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枭雄之刘备(一部屌丝逆袭的成功史,这才是历史的真相)》
第51节

作者: 重生之魂2014
收藏本书TXT下载
  退居江北把守渡口,这是一个守势,也是曹操想等部队恢复元气以后发动反攻的前奏。当年扬州刺史刘繇(繇,多音字,一读yao【尧】,一读you【由】),派遣三国里根本不知名的樊能、于麋、张英把守长江对岸的横江津和当利口,竟然阻住了袁术大军的猛烈进攻,袁术联合孙坚的旧部属吴景、孙贲等发动猛攻依然“连年不克”。这充分说明了,关隘渡口在古代的重要性,毕竟那时候既没有大炮导弹等远程武器,也没有办法空降占领敌后。

  曹操占据江北和孙刘联军对峙,长久下去孙刘联军必定吃不消,作为实力雄厚的一方,曹操无论是粮草后勤还是部队人数都占绝对优势,假如给他时间恢复部队战斗力,那么曹操一旦发动反击,孙刘联军必败无疑。
  这时候,黄盖就劝说周瑜“如今敌众我寡实力根本不在一个级别,我军难以与曹操长久相持。但是我观察对岸的曹操部队战船停泊在乌林,密密麻麻的挤在一起‘首尾相接’,假如发动火攻烧毁他的战船,曹操一定无法再和我们相持撤退。”
  赤壁之战,黄盖最初向周瑜提议火攻的时候其实也没有想到会完全击溃曹军,所以他对周瑜的提议也只是烧毁曹操的战船。
  话说黄盖的火攻计策得到了周瑜的同意后,黄盖于是派自己的亲信前往曹营,向曹操献上诈降书。据《江表传》记载,曹操还专门召见使者秘密嘱咐他“就怕你们是诈降。假如黄盖说的是实话,归顺朝廷后一定重加封赏,超过其他人。”
  因为当时曹操声威正盛江东想投降的也不是只黄盖一个,所以曹操就大意了,以为黄盖是真的扛不住压力想投降的了。诸位,黄盖诈降是真,但是可没有受《三国演义》里所谓的“苦肉计”啊!
  话说这边黄盖献上诈降书取得曹操信任后,立刻就布置准备火攻的战船。周瑜命部下将几十艘艨艟战斗舰船改装成火船,撤掉里面的战斗器械,装上易燃的柴草,又用油脂浇灌在柴草上,外面用幕布蒙上,使曹军在远处不能发现动了手脚。然后在上面竖立牙旗,打上黄盖的旗号。
  艨艟战舰(《三国志》原文作“蒙冲”)在当时也是主力战舰,基本上相当于现代的巡洋舰了。东汉的刘熙在《释名·释船》中注解艨艟战舰是“外狭而长曰蒙冲,以冲突敌船也。”可见蒙冲战舰舰体线条流畅,能够提高航速,作战中可以机动灵活的对地方舰船发动突击。作为古代舰队常见配备的舰船,艨艟战舰发挥的战斗力很大。
  为了给自己驾船的士兵留后路,周瑜他们还在艨艟战舰后面都备上一些快艇(走舸),就像现代战舰会预备救生艇一样。
  一切都准备停当,可是朋友们不应该忽视一个最重要的常识问题:当时已是寒冬,这个季节往往都是刮西北风的。曹操大军驻扎在江北岸,周瑜如果放火,大风一刮船就漂回来烧他南岸的营寨了。

  可能就是这个因素使曹操大意了,没有想到对方会使用火攻。
  天意啊!寒冬腊月居然会刮东南风。
  日期:2014-11-22 21:19:29
  黄盖修书一封约定向曹操投降,也不知道这该死的东南风是什么时候刮的。反正黄盖的船队抵达江心以后立即升起船帆,而此时东南风已经很猛烈了。黄盖命令手下士兵一起高喊“投降了!”
  此时曹操还没有警觉,特么的,有这么大张旗鼓的投降的吗?因此,曹军错过了最后一丝挽救自己的希望。
  黄盖这边高喊投降,那边曹营的士兵还只顾高兴围观呢,都跑出营寨来到江边看热闹来了。

  由于东南风甚急,黄盖的火船转眼就来到距北岸只有二里地远的地方,也就是一千米。黄盖一声令下,部下一起放火,然后解开救生艇跳上去,只剩下着火的艨艟战舰火龙一样冲向曹操舰船。《江表传》在这一情节里描写的特好,我就干脆直接搬过来算了“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
  这些离弦之箭一样的火船冲向曹操舰船停泊地以后,不仅烧毁了曹操的舰船,还连带着把江边的步兵营寨也烧着了。
  周瑜他们率领部队紧随其后发动进攻,曹操的人马猝不及防,又受火势围困,连人带马被烧死或掉落江里淹死的不计其数。局势已经失控,曹操无奈只好率领手下部分残兵败将向南郡江陵(今湖北荆州市)撤退。周瑜和刘备则率军紧随其后追击。
  诸位注意,刘备此时才出现不是他没有在赤壁之战中发挥多大作用,而是史料记载的缺失原因。

