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癫疯——大日本帝国的崛起与崩溃》
第27节

作者: 迟玉德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们不妨以一个例子来展示明治初期官员与庶民的政治互动。日本的幕府时代有如我国的先秦时代,诸藩各自为政,度量衡也就因之不统一。在三岛统一后,新政府取消关卡、统一货币、废藩置县,一切有害于形成全国大市场的政令被一一取缔。明治五年(1872)新政府推行田产地券,次年颁行地租改正,这就需要测量土地,而此时全国量尺并不统一。就在这个当口,长野县农民市川又三建白中央政府统一全国量尺。政府高层非常重视市川的提议,他们迅速召见了市川,领导们对市川君说:老人家,你的提议很好啊,我们也正为此事头疼呢,您能不能研究个解决方案啊?市川是一个精力充沛且具有奉献精神的老头,他欣然领命,回乡后便呼朋唤友调查起了各国量尺。市川的家乡距东京不算远,但当时交通不变,单程即须步行五天。然而,道路的艰辛并没有浇灭市川的热情,他一次又一次地往返于长野与东京。政府并没有给市川划拨经费,老爷子完全是自掏腰包,结果耗尽了家财,家人生活因之而艰辛。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载努力,市川提出了最终方案。次年,政府基于市川方案统一了日本量尺,并颁布了度量衡法案。

  市川是一个乡野老农,他能得知建白制度、能撰写调研报告、能会见宰辅重臣,在近代东亚这事只能发生在日本。若没有畅通的政令渠道,他不可能得知建白制度;若没有良好的寺子屋教育,他不可能撰写调研报告;若没有清明的政治环境,他不可能会见宰辅重臣。日本在近代的崛起绝非三五英雄的豪情壮举,而是全岛才俊的倾情演绎。日本在维新前所具备的商业基础、人才储备和自治能力是同时期的中国难以企及的,这也是中日异途的根本所在。

  建白书制度是一个过渡性政策,它是立宪前下情上达的政治通道。受理建白与开设民选议院一样,都是为了沟通上下,使得官知民、民信官,这样上层机构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下层机构也才愿配合上层机构变法维新。建白书制度的本质是上层机构与下层机构的中层联系,有了这个沟通工具,上下才能合为一体,而不是同床异梦。
  到建白书制度中后期,要求开设民选议院的建白书越来越多,民间还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自由民权运动。此时的建白书与其说是建议书,不如说是挑战书,或联名立宪书。政府觉得建白书制度已经背离了其设立初衷,它不再是干部联系群众的通道,而成了群众反抗干部的工具。于是,政府修改了上书规则、取消了与作者的会面并禁止报纸刊载建白书。
  明治十四年(1881),天皇发布《国会开设敕谕》,宣布将于十年后公布宪法、开设国会。明治二十二年(1889),钦定《大日本帝国宪法》颁行,次年帝国议会开会。帝国议会由贵族院与众议院两院组成,其中贵族院由皇族、华族和钦定议员组成,众议院则由民选议员组成。帝国议会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贵族院和众议院可以互相否决,国务大臣有权参加两院会议并发表意见。帝国议会每年的会期只有三个月,其余时间天皇可暂时立法,因此帝国议会没有多少实权,尤其是民选众议院。众议院唯一能拿捏内阁的是反对增税,不过内阁可以提请天皇解散众议院重新大选。帝国议会的权贵化和边缘化是近代日本走向癫疯的重要原因。

  众议院设立后,建白书制度失去了存在意义,受理建白书的机构也早关门,日本进入宪政帝国时代。
  日期:2014-03-24 17:57:31
  17.商业传奇
  资本主义是一种商业主义,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一段商业传奇。
  自黑船来航后,日本经历了幕末改革、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在这一路之上,有腥风血雨,也有相互扶持,有彷徨无措,也有义无反顾,有高歌猛进,也有磕磕绊绊。在明治维新的过程中,日本的改革者们经历了传统社会转型现代社会的苦痛与挣扎,他们以富国强兵为最高目标,以实用主义为指导思想,以殖产兴业为改革动力,他们舍生忘死,他们殚精竭虑,他们不屈不挠,他们兴立了一个帝国,他们拯救了一个民族,他们书写了一段传奇。

