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括德意志与西班牙的庞大帝国——哈布斯堡史话》
第56节

作者: 大军冯毅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3-20 08:12:31
  无论如何,加尔文都是一个超越时代的伟人,在政治上,他被称为缔造美国共和制政体的精神之父;在经济上,加尔文所倡导的清教徒勤劳致富的伦理精神成为近现代欧美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巨大动力;在宗教上,加尔文所著的《基督教要义》一书被列入影响世界进程的一百本书之列。
  由于加尔文在日内瓦州的铁腕统治,一部分人认为加尔文是刽子手,是暴君,是日内瓦的“教皇”,日内瓦是“新教的罗马”;而更多的人则认为,加尔文主义解放了瑞士、荷兰、英国,后来更为清教徒先辈们发展美国的繁荣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且说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他最大的敌人,并不是新教徒,而是皇帝查理五世,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着攻击查理五世这个核心目标而进行的。
  皇帝进攻奥斯曼帝国的北非行省无功而返,而弗朗索瓦一世则一直在暗暗积蓄力量,当他认为力量已经积累得差不多了的时候,1542年,法国联合奥斯曼帝国,又一次向皇帝宣战,这是弗朗索瓦一世与哈布斯堡的第四次战争。
  在此次战争中,法国出动了海军,这是因为有强大的奥斯曼海军撑腰。法国舰队由出身于波旁家族的贵族、昂吉安亲王弗朗索瓦率领,跟随海鲁丁率领的奥斯曼舰队,共同行动。面对联合舰队的压倒性气势,帝国海军老将多里亚率领帝国舰队在热那亚避战不出,目的是为了保存帝国舰队的军舰,土耳其人与法国人的联合舰队遂得以在地中海上横行。他们先是袭击了西班牙海岸,后来又进攻神圣罗马帝国的尼斯城,用舰上的大炮轰击,将尼斯城一举攻占,之后,洗劫了该城,尼斯城从此归法国所有。

  联合舰队在法国的普罗旺斯港过冬之后,在海鲁丁的率领下,1543年,又对意大利海岸进行了连续不断的猛烈袭击,使得意大利海岸一片风声鹤唳。
  这一年,皇帝开始反击,在连续两年的时间里,查理五世御驾亲征,统率帝国军队,数次攻入法国本土,法军虽然在对阵帝国军队的一支分队时占了便宜,但在面对帝国军队主力时,弗朗索瓦一世渐渐不支。
  1544年,弗朗索瓦一世被迫议和,双方签订《克雷比条约》,这个条约沉重地打击了帝国的最大敌人土耳其人,拆散了法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同盟,奥斯曼舰队被迫离开法国港口。土耳其海军失去了法国基地,只得退出地中海西部,对西班牙海岸与意大利海岸的威胁彻底消失。拆散此同盟后,法国与土耳其人再想与帝国为敌,只能各自为战,其中,法国远不是帝国的对手,而帝国真正的对手土耳其人,由于失去了法国的配合,也将受到严重的限制。海鲁丁被迫率军撤回君士坦丁堡,两年后,他死于君士坦丁堡。此后,失去了左膀右臂的苏来曼一世不得不与查理五世休战,查理五世因而得以集中兵力、全力对付已渐成气候的德意志新教诸侯们的猛烈挑战。

