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高大的巨人——隋文帝杨坚的成功之道》
第59节

作者: 云淡心远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1-18 22:23:48
  NO.102
  可惜陈朝像吕忠肃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驻在安蜀城(今湖北宜昌西南)的信州刺史顾觉、驻在公『安』(今湖北公『安』)的荆州刺史陈慧纪全都弃城而走,从此杨素再也没有遇到过像样的抵抗,很快就抵达了汉口,与中路的杨俊大军顺利会师,对江南武昌的陈军周罗睺部形成了夹击之势。
  周罗睺毫不畏惧,厉兵秣马,准备与隋军决战。
  然而这一战却并没有打起来——因为此时周罗睺见到了陈后主派人送来的招降书。
  他这才知道,都城建康和皇帝陈叔宝都已经落入了隋军手中!

  头已经被割掉,手脚再挣扎又有什么用处?
  皇帝已经被抓,自己再抵抗还有什么价值?
  周罗睺明白如今陈朝大势已去,再打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便率麾下诸将大哭三日,随后解散部队,向杨俊投降。
  长江上游宣告平定。
  之后,除了湘州刺史陈叔慎(陈叔宝之弟)、吴州刺史萧瓛等少数陈朝地方官员有一些很快就被平定的零星的反抗以外,其余江南各地大多传檄而定。
  陈朝正式灭亡。
  至此,自西晋灭亡以来分裂了近三百年的中国终于迎来了统一,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从公元588年10月28日出兵,仅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杨坚就灭掉了陈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其时间之迅速,过程之顺利,在历史上极为罕见。
  他为什么会创造这样的神话?
  有一句话可以解释:
  你只有极其努力,才能看起来赢得毫不费力。

  隋朝相对于南陈,无论面积、人口、实力都占有明显的优势,但杨坚依然没有贸然出手,轻易行动,而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反复思考,精心策划,其准备之充分,计划之完备,可以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正是因为付出了这样超人的努力,才让他的成功看起来似乎毫不费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见到这样的人——他们看起来似乎并不是特别的聪明,并不是特别的出众,不显山不露水,但他们却一直顺风顺水,一直被幸运女神眷顾,甚至取得非凡的成就!
  难道他们的成功真的是全靠运气吗?
  不!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也许我们没有看到的是,他们在背后付出了多少超人的努力!

  就像杨坚一样。
  扯远了,回到现场。
  平陈后,杨广带着陈叔宝等陈朝君臣,率南征大军胜利班师。
  公元589年4月12日,三军将士凯旋而归,浩浩荡荡进入长安城,在太庙举行了盛大的献俘仪式。

  杨坚豪情满怀,意气风发。
  几百年来,多少英雄豪杰毕生追求的梦想,多少志士仁人没有实现的目标,在他的手里变成了现实!
  统一中国,这样的功绩,足以使他名垂千古,光耀万世!
  对有功之臣,他当然不吝重赏。
  平陈主帅晋王杨广被加封为太尉;

  杨素晋爵越国公,赐帛万段,不久又升任纳言,进入宰相的行列;
  高颎加封为齐国公,赐帛九千段;
  贺若弼和韩擒虎两人在杨坚面前争功。
  贺若弼说:臣在钟山死战,破其锐卒,擒其骁将萧摩诃、鲁广达,震扬威武,遂平陈国;韩擒虎几乎没打什么仗,岂可与臣相提并论!
  韩擒虎反驳道:本奉明旨,令臣与贺若弼同时合势以取伪都。然而贺若弼不听命令,竟与陈军先战,致令将士死伤甚多。臣以轻骑五百,兵不血刃,直取金陵,执陈叔宝,据其府库,倾其巢穴。贺若弼晚上才至北掖门,臣启关而纳之,贺若弼赎罪还不够呢,怎可与臣相比!

