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河下梢尽出妖蛾子》
第16节

作者: 卢奕天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你们啊……唉!”看着小翠可怜兮兮的样子,卢一天就是心里再着急也不忍心说她什么了。“我去娘娘宫看看,你在家里等着,老奶奶一回来赶快给我送个信儿。”话音一落不等小翠答言,卢一天一个纵身跳上墙头,又晃了一下肩膀已经到了院墙之外,心急火燎也顾不得路上行人众多,俯下身子就开始施展轻功飞奔而去。
  轻如鹅毛的身子刚刚跑到胡同拐弯就和一个人撞了个满怀,那人哎呦一声飞出去六七米一个屁股墩儿坐到了地上。此时的卢一天恨不得肋生双翅马上飞到娘娘宫,心中焦急脾气自然好不到哪里去,对着来人张嘴就要骂,只是没等开口看清了来人的容貌,就闷了口。
  日期:2014-03-27 14:12:00
  这本书的定位是写遍天津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租界时代,当然有人会说那是屈辱的年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天津历史上进入国际大都市行列只有那个时期。现在的直辖市天津市远远不如那时候的天津卫知名度高。天津有个地下说唱歌手叫”天津饭”,曾听过他的一首作品叫《牛逼的天津》,感慨颇多。我个人认为1937年之前民国时期的天津可以算是名副其实的牛逼了。天津卫的世间百态五行八作,七十二沽九河入海的缘由始末,涉及到的神仙鬼怪有几百个,看书得有过日子心,不要急,这本书从我写的提纲大概算一下,最少要写1000万字的,众口难调是很常见的问题,有人喜欢看天津的市井文化,例如混混儿抢码头的段子,有人爱看神怪斗法,这些都会是本书的主线,精彩回目敬请关注,多谢大家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哒!

  日期:2014-03-27 17:54:00
  撞上的原来又是刘铁嘴。刘铁嘴坐在地上呲牙咧嘴,这一下着实撞的不轻:“哎呦喂,哎呦,这是谁呀?赶着投胎是么?眼睛长……呦!是卢公子啊,您这是有嘛急事,也不雇辆洋车自己跑上啦。”

  卢一天上前搀起刘铁嘴转身就要走:“刘先生,我这真有急事,对不住了,我得先走,咱们改日再聚,告辞!”
  刘铁嘴手疾眼快一把抓住了卢一天的胳膊:“别——别呀!我今儿就是找你来的,我得问问那天我早晨在海河边正‘溜活’了,怎么一睁眼在你们家躺着了?这两天看你昏睡不醒,我也不敢打扰,我是天天都来拜访,今天你既然醒了,就让老夫明白明白吧。”
  “溜活”是评书艺人的行话,意思是练习评书的段子,一般都是找个没人的地方,什么叫《刀枪赞》哪个叫《盔甲赞》口若悬河“嘡嘡嘡”说上半天都不带喘气的,这叫功夫。天津卫有句老话“要想人前显贵,必须人后受罪”刘铁嘴能靠着说评书混口饭,全仗着每天早上在海河边“溜活”年复一年是雷打不动。
  那天也是刘铁嘴时运不济,有位神秘的精灵真魂出窍神游四方,赶上了卢一天和杜小仙三岔河口遇险。那位爷着急救人又没有肉身施展不了法术,这才一缕真魂附了他的体,催动“神龟罩”吓走了海饕餮和青蛇头。其中原委,刘铁嘴自然是一字不知半字不晓。
  “我现在急着去娘娘宫,你要是实在着急问就跟着来,咱们路上说。”卢一天肩膀一抖甩开刘铁嘴就跑了下去。刘铁嘴追了两步就看不见了卢一天的影子,心中狐疑这卢大少爷跑得也太快了,这还是人的速度么?好在知道目的地是哪,他也就不再着急,肥胖的身躯扭动着朝着娘娘宫方向跟了下去。