  帝国与土耳其人休战,而欧洲最大国家之一的波兰-立陶宛同盟,在一代明君齐格蒙特一世的统治下,与帝国和土耳其人,都保持着友好关系。齐格蒙特一世把文艺复兴的文化引入波兰,大力赞助艺术并引进意大利的建筑师、艺术家与名厨,促成了十六世纪的波兰黄金时代。
  在哈布斯堡与法国交战期间的1543年,波兰则是太平盛世,在这一年,七十高龄的波兰神父哥白尼,由德意志人出版了他的划时代著作《天体运行论》,正式提出“日心说”,中世纪的宗教蒙昧主义开始被科学精神所取代。
  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出生于波兰王国西普鲁士的托伦市的一个富裕家庭,十八岁时就读于首都的克拉科夫大学学习医学,并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哥白尼在首都克拉科夫的学习经历帮助哥白尼奠定了数学天文学方面的坚实基础,他学习了包括数学、几何学、几何光学、宇宙结构学、天文学的理论和计算等在内的诸多课程。1496年,二十三岁的哥白尼来到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意大利,攻读法律、医学和神学,开始接受人文主义思想,并从博洛尼亚大学的天文学家徳?诺瓦拉那里学到了天文观测技术以及希腊的天文学理论。

  哥白尼后来在费拉拉大学获得宗教法博士学位。1506年,哥白尼回到波兰王国,他舅舅身为主教,并且是连续几位波兰兄弟国王的顾问,由于这位有权有势的舅舅的关照,哥白尼在波罗地海沿岸城市弗伦堡的教堂里做了一名行医的神父,他的医术很高明。
  由于出身于忠于波兰王室的富商家庭,哥白尼曾担任了一段时间的执政官,指挥军队与条顿骑士团作战,还管理过经济。为了稳定货币,他连续几年都在波兰的西普鲁士议会呼吁进行货币改革,1517年,他确立了货币的量化理论,这也是现代经济学中常用的一个主要概念,1526年,他就货币价值撰写了一篇研究报告,阐述了现代经济学中“劣币驱逐良币”法则的论点雏形。除此以外,哥白尼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堂做神父,他的天文学研究都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

  在当时,被普遍接受的天文学体系是古罗马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地心说”,哥白尼是天主教徒,不是新教徒,但他的“日心说”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且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哥白尼精通拉丁语、德语和波兰语,还会说希腊语和意大利语,哥白尼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拉丁语写作的,拉丁语当时是学术界广泛使用的语言,当时还是罗马天主教会和波兰宫廷的官方语言,所以哥白尼与教会和波兰国王的通信都用拉丁语,与此同时,哥白尼也有一些以德语写作的作品,因为德语是他的母语。
  哥白尼出版了《天体运行论》之后,就去世了,享年七十。
  在哥白尼去世的同一年,在东方,那位与唐伯虎几乎同龄、中兴了忽必烈帝国的的蒙古大汗达延汗巴图蒙克也去世了,年四十四,达延汗是“大元汗”的又一种翻译,巴图蒙克再度统一了忽必烈帝国,因而称“大元汗”。同为国家精英知识分子,西方是提出“日心说”、确立了货币量化理论的哥白尼,东方呢,则是“赏花赏月赏秋香”、擅长书画的唐伯虎,……,二者真是太阳与月亮的差别。达延汗去世后,将帝国分封给他的儿子们,自此蒙古分为三大部,漠南蒙古,这是忽必烈帝国的嫡系;漠北喀尔喀蒙古,这是达延汗的幼子一系;此外还有并非成吉思汗家族的桀骜不驯的漠西额鲁特蒙古。

  大漠南北的蒙古人,如同伏尔加河畔的鞑靼人一样,渐渐衰落,前者被满清收服,后者被俄国收服,而强大的漠西额鲁特蒙古人,则与强大的克里米亚鞑靼人一样,雄长一方,继续争霸,两者分别与满清与俄国,一直激战到十八世纪。
  漠北喀尔喀蒙古人则继续衰落,直到1945年,在俄国大兵压境之下举行公投,以“高达97%的赞成率”,脱离了中国,沦为俄国的附属国。
  历史规律表明,侵略成性、掠夺他人领土的国家,虽然有时或许可以猖獗一时,但是终究只能是昙花一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看似强大、实际虚弱不堪的苏维埃帝国土崩瓦解,蒙古亦在1990年初摆脱了俄国的统治,从此走上了民族独立、自强不息的发展道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