来自秦国,保住秦国才是他们的根本利益所在,而秦国正面临着一场严峻危机。打败楚国之后,三国联军即将对它发起猛攻。三国联军中的一个齐国,实力就和秦国差不多,再加上韩魏两国的军队,还有孟尝君的指挥,秦国想不出有效的办法去抗衡这样强大的对手,如果当前情况持续下去,秦国将遭受和楚国一样的悲惨命运。

  秦国自身难保,只要能化解危机,它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包括公开的背叛和无情的出卖。现在,实力衰弱的楚国在战场上已经帮不上秦国什么忙,而在间谍提出的借势策略中,楚国却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出卖楚国可以帮助借势策略朝着成功的目标迈进一大步。从感情的角度来考虑,秦国不应该出卖楚国;从利益的角度来考虑,秦国则应该出卖楚国。这是两个方向相反的选择,秦国坚定的站在利益这一边,所以它的选择是后者。

  日期:2015-07-02 21:03:49
  正处于水深火热困境之中的楚国,又被盟友秦国从背后突然下手捅了几刀,秦国的行为称得上是彻头彻尾的背信弃义与落井下石,它对楚国造成的心理伤害一定极其严重,从此楚国会非常的仇视秦国。秦国担不担心有后患呢?不担心。楚国已经遭到沉重打击,它的实力所剩无几,秦国不用害怕它的报复,它仇视秦国,那就让它仇视吧。而且被秦国出卖后,只剩下楚国自己形单影孤的和三国联军作战,显然它一点抵抗的能力都没有,楚国已经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打完垂沙之战的联军接下来可以毫不费力度过汉江,直取楚国都城。在秦国看来,今后楚国还能否作为一个国家存在下去,都是一个问题。

  秦国得出明确的结论,现在秦国承担不起感情用事所要付出的代价,既然从利益的角度来考虑,出卖楚国对秦国有重大好处而没有坏处,理由是充足的,那就应该照此办理。把这最后半个顾虑也解决之后,它不再犹豫,开始做好所有准备工作,只等着行动的时机到来。什么时机?齐宣王去世,齐闵王即位的那一刻,就是它的合适时机,借势策略就可以启动了。
  日期:2015-07-03 22:21:36
  作为国家政策而言,借势策略是一种歪门邪道,而且对楚国非常冷酷,也非常不公平。不过,作为个人而言,我们还是能够从中发现秦国决策者魏冉的一个优点--谦虚,谦虚是政治家的美德。他早早的就认为自己不是孟尝君的对手,所以他早早的就放弃了和孟尝君正面对抗的想法。有一句话叫做,“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明人,了解自己的人是明白人。其中,了解自己是基础,连自己都不能了解清楚的人,他怎么会有能力去了解别人呢?所以要先做明白人,才能做聪明人。这话听起来简单,可是仅就这个基础,很多人都做不到。秦武王认为他很高明,至少比秦惠王和张仪高明;齐闵王认为他比孟尝君高明;还有,秦献公的改革明明取得了显著成效,秦孝公却偏偏要任用商鞅,另搞一套,说明秦孝公认为他比秦献公高明,这些都是错觉。

  秦国很幸运的一点在于,魏冉从来没有产生过这种错觉,他一直都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比不上就是比不上,承认就行了,然后集思广益,另外想办法解决问题,有可能正是魏冉性格中的这个优点拯救了秦国。如果魏冉一度产生过类似秦孝公,秦武王,齐闵王的错觉,觉得自己足够高明,可以和对手较量较量,还不服气的想做点事情来显示自己的水平,秦国的前景就很黯淡了。因为孟尝君的政策主张是对秦国的攻势一定要坚持到底,直到把秦国打倒为止。他正等着秦国表现出试图和齐国为敌的迹象,任何一点此类迹象都会成为他紧紧抓住不放的理由,他急需某些理由来证明他的政策主张有其必要性。范睢说魏冉是聪明人,我同意这个评价,他算得上一个比较聪明的人,虽然他还没有聪明到象张仪和孟尝君一样让人觉得惊才绝艳的程度,但他也远不是象秦孝公,秦武王,齐闵王一样容易犯错误的人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