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癫疯——大日本帝国的崛起与崩溃》
第57节

作者: 迟玉德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5-02 11:49:28
  10.大干快上
  近代资本主义给人的印象是工业化,是工厂、银行、铁路、航运、邮政还有学校。岩仓使团于明治六年归国,留洋派通过政变获取了政权,它立志把西方器物移植到日本。
  到明治六年,日本已经具备了大步向前的基础,废藩置县已经完成,货币系统趋于稳定,地租改正正在进行,财政终于有了些许出路。当然,这些成绩不是大风刮来的,底层民众为此牺牲了太多太多。明治政府肩上的担子很重,它必须让日本富强起来,否则所有牺牲都将失去意义。
  大隈重信乃留守政府成员,但他不是征韩派,相反,他是抵御西乡隆盛的核心。通过富有成效的努力,大隈已经理顺了货币与租税制度,为殖产兴业打下了根基。殖产兴业的目标是建立近代工商业,以使商业税成为财政之根基。
  殖产兴业是一项庞大的计划,主要内容是公共投资,辅之以金融外贸革新。大刀阔斧的改革需要坚强有力的领导,西乡下野导致征韩派集体请辞,內治派得以摆脱体制内掣肘。此时,大久保利通掌管内务省,大隈重信掌管大藏省,伊藤博文掌管工部省,他们背后有公卿岩仓具视,这些人理念相同、立场一致、气魄甚伟,行政效率因之大为提高。
  殖产兴业是一项大干快上的运动,各种项目在“富国强兵”的旗号下纷纷上马。一时间,铁路铺起来了,邮政建起来了,矿山开起来了,学校立起来了,岛国的面貌日新月异。
  幕府日本以海运为商业通路,航运业长久来为私人控制,新政府希望能在陆路上有所建树。新政府决定修铁路,对此,它有着充分的理由:其一,铁路是工业化的象征;其二,铁路是冲破封建藩篱的工具;其三,铁路是贯通全国经济的血脉;其四,铁路是军事后勤的保障。木户孝允还把修铁路和广文明联系在一起,使这一事业具有了道德色彩。

  铁路工程由工部卿伊藤博文负责,他遭遇了来自民间的持续反对。在我们印象中,大和民族是一个可以为国牺牲的民族,但现实果真如此吗?还是让我们看看历史吧。当新政府宣布修铁路后,老百姓就以五花八门的理由进行反对。在幕府时代,有些工匠专门打造武士刀,修铁路会导致国内钢铁短缺,进而影响武士刀生意。另外,武士刀对武士具有某种“神圣性”,钢铁被视为某种“圣物”,他们难以忍受火车践踏“圣物”。再者,修铁路就要进行地理测绘,这很可能泄露“国家军事机密”。还有,中央税款来之不易,岂可大手大脚?

  面对汹汹群情,伊藤博文没有被吓倒,反尔生出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情。大藏省无法为工部省提供足额项目资金,大隈和伊藤只得找英国洋行融资,而这成了他们“卖国”的证据。当铁路铺到东京时麻烦事又来了,市民们坚信铁路为“不祥之物”,反对铁路经过市区,他们甚至为此上街游行。伊藤对示威群众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无果,他只得拦海造堤以敷设铁轨。如此以来,一条原定二十公里的铁路竟被延长至三十公里!

  明治五年(1872),品川——横滨线竣工通车,天皇亲自搭乘火车,民间遂改变反对态度,从此视铁路为文明标志。
  另一项重大改革是建立现代邮政。在江户时代,邮政事业由各种飞脚来承办。所谓“飞脚”就是驿递,幕府、诸藩和民间都有自己的飞脚,负责传送重要信息和贵重物品。新政府掌权后,大隈重信提议以现代邮政取代旧式飞脚。当时铁路尚未开通,新式邮差并不比旧式飞脚更快捷,二者交通工具几同。那么,大隈为什么还要办邮政呢?他有大局上的考虑:当时日本仍处割据之态,私人飞脚问屋没有建立全国网络的能力。大隈是帝国的藏相,他需要了解全国经济情况,这关系到日本最终的统合。

  负责创设邮政的是前岛密,他为邮政系统取名“邮便局”。邮政的本质是通信网络,要想快速建立网络就不能以国立为主,而必须与现有飞脚问屋合作,并开拓新的营业网点,将以上机构统合为一大系统。西乡隆盛反对邮政预算,大隈重信将邮政预算与铁路预算捆绑,以迫使西乡妥协。邮便局是飞脚问屋的竞争对手,它要想获得民间认可必须具备价格优势。前岛密的政治使命艰巨,他一方面要降低构建网络的成本,一方面又要扩大网络的广度。前岛的办法是与地方名士合作,他给对方邮政津贴和“邮政经办人”职衔,以换取对方宅邸的使用权,邮政网络因之全面铺开。

  大久保政府对出口十分重视,日本地狭民贫,对外贸易乃立国之基。明治六年,奥地利在维也纳举办世博会,大隈重信奏请参加盛会。在巴黎世博会时,日本还处于德川幕府治下,当时只参观未参展。大隈认为参展有三大好处:其一,见识西方最新科技;其二,展示日本传统技术;其三,了解国际物产价格。
  大隈的提议获得了通过,政府成立了博览会事务局并通令各县制作《物产调查书》。事务局展开了多方面的准备,它一方面组织技术学习团,一方面聘请洋人翻译展品资料,还在东京举办了“各县进献品博览会”。东京展会于明治五年春进行,具有“军事演习”的性质,展会现场热闹非凡,每天有三千人参观,包括天皇本人。这也是日本历史上首次全国性商品博览会,若是没有废藩置县,这一切不可能发生。

  明治六年春,日本使节团再次踏上外访旅程,这次他们要展示最美的自己。日本人是一个讲究细节的民族,他们无论干什么都异常认真,他们还特别依赖计划,因此准备工作备受重视。日本人的付出换来了回报,东方情韵的文物和庭院吸引了西人目光,参展团获得了不少订单,不过他们最重要的收获是学到了新技术。参展团将世博见闻整理成书,名曰《奥地利世界博览会报告书》,天皇对参访团大加表彰。明治七年(1874),政府成立了起立工商会社,专门推动出口贸易。

  明治政府推行殖产兴业是为了获得商业税源,它这种大干快上的方式真能达到目的吗?反对派以或愚昧或堂皇的理由反对改革,促使他们行动的难道仅仅是爱国心或意识形态?答案是什么,我们下回分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