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隋:一个不堪重负的流星王朝(全景式解读大隋帝国的勃兴和速亡)》
第57节

作者: 司马子上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5-02 11:40:45
  53、王琳之死(1)
  在今天的安徽省中部,有一座很普通的小县城,它就是寿县,也就是我们所要说到的寿春,当时也叫寿阳。
  如今这里只是一座小城,但是在古代,尤其是在南北对峙的时代,这里却是兵家必争之地,是赫赫有名的军事重镇,著名的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此时坐镇寿春的人,叫做王琳,对于吴明彻和萧摩诃来说,这个人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王琳,字子珩,会稽山阴人,他本是梁朝人,出身于兵家,这样的出身在当时来说是非常卑贱的,因为兵家在当时来说,就是世代都要服从兵役的士兵,除了当兵别无选择。
  然而,一件小事的发生立刻让王琳的人生发生巨大跨越,这件事就是王琳的两个姐妹成为了萧绎的宠妃。
  当时的萧绎,还是一位藩王,但这并不妨碍王琳的平步青云,由于和萧绎有了这层裙带关系,王琳还是少年之时便追随于萧绎的左右,且很快成为了一名部队里的将军。
  如果按照正常的仕途发展的话,王琳只能从底层的士兵做起,但是此刻全然不同了,王琳第一次参军便是以一个将军的身份出现的。
  也许你会觉得利用裙带关系上位很丢人,但是,这在当时来说,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当时是士族社会,达官显贵之人生来就比常人高人一等,你想靠个人打拼闯出一片天,那是非常困难的。
  不过,对于王琳来说,裙带关系只是给他起了一个踏板的作用,王琳却绝非是依靠裙带关系起家的。

  在侯景之乱中,他聚拢了一批盗匪,依靠这些盗匪迅速壮大自己,协助王僧辩平叛,立有战功。
  而且,王琳此人非常有哥们义气,《北齐书·王琳传》记载:“琳果劲绝人,又能倾身下士,所得赏物,不以入家。麾下万人,多是江淮□盗。”
  盗匪本就是亡命之徒,但是,王琳却能依靠自己的能力镇住所有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人格魅力。正是由于王琳体恤部下,且又赏罚分明,因而部下对他都忠心不二。
  后来王琳因罪被梁元帝萧绎下狱,王琳的部下们群情激奋,甚至用极其血腥的方式,将梁元帝派来的使者折磨致死,最后挫骨扬灰,其目的就是让梁元帝释放王琳、
  对于这群穿着军装的土匪来说,他们只认王琳一人,朝廷要杀王林,他们绝对不干。当时的形势一度剑拔弩张,梁元帝甚至要派王僧辩的部队前去征讨,但却久攻不下,梁元帝不得已,最终还是释放了王琳。
  江陵被攻陷,梁元帝萧绎也被杀害,王琳便投靠了北齐,并且在郢州拥立萧庄为帝,因为萧庄是梁元帝的孙子,是梁元帝仅存的骨肉。从此,王琳便利用这弹丸之地,和陈朝进行着殊死抗争。
  王琳势单力弱,但是却有很多的百姓和将士死心塌地追随于他,只因为王琳的非凡的人格。

  这种人格,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叫做义,用两个字来概括叫做义气,用四个字来概括叫做义薄云天。
  王琳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反陈复梁,虽然梁元帝对自己十分猜忌,但是王琳却对萧绎死心塌地,他不惜依附北齐。
  王琳在和陈霸先反复较量的过程中,陈霸先最终被活活拖死,而王琳却仍然顽强地活着。
  不过,最终王琳还是败了,败在了陈文帝手里,他无路可去,最终投降了北齐。
  老实说,王琳到了北齐,完全是寄人篱下,但是,他在北齐却依然有众多的兄弟誓死追随于他,北齐朝廷对王琳的待遇也不低。
  虽然王琳投靠了北齐,但是他对陈朝的仇恨却从未忘记,他一直在等待反扑的机会。
  就在吴明彻北伐进军之时,王琳便追随尉破胡,一同到了前线作战,王琳事先劝说尉破胡要提防吴明彻的军队,不可轻易开战,最好用长远的计策来对付吴明彻。
  事实上,尉破胡把王琳的话当成了耳旁风,最终,十万北齐大军溃败,王琳单骑突围,仅以身免。
  王琳逃脱之后,便被北齐安排驻守在了寿春,任务就是抵抗陈军,但是,吝啬的高纬没有给王琳一兵一卒。
  高纬想,不是听说王琳这个人很有人格魅力吗,那你就自己募兵吧,肯定有人帮你打仗,我就不给你派兵了。
  很快,吴明彻的军队打到了寿春,王琳寡不敌众,根本无法正面交战,只能据城而守。
  但是,这难不倒吴明彻,吴明彻很快想出一个办法,这个办法虽然老套但却实用——水淹。
  一时间,寿春城内的百姓,死了有十分之六七,再加上水肿的人,那更是不计其数。
  不过,北齐对王琳也没有坐视不管,派出了一位叫做皮景和的将领来支援寿春,士兵人数有几十万。
  然而,皮景和却在寿春城三十里外的地方驻足不前,原因很简单,他怕吴明彻。

