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癫疯——大日本帝国的崛起与崩溃》
第21节

作者: 迟玉德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3-14 09:57:16
  11.四民平等
  平息征韩论后,內治派获得主政权。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和伊藤博文归国后都升了官,大久保从大藏卿升任内务卿,木户从参议升任文部卿,伊藤从工部大辅升任工部卿。留守政府留下的高官也都为內治派,如大藏省的大隈重信和井上馨。
  岩仓具视是內治派的领袖,是公卿中最有分量的人,此人长于谋略、工于心计、从于大势,和宫降嫁、王政复古和六年政变都是他的杰作。岩仓支持维新派,但他不是维新派,他是一个活在旧时代的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揽权,进而保卫公卿贵族利益。不过,岩仓也不是个榆木疙瘩,欧美见闻惊醒了他,他知道不改革真不行了!于是,岩仓带着他的小伙伴们搞起了新政。

  新政包括四民平等、学制、征兵令、地租改正、建白书以及三大国策。我们先讲四民平等。
  四民平等不是政策,而是制定政策的原则。在江户时代,一个人的身份由出生确定,人分四等士农工商,士为统治者,农工商为被统治者。除农人外,士工商都生活在城市(日语称“町”),工商二民合称“町人”。士族享有特权,他们有权收税,也有权杀人。幕府授权武士可以在平民对其无礼时斩杀之,称“斩舍御免”。
  四民的每阶层内还有层级,从将军到足轻都叫士,从地主到佃农都叫农,从巨商到小贩都叫商,高层级的人对低层级的人享有特权。
  在四民之外还有两个阶层,顶层为皇族、公家(公卿与贵族)、僧侣和神官,底层为贱民,包括“秽多”和“非人”。
  秽多指从事屠宰和皮革工作的人,还包括殡葬员与刽子手;非人则指乞丐和游民,包括云游艺人。贱民被认为是不洁、不祥之人,他们生活在特定区域,被主流社会所排斥。即便是到了今天,日本仍然存在事实上的贱民,名曰“部落民”。部落民仍被主流社会所隔离,没有公司愿意雇佣他们,也没有女人愿意嫁给他们,只有山口组欢迎他们。
  这就是江户时代的社会架构,一个把人分三六九等且永世不得翻身的门第制度。从道德角度讲,这一制度罪大恶极,用福泽渝吉的话讲就是“门第制度有如杀父之仇”。
  明治政府统一全国后即开始推动四民平等。在版籍奉还后,政府废除了公卿、诸侯等称呼,藩主公卿统称“华族”,藩主旧臣统称“士族”,农工商统称“平民”。在废藩置县后,政府解除了华族、士族与平民之间的通婚禁止,并允许华族与士族从事农工商三业。在征韩论争时,政府颁布了《征兵令》,允许农工商三民从军。
  对于四民之外:明治四年(1871),政府公告了《贱民废止令》,废除了“秽多”与“非人”的称呼,承认其职业、婚姻与居住自由。同年,政府允许僧侣食肉、娶妻。明治五年(1872),政府公布了《娼妓解放令》,解放范围涉及娼妓、艺妓与长工,不过允许娼艺自愿营业,只要他们接受体检并缴纳赋税。
  明治维新前,只有士族与公家有姓,其余人都只有名,包括天皇在内。天皇没有姓是因为他至尊,故不能偏私任何一姓;而普通人没有姓是因为他们卑贱,不配称姓。明治三年(1870),政府允许平民称姓,明治八年(1875),政府强制平民称姓,从未有过姓的现起。于是乎,日本人有了全世界最多的姓,什么田中、山本、高桥、小林、渡边、河内、酒井、上岛,姓什么的都有,逮着什么姓什么,其总数有12万之多。

  明治三年,政府禁止平民带刀。明治五年,政府宣布《散发脱刀令》,要求武士剪去日式小辫子,并禁止他们带刀。明治九年(1876),政府颁布《废刀令》,禁止除穿大礼服者、军人及警察之外的人带刀。至此,“斩舍御免”已成昨日黄花,武士平民已无分别。
  读上段历史会让人心潮澎湃,顿生道德美感,慨叹正义终究战胜邪恶。但事实上,明治政府推行四民平等主要不是基于道德考量,而是出于现实需要。
  为什么要让四民平等呢?因为要推行征兵制,因为要推动自由贸易,因为要摆脱财政负担。
  为什么要让平民称姓呢?因为要推行地租改正,以前幕府跟藩主征税,现在政府跟平民征税,纳税人都叫“太郎”怎么行。
  为什么要让贱民翻身呢?因为要改订不平等条约,洋人认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你公开把一部分人叫“贱民”,这就是“不平等”,就不是一个“文明国家”,因此条约不能改、领事裁判权不能还。

  当然,明治政府推行四民平等也有道德考量,毕竟它是一个标榜“道义”的新政权,怎么能无视民意呢。两百多年来,民众受够了门第制度,他们曾多次为追求平等而皈依洋教。町人们也早不把门第制度当回事了,商人是将军、大名及武士的债主。作家儒者也早就抨击门第制度了,说“武士不为贵,商人亦不贱,所贵者唯丹心耳!”
  其实,门第制度在现实中早已松动,身份也并非无法变动,农工商可以以做武士养子或招武士为婿的办法获得士族身份,这种情况非常普遍,木户孝允和伊藤博文就是武士的养子。对这样一个行将就木的制度,新政府又岂肯为维护它而招民怨。
  资本主义的本质是货币统治,幕藩体制的本质是身份统治,二者不能相容,此长彼消。资本主义以商业为根本,尊重自由贸易,要求法律平等,渴求经理人才,这都要求破除身份桎梏。
  试想一下,某商人想雇佣某武士,他该跟谁签合同呢?废藩置县废除了藩主阶层,武士不再是藩主的附庸,如果要维护门第制,那武士只能依附于天皇。难道商人雇伙计还要跟天皇商量?
  陛下,商民我想雇请田中带刀,您看这是劳动合同,请陛下在右下角签字。今后一切法律纠纷均由东京第一仲裁庭裁决。
  这像话嘛!再者,门第制度对武士再就业也是个障碍。你想啊,谁敢雇一个腰间插两把刀且能“斩舍御免”的人。

  四民平等以最显眼的方式宣告了旧时代的终结,同时以最响亮的口号召唤着新时代的到来。如今,海内一家,四民平等,万事可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耕田、做工、经商、当兵任你选,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吧!
  日期:2014-03-15 16:19:20
  12.学制
  在中国,关于日本人重视教育的传说有很多,“蓝天学校”便是其中一个。在二战末,美军将东京炸了个稀巴烂,人眼所及之处一片废墟。然而,就是在这片废墟之上,老师们带领着学生们照常上课。战后日本就是在这蓝天学校之上再次崛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