  日期:2014-03-27 20:19:00
  放下刘铁嘴埋头追赶卢一天暂且不表。只说三天前,卢老夫人到娘娘宫为卢一天求姻缘,上了贡品,烧了高香,虔诚的拜过天后娘娘,心中自是踏实了很多。只见天色不早,就又布施了香火道人一些香火钱,便吩咐下人收拾停当准备打道回府了。
  刚到娘娘宫门口,迎面一股艳俗的香气就扑面而来,呛得老太太一捂鼻子,抬眼观瞧香风来处走过一位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
  “呦~!今儿,算是遇到这贵人临宝地了,老太太您这是求孙子来的吧,儿媳妇怎么没跟来啊?”这叽叽喳喳嗲里嗲气的语调令人有点厌恶可又没法拒绝,卢老太太一时愣在了当场,又从头到脚上上下下打量了来人一番,想了多时还是不知道在哪里见过。其实压根儿就没见过面儿,来人就是个“自来熟”。

  此人个子不矮足有七尺开外,看上去四十多岁的年纪,浓眉大眼脸上擦着厚厚的脂粉看不清肤色,头上插了一根儿梅花造型的金簪子,在夕阳的映射下分外显眼。上身绛红色小袄,下身中绿色的水裤,大脚并没有缠足蹬着一双粉红的绣花鞋,多少有点跟年龄不符,手里拿着一把小折扇,走起路来三摇两晃,浑身的骨头节儿像是都按了转轴儿一般。
  “您了是。”卢老夫人看来人打扮风*怪异,一看就不是什么正经人,心想这别再是妓院的老鸨子吧,脸跟着就沉了下来。
  “老太太,我,您都不认识啊!那您老可听好了!”这人挤眉弄眼五官挪位表情十分丰富“我就是那:东家跑完西家颠,只为来把红线牵。伶牙俐齿舌头尖,气死月老不羡仙。东门外的五花娘是也!哈哈——哈哈。”说完紧接着就是几声浪笑,听得人直起鸡皮疙瘩。
  日期:2014-03-27 22:47:00
  这下卢老夫人终于听明白了,这人是个媒婆,防备之心顿时松懈了下来。大家可能也都听说过,封建社会的婚姻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婆这行当虽然俗气,但是大宅门里想要娶媳妇聘闺女,离了这媒婆还真的不行。因此,在三百六十行里媒婆还算是个正经行当。见谁都是“自来熟”没话找话,说这可是媒婆看家的本事,这叫“王母娘娘讲天条”——天经地义。
  卢老太太脸上的疑虑顿时褪去,面带笑容的说:“哦哦,是他五姐姐啊,我这是给孙子求姻缘,我们卢家是千倾地一根苗,小孙子都二十来岁了还没娶媳妇了,你说急人不急人?我这都半截入土的人了,天天提着一口气半死不活的盼着,能早点看见四辈儿人,就是死也闭上眼了。”
  五花娘把胸脯一拍,咧着嘴又笑了:“哈哈,老太太,这还不容易呀,看您老这一身的贵气必是有福之人。你刚说是卢家,是哪个卢家?是不是西门里藏书阁卢家?”。

  这媒婆搭话的技巧还真是纯熟,不愧是靠嘴吃饭的。几句话过来,二人聊得就跟多年的老熟人一样了。卢老太太面露喜色,凑近了放低声音说:“我家正是住在西门里,家中是存了些旧书,祖上也留有些产业,无奈财齐人不齐,空有偌大的家业可惜是人丁不旺。”
  “哎呀,真是号称津门第‘九大家’的卢家啊!难怪您这一身的书香气呢,今天我算是知道什么是书香门第啦。”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可是花五娘看家的本事,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那您给我们小少爷说门亲事呗,我们小少爷一表人才,长得可精神了。”小翠在一旁看出了老太太的心思,张嘴点破了这层“窗户纸”。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