  杨坚大笑:二将都有大功!
  于是对他们各赐帛八千段,进位上柱国,贺若弼还晋爵宋国公。
  杨素和贺若弼还得到了一个额外的礼物——两人都被赐了一个陈叔宝的妹妹为妾。
  其余众将也都各有封赏。
  日期:2014-11-21 08:31:17
  NO.103

  对原陈朝的大臣,杨坚根据其表现,甄别忠奸,加以区别对待。
  袁宪在紧急关头依然忠心护主,杨坚专门下诏褒奖他,称赞他是江东士大夫的楷模,并任命其为昌州(今湖北枣阳)刺史;
  萧摩诃在陈亡后还不忘旧主、主动求见,杨坚对此深表赞许:壮士也,此亦人之所难!
  随即授其为开府仪同三司;
  周罗睺坚守长江上游,恪尽职守,不辱使命,杨坚对他非常欣赏,特意接见他,并许以富贵。

  相比以上几人,杨坚对任忠的看法就差多了。
  按理说,任忠主动投降并引导隋军入城,对隋朝的功劳极大,但杨坚对他却十分鄙视。
  尽管任忠在入隋不久就死了,杨坚依然不放过羞辱他的机会,他在朝堂上公开对朝臣们说:我后悔没有早杀任忠。这家伙受人荣禄,身居高位,却不思报效,反而吃里扒外,实在是太没有节操了!
  对于那些佞臣,杨坚也没有忘记。
  施文庆等人已被杨广在建康斩首,而孔范却侥幸漏网,不过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这回他终于没有逃过杨坚的惩罚——他和王瑳等五个奸邪小人被流放到了边地。

  陈朝旧臣中,最值得敬佩的是鲁广达。
  鲁广达感于陈朝覆亡,一直忧愤不已,悲恸不已,自责不已,没几天就得了病,他拒绝任何治疗,很快就追随他热爱的王朝而去了另一个世界。
  前陈朝宰相江总为他作了一首流传千古的挽诗(江总人品不怎么样,诗写得还是很好的):黄泉虽抱恨,白日自流名。悲君感义死,不作负恩生!
  陈朝战俘中,还有一个特殊的人物——司马消难。
  冤家路窄。
  九年前,司马消难起兵反抗杨坚执政,失败后南逃到了陈朝,现在他又作为俘虏被带到了杨坚的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杨坚没有杀他,只把他配为乐户。
  在当时,乐户是专门从事音乐歌舞供人取乐的贱人,身份极低,受人轻视,且世代相袭,不能与常人通婚。
  对于司马消难这样的豪门公子来说,这种处罚简直比处死还难受。
  尽管杨坚在二十天后就下令取消了他的乐户身份,心高气傲的他还是无法承受这种侮辱,很快就被气死了。
  毕竟他有自尊心。
  没有自尊心的,那是猪——或者陈叔宝。
  其实,杨坚待陈叔宝这个亡国之君还算不错,不仅多次接见他,而且每次宴会只要有他参加,就不让弹奏江南的音乐,生怕会引起他的思乡之情,让他伤感。

  不过,陈叔宝这个奇葩的思想,常人就是想到脑梗都无法理解。
  他大大咧咧地对杨坚说:我经常和大臣们一起参加朝会,却没有一官半职,像个编外的临时工,感觉怪不好意思的,希望陛下能给我一个正式的有编制的职位,好伐啦?
  杨坚不由得大笑:叔宝全无心肝!
  过了一段时间,负责监护陈叔宝的官员向杨坚报告:陈叔宝天天都喝得酩酊大醉,很少有酒醒的时候。
  杨坚问:他一天要喝多少酒?

  监者回答:他和他的子弟每天要饮酒一石(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20斤)!
  杨坚大吃一惊,瞬间石化,立即下令让陈叔宝节制饮酒。
  不过他转念一想,很快又改变了主意:算了!就让他尽情地喝吧!他不喝酒,怎么打发日子呢?
  平陈的胜利,天下的统一,让隋朝上下一片欢腾。

  群臣纷纷要求杨坚登临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将此丰功伟绩敬告上天,宣示神明。
  在此之前,历史上举行过封禅仪式的只有秦始皇和汉武帝两人。
  这说明,在群臣的眼里,杨坚已经可以和秦皇汉武齐名,他的功绩≥秦皇汉武>其他所有的皇帝!
  不过,杨坚的头脑还是挺清醒的,他当即拒绝了这个提议:灭了一个小国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从今以后,希望大家不要再提封禅之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