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秘史之最终对决》
第49节

作者: xajh200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5-25 23:39:54
  二,燕国是秦国一个暗藏的盟友,但是当时的秦国自己并不知道,直到前296年权之战的时候,燕昭王第一次出手帮助秦国,秦国才意识到它有这个盟友,原本秦国认为它的盟友只有一个,那就是楚国。无名之战后,秦国改变了它的外交政策大方向,它和楚国逐渐疏远,到了垂沙之战时期,它彻底出卖了楚国,把楚国一脚踢开。秦国的做法在外人看来是很奇怪的,因为失去楚国这个盟友之后,双方的实力对比从二对三变成了一对三,二对三都打了败仗,一对三,秦国只能独自面对三个国家的联手围攻,处境岂不是非常危险?然而更奇怪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秦国也没有急着去寻找新盟友,前299年,孟尝君惊险的逃出秦国,他领导三国联军准备对秦国发起进攻,到了战争已经不可避免的最后关头,万般无奈之下,秦国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决定和赵国,宋国结盟。

  请注意,这个联盟是由赵国出头组建的,而不是秦国组建的。赵国为什么要组建联盟?它多次攻击中山国招惹了齐国,齐国和韩魏结盟后势力大涨,它害怕齐国的报复。赵国只是有一定可能性遭到齐国的报复,毕竟它攻击中山国已经很久,齐国一直都没有反应,它都知道未雨绸缪,有备无患,组建一个联盟以防形势有变。而秦国明摆着就是三国联军的头号进攻目标,它却比赵国镇定的多,完全没有组建联盟的计划。我们不禁要问,秦国到底是怎么想的,敌人拥有明显数量优势,不靠盟友,那它又能用什么办法来保护自己呢?

  日期:2015-05-28 21:20:22
  秦国用的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很稀罕少见的一种办法,它认为孟尝君是个高手,而且已经掌握了棋局的优势,如果秦国在棋盘上和他正面较量,结果只会是被他一步步将死,没有任何胜算,同时,秦国又发现一个重要情况,在孟尝君身边看棋的齐闵王跃跃欲试,他是齐王,他不甘心只看棋,他很想插手棋局,所以,秦国的办法,也就是这段时期它的基本政策,是避开在棋盘上和孟尝君的正面较量,把力量用在另外一个方面:从外部采取行动配合,支持齐闵王,凡是有助于齐闵王提升威望,增加权力的事情,秦国就要尽力去做,紧接着利用齐闵王来干扰和限制孟尝君,捆住孟尝君的手脚,不允许孟尝君下出那些威胁秦国的棋,当有朝一日齐闵王可以剥夺孟尝君的棋手资格,换他自己来做棋手,秦国就彻底安全了。

  秦国的办法很稀罕少见,但却很奏效,正是用这一办法,秦国最终成功的化解了孟尝君的攻势。是谁把孟尝君送到秦国,然后差点困死在那里?是谁在孟尝君已经攻克函谷关,眼看着就要给予秦国最后的致命一击,打垮秦国的时候,命令他撤军,让孟尝君的多年努力功亏一篑?只有一个人能够迫使孟尝君做这些他根本不想做的事情,齐闵王。
  日期:2015-05-29 22:26:34
  环顾天下,秦国看到的是,剩下的国家中,赵国和秦国从来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交情,只有过节;燕国距离太远,鞭长莫及;宋国实力又不够强。楚国是秦齐之外最强的一个国家,也是和秦国关系最好的一个国家,连它都被打的衰落下去,秦国上哪里去找一个更强大,更可靠的新盟友呢?所以它觉得,现在的形势下,与其依靠盟友的力量对付孟尝君,还不如依靠齐闵王的权力来对付孟尝君成功希望大。

  秦国的办法在历史上稀罕少见是有原因的,它太冒险,别人不敢用。秦国把自己置身于一对三的无路可退境地,同时又把国家命运寄托在齐闵王一个人身上,把所有赌注都押在他一个人身上。如果齐闵王的所作所为和秦国的预计稍微有所出入,它就等于自陷绝境,弄巧成拙。秦国敢于这么做,而且事实证明它的冒险做法是正确的,说明秦国具备一个别人通常不具备的特殊条件,它对齐闵王的性格,能力,主张,还有他和孟尝君的关系都了若指掌,对齐闵王的个人行为把握度很高。那么,齐闵王当时在和秦国距离遥远的齐国做太子,他的性格,能力,主张,和孟尝君的关系是怎样被秦国了若指掌的呢?

  日期:2015-05-30 21:08:37
  齐闵王曾经上过电视访谈节目吗?或者他参加过网络真人秀?在通信技术很原始的时代,这些东西当然不可能有,就算他上过电视访谈节目或者参加过网络真人秀,他也不会把最隐秘的高层间私人关系都公之于众。所以,这些年里秦国用来对付孟尝君的办法,一直都在强烈的暗示着一个间谍的存在,和他所处的位置,除了间谍之外,我们无法想象秦国还能通过其他什么途径把齐闵王了解到如此透彻的地步。

  如果我的猜测是正确的,这将是间谍改变历史的典型例证。有间谍在内部进行捣乱,最终孟尝君也只差一点就打垮秦国;没有这个间谍,秦国的基本政策将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不夸张的说,秦国有可能因此成为秦齐争霸中不幸失败的一方。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个间谍的名字,史书也没有关于他的事迹的任何明确记载,但是我们读到这一段历史的时候,需要时时刻刻牢记,他在幕后悄无声息的活动是造成史书中明确记载下来的那些事件的重要原因。

  日期:2015-05-30 21:55:31
  前302年发生了两件有趣的事:一是被送到秦国做人质的楚国太子横,在私斗中杀死一个秦国大夫,逃回楚国,两国关系开始恶化,而且从此之后就不可遏制的持续下滑,没有了转圜余地。实际上,涉及到国家根本利益的战略联盟关系,很少因为私人恩怨而发生变化,即使发生了此类事件,只要双方依然想维持联盟,互相沟通沟通,解释解释,稍微做点道歉,也是很容易解决的,更何况秦楚是两个有着几百年姻亲之国关系的国家,互相之间应该很好说话。但我们看到的是,太子横的一个偶然的,私人的举动彻底改变了两国关系的走向,这实在是违反常理。

  第二件事是同一年,秦昭王在临晋和魏襄王,韩太子婴会面,并且把蒲阪归还给魏国。上一年是秦国自己决定撕毁同韩魏的盟约,对韩魏展开全面大战,而现在,它又令人吃惊地转而和韩魏认真讨论起友好交往事宜了。秦昭王亲自赶到临晋和韩魏举行会谈,在会谈没有取得任何成果的情况下,秦国仍然把蒲阪还给魏国,秦国已经变的非常通情达理,面目和善,它的目的显然是希望韩魏不要和齐国站在一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