  日本在近代的崛起是商业的崛起,商人阶层开始摆脱旧桎梏缔造新传奇,涩泽荣一的商业传奇便是这传奇中的传奇。
  涩泽荣一出生于1840年,那一年中英打起了鸦片战争。涩泽的家乡在关东地区,属后来的琦玉县,距离东京很近。涩泽的老爸是个有姓氏的豪农,除耕种稻米外还兼做小生意,主要倒腾杂货和染料。涩泽家家资殷实,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富户。
  幕末商业已颇为发达,靠经商发财已属平常。经商不同于种地,靠的不是体力而是脑子,因此读书是从商的前提。在天保年间,全国天灾频仍、饥馑流行、流民骚动,然而寺子屋的数量却不减反增。若没有商业力量的驱动,这种反常现象是难以解释的。
  涩泽荣一是家中的独子,他本来还有两个哥哥,但都早年夭折了。涩泽的母亲十分重视儿子的健康,涩泽的父亲则十分重视儿子的教育。涩泽荣一自幼不愁吃穿,从五岁时便开始接受传统教育,他熟读儒家经典与日本历史。涩泽还跟父亲学会了经营,他从十四岁起就给老爸当伙计,跑前跑后很是能干,不久便独当一面了。
  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不同,商人要走南闯北,要熟悉世情,还要结交权贵。幕末的商人富而不贵,在社交中总低武士一等,涩泽荣一对此十分不满——凭什么?涩泽荣一22岁时已成长为一个热血青年,他不顾父母反对只身跑到江户参加尊攘运动。他像林觉民一样恨透了旧秩序,他要和同志们建立一个新日本。1863年,涩泽所在的组织准备在横滨起事,怎料一名知情者被幕府逮捕,小青年们一个个落荒而逃。避难的涩泽经朋友介绍结识了一桥庆喜,他的命运从此转轨。一桥庆喜年长涩泽荣一三岁,此时正在京都任职,后来被推上将军宝座,改名——德川庆喜。德川庆喜很赏识涩泽荣一的经营才能,将其揽为家臣,予以重用。

  1867年,法国举办巴黎世博会,德川庆喜派德川昭武和涩泽荣一率团参展。当时的巴黎已具备今日巴黎的市政格局,其态雍容大度,堪称世界之都。本届世博会也是精彩纷呈,豪奢的、先进的、艺术的应有尽有,各国君主也齐聚巴黎,世博会成为了“贵族的芭蕾舞台”。日本参访团就像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一样,瞅哪都新鲜。这一次,涩泽荣一彻底被西方文明征服了,他忽然觉得之前的自己很可笑,这样的“夷”学还来不及呢,怎么能攘呢?

  德川昭武在结束巴黎世博行后并未返回日本,他带着涩泽荣一等继续游历欧洲。代表团出访了瑞士、荷兰、英国、比利时和意大利,他们每到一国就要参观人家的各行各业,轻工、重工、银行、证券、报社、兵营、博物馆无一遗漏。在参访比利时时,比利时国王召见了日本使团。令涩泽荣一没想到的是,比利时国王居然像一个推销员一样向他们推销钢材,台词如下:“今后的世界是钢铁之世界,日本将来可能成为多用钢铁之国,而我国的钢铁生产发达,钢材质量良好,到那时请你们使用我国的钢材!”

  当涩泽荣一回国时,日本已不是他出发时的那个日本了,政治中心虽仍在江户但已改名易主,他的恩主德川庆喜也已下野赋闲。面对时事剧变,涩泽唏嘘不已,他不知道明天会怎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