  对于曹魏一方来说,赤壁之战时一场败仗、一场耻辱之战,所以魏国史料对此回避,基本上没有正面记载。
  刘备的蜀汉不设修史的史官,所以蜀汉方面没有史书记载这些资料。
  那么,我们查考赤壁之战的史料只能从吴国方面下手了,而吴国史料也是唯一比较详细记载赤壁之战的史料。《江表传》的作者虞溥虽然是西晋人,但他依据的史料还是来自于东吴旧有的史料,因此这些史料里自然是吹周瑜黄盖如何如何牛B的了,作为联军的另一方,刘备如何配合周瑜他们的行动居然只字未提。
  还是在陈寿的《三国志·周瑜传》里,才有最后刘备联合周瑜一起到南郡追击曹操的记载。也就是说,表面上看上去刘备在赤壁之战里就是个“打酱油”的,什么作用都没起,就是围观一下最后一起跟着到南郡凑凑热闹。

  对此,我也只能呵呵了。没办法,古代的史书记载就是这样,从来只夸自己方面如何如何厉害如何如何牛B,打了败仗就视而不见。
  话说回来,曹操撤退到南郡的江陵,据《山阳公载记》上的记载是经过了华容道的。不过乐资的《山阳公载记》也很气蛋啊,它上面说赤壁之战这一把火是刘备放的(公舰船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
  日期:2014-11-22 21:19:56
  另外,《江表传》里还记载曹操后来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这就成曹操自己放火烧船之后撤退了。
  事实上,曹操烧船自退的说法可以首先排除,因为他如果是烧船自退,一定会预先有安排,决不至于被周瑜和刘备追着打到南郡。另外,赤壁之战后曹操元气大伤,再无力南下,反倒是孙权数年里连续两次对曹操的合肥发动十万大军的包围,说明曹操这次真的是伤到了筋骨,所以孙权都敢骑到他头上拉屎了。
  《山阳公载记》里的说法也不靠谱,孙刘联军里江东集团实力雄厚,是抗战的主要力量。作为小股东的刘备只能听从大股东周瑜的安排,做一些辅助工作,所以不可能是刘备作为主要抗战力量去干这些事的。而且也只有江东的人诈降,曹操才会粗心大意忽视问题的严重性。
  综合来看,还是《三国志》和《江表传》里的记载相对靠谱些。
  曹操从华容道撤退,并没有遇到所谓的诸葛亮派关羽埋伏在那里,事实上关羽也不可能绕到曹操的大后方给他来个半包围。

  汉代的华容县属于荆州的南郡,位于今湖北潜江市西南,这里距南郡郡治江陵不远,而且恰巧处于乌林和江陵之间。曹操取道华容撤回江陵应是无误。但是由于是兵败撤退,所谓“兵败如山倒”,部队很难保持有序撤退。华容道泥泞不堪难以通过,曹操派属下那些老弱残兵背负柴草铺路,骑兵才能顺利通过撤退。不过因为骑兵只顾狼狈撤退,不管那些为他们背负柴草铺路的士兵有没有闪开就纵马通过,因此也导致很多铺路的士兵被撤退的人马踩踏陷入泥中而死。

  士兵们争相逃命,部队秩序无法维持啊!当初项羽以3万精兵攻打刘邦近56万大军,三分之一是被项羽部队杀死在战场上了,另有三分之一就是士兵们争相逃命挤落淹死在泗水睢水中的,还有三分之一是逃命失散了。
  可以想象,曹操的溃败华容道撤退是什么场景了。
  此节实在不忍解读,一将功成万骨枯,但凡战争不管谁胜谁负,总会尸横遍野血流漂杵的。一仗下来,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失去他们儿子、丈夫、父亲、或是兄弟……
  赤壁一役,由于不知名的疾病和偶然的天灾因素,加上曹操自身也大意了,导致这个著名的军事家在顶峰的时候惨败。同时赤壁之战也成为了三国的一个转折点,由于这个转折点的诞生,三国分立的局面才拉开帷幕。
  赤壁惨败后,曹操担心这一战导致威望受损会动摇后方根基引起内乱,因此他也顾不上再和孙刘联军交手,把江陵交给堂弟曹仁镇守,然后就匆匆返回首都许县了。
  与此同时,周瑜程普等人率军包围江陵。孙权本来手里还留有10万后续部队了,既然前方已经得胜,自己这10万后发替补也就用不上了,干脆乘胜北上在东线再打一场战役。于是,孙权就率领10万人马北上入侵曹操扬州州治合肥(今安徽合肥市),想一举拿下扬州的北半部。孙权的如意算盘能实现吗?请看下节——来自爱讲历史的厨子姜吉中。
  下节提示:赤壁之战失利后,曹操阵营不得不实施全面防守战略,周瑜乘胜包围江陵,孙权趁机包围合肥。曹仁独自支撑江陵,阻住了周瑜程普的北上之路,合肥被困曹操竟无兵可派,只