  陈朝军队也慌了,看着皮景和的几十万大军赶到,寿春城却迟迟无法攻克,前有坚城,后有救兵,陈军根本无法应付。
  吴明彻却并不紧张,他对手下的人说道:“兵贵神速,抓紧攻城吧,皮景和如果要进攻我们,他早就进攻了,也不会一直裹足不前,他肯定是害怕我们,不敢与我们交战,大家专心攻城就是了。”
  吴明彻的判断非常准确,陈军围困了寿春城三个月,皮景和也在寿春城外待了三个月,硬是不敢前进一步。
  王琳以一人之力据守孤城,没有援兵,没有粮食,整整守了三个月,最终城陷被擒。
  (本节未完待续)
  日期:2014-05-02 13:12:21
  53、王琳之死(2)
  吴明彻本想把王琳送到建康,让陈宣帝来发落,但是,王琳刚一被擒,就接二连三有很多将领为王琳求情。
  吴明彻不得已,只好处死了王琳,只因为王琳这个人实在是声望太高、人气太高,万一在押解途中士兵哗变,那就不好办了。
  王琳被杀之后,所有的人,无论士兵还是农夫,认识的人还是不认识的人,全都痛哭流涕,哭声如雷。甚至有一个老人自备了酒肉前来祭奠王琳,却只能收敛到王琳的一滩血迹。
  王琳的故事并没有随着他的死而结束,王琳的头颅被送到了建康,陈宣帝下令将王琳的头颅悬挂在健康城的闹市之中,陈宣帝的这一做法,刺痛了无数人的心。

  就在这时,一个人突然站了出来,此人是王琳老部下,叫做朱玚。
  朱玚向朝廷上表,请求朝廷宽恕王琳,将王琳的首级下葬。朱玚的上表言辞恳切,陈宣帝最终应允了这一要求,并将王琳的头颅从闹市中取下,交还给了朱玚。
  朱玚带着王琳的头颅,来到了寿春的八公山,将王琳的尸首合为一处,风光下葬。参与埋葬王琳的人,除了朱玚之外,还有数千人之多,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王琳的旧部。
  安葬完王琳之后,朱玚并不满足,他不仅要为王琳安葬,还要为王琳争得应有的荣誉,他决定去邺城,他要向北齐的皇帝讨要王琳的追封。
  最终,北齐追赠王琳为开府仪同三司、录尚书事,谥号忠武王。

  王琳如果地下有知,我相信他绝对可以瞑目了,他有这样一帮愿意为他出生入死的好兄弟,死也值了。
  每当读史书看到王琳的故事时,我总是会不经意地想到另外一个英雄人物,他就是楚汉时期的田横。
  秦末,田儋、田横、田荣兄弟作为齐国后裔揭竿而起,后来刘邦打败项羽,统一了天下,此时的田横手下只有五百人,便一起逃到了海上,居住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这个岛屿后世称之为田横岛。
  刘邦听说之后,便派使者前去赦免了田横的罪过,并征召田横入朝。
  田横因为此前烹杀了郦食其,无颜面对刘邦,同时也不愿寄人篱下对刘邦称臣,在距离洛阳三十里的地方,自刎而死。
  临死此时,田横托付他身边的两位壮士,让他们把自己的头颅送给刘邦,刘邦看到田横头颅不禁潸然泪下
  而这两位壮士在安葬完田横之后,又另外在田横墓边挖了两个洞穴,双双自刎,倒在洞穴之中,追随田横而去。

  田横自杀的消息传来,岛上的五百壮士痛苦欲绝,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自杀殉葬,一齐追随田横的亡魂而去。
  后世的人给这个不知名的荒岛起了一个名字,叫做田横岛,如今它就位于山东即墨的东部海域之上。
  看完王琳和田横的故事,我总是会想起一句古语——士为知己者死。
  你遇到过这样的人吗?不是爱情,也不是亲情,更没有任何利益关系,而你甘愿为他付出一切,甚至是付出自己的生命。
  这就是知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欲知后事,请看下一节《祖珽和他的“空城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