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水里炸出一条能截住大河的大蛇……》
第24节

作者: 流窜天崖
收藏本书TXT下载
  石板后头是一间密室,四四方方,造工精良,地上还铺着条羊毛毯,应该是黄述之前躺的,再往里头就又是一条黑咕隆咚的甬道。
  “是古墓丽影还是夺宝奇兵,太牛逼了。”
  我朝密室竖了个拇指,奇道:“刚刚那张纸条是你丢给我的?”
  黄述背对我喘着粗气:“废话,不是老子还能有谁。”
  随后他转过身,把火把朝地上一插,盘腿坐在了地上:“问吧问吧,我知道你小子肚场子里裹了一大堆的弯弯绕绕解不开。”
  他这模样让我忽然觉着有点亲近,便问道:“魏教授和老高人呢,你们当时怎么突然就把我丢在洞窟里头,统统消失了?”
  黄述气得脸都绿了:“我们丢下你?你小子当时突然让咱听,说甬道里有蛇过来了,然后死命的往自己身上涂泥巴,见我们不动,还急着催,自个东跑西跑堆了三个泥巴墩子,然后躲了起来。”
  我狐疑道:“这泥墩子是我堆得?不该啊,我想来想去,能迷着我,让我产生幻觉的就只有那一撮青苔了啊,记得那青苔你也看了闻了,你咋没事?”
  黄述冷哼一声:“你黄爷我走南闯北三十年,靠的就是这根鼻子,那东西致幻我早就闻了出来,立马左鼻孔换气又鼻孔出……哎,这本事跟你说了你也听不懂,反正就是你小子傻,见啥嗅啥,也不寻思寻思自己鼻子能不能扛住这味儿来,然后就撞了邪。”
  我脸上一红,心底恶狠狠的想着:哪怕你逼死我,我都不想练成你这人不人、狗不狗的鼻子。

  黄述拿出根烟,嗅了嗅,继续说:“那东西叫幻青稞,为啥叫这名字我也搞不懂,也算是苔藓的一种,普通人闻着也就脑子糊涂个半小时。所以咱也没管你,那段时间里老高闲着没事,就偷偷摆弄起了暗柱机关,没想到那个白骨坑居然可以沉下去,底下还有条甬道。老魏执意要进去探究,老高也劝不住,于是咱就把你留在了洞窟里,让放哨的看住你,等你缓过来再把经过告诉你,反正你躲泥巴里头也不动弹。”

  我打断道:“那个军哥说他听到洞里没声音,就过来看,看的时候才发现你们不见了。”
  “不可能!当时老高说的明明白白,我们都听着。”黄述矢口否认,旋即又蹙眉道:“除非……”
  “除非啥?”
  “除非他本来就是那些皮子安插在咱队伍的人。”
  “皮子?”
  这是我第二次从他嘴里听到这个词,忙问道:“皮子到底指的是啥?”
  黄述掏出瓶老白干,往嘴里猛灌了一大口。一抹嘴,就跟个偷油的老鼠似得,贼兮兮的看着我:“你想不想知道他们为啥要瞒着你,隐瞒这些事实?”
  我点点头:“不想是孙子。”
  黄述云淡风轻的说:“因为他们要骗你下来。”
  我一愣:“要我下来?我下不下来跟他们探不探洞有个鸡毛关系?”
  黄述神秘一笑:“我问你,陕西铁琵琶柳二娘跟你啥关系?”
  听到这话我整个人一震,我很小的时候在老家看到过一张照片,照片上有七个人,姥姥和姥爷在最中间,那张照片很奇怪,每个人手里都有些奇奇怪怪的物件。

  比如说姥姥,她抽烟喝酒样样来,但从不弹琴唱曲,说话粗的很,偏偏照片里她抱着一张琵琶,恬静的很。
  之所以会想起这件事,完全是因为黄述的这句话——陕西铁琵琶柳二娘。
  姥姥姓柳,陕西人,也确实有一张抱着琵琶的照片。
  见我不吭声,黄述点起支烟慢悠悠的说:“那都是三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候你小子还没出生,你娘也才屁点大,我和我哥在沭阳捞到卷帛书,研究下来发现榆林有个斗,好不容易到了那,发现有个弹琵琶的女人守着。”
  “那女的就是你姥姥,柳二娘。”

  柳二娘见着黄述他们,第一句话就是进不得,谁要往前,就剁了谁。
  当时他俩年少轻狂,全然没把她说的话当一回事,还想治了她,谁知道,那柳二娘虽然已经四十多岁,但抱着琵琶还身轻如燕,连子丨弹丨都打不着,绕个身咔咔两下就把咱给打趴了。
  黄述当时气得呀,趴在地上直骂娘,她也不计较,问他是不是从帛书上发现的这里。
  黄述自然是点头,打从拿到帛书,他们兄弟俩被皮子一路从西双版纳追到三亚,又从三亚转回陕西,差点没死在黄河边上。
  柳二娘说这里其实根本不是斗,是一个冢,大概有几千的历史,里面镇着些绝不能放出来的东西,所以皮子要追他们。
  随后她抢走了帛书,跟黄述说她知道有个地方有斗,还是群斗,从没人倒过,让他们去那,别来这里费劲,只要他们兄弟同意,就放他们走。
  黄述兄弟俩当时点头称是,然后便被柳二娘打昏了过去。
  等醒过来以后发现他怀里揣着一张地图,上面标着个地方,写了个大大的斗字。

  他哥说,柳二娘必保有问题,地图上的地方去不得。哪有人放着斗不倒,还送给别人去倒的道理?
  要不然她也不会放着斗不倒,守着这个冢。
  依他看,这个冢里肯定有什么价值连城的东西,柳二娘守在那里一定是在等,等到准备齐全就杀进去。  
  黄述当时也不甘心,为了这个斗,他俩吃了多少苦,就这么算了?
  但那柳二娘就守在斗前,打又打不过,要进也进不得呀。
  商量一番之后,他俩决定绕开斗,从地底下打条道,敲开侧墙进去。
  这活虽然是南派人不屑去干得,但兄弟俩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

  说到这里黄述猛灌了口老白干,朝我贼笑:“你小子那目中无人的眼神,简直和你姥姥像极了,打第一眼我便确定,你就是柳二娘她外孙。”
  我咧嘴笑笑,心想你真要有这眼神咋不去做条子,哪路的人你都能一眼看出来,多省事儿。这事情肯定没那么简单。我总觉得,遇到的人里,是个人都知道我的过去、我的背景。
  黄述继续往下讲。
  隔了半个月,他们兄弟俩去河南找个北派的高手帮忙,那高手本来答应了,但一听到有个抱琵琶的女人守斗,立马把咱赶了出来,说他俩要钱不要命。
  黄述还不死心,便再北上,最后有个山东的土夫子愿意帮忙,但说这斗里有件东西一定要归他,他俩当时也没反对。
  黄述叹了口气:“现在想想真的如那高手所言,我们是鬼迷了心窍,要钱不要命。”
  随后他们再次回到陕西,按照那个土夫子的做法,在离斗一里外的地方包了块高粱田,在田里盖了个窝棚,等晚上没人的时候就往底下打洞,把土运到外头,白天留一个人放风,余下两人继续挖。
  日期:2015-10-21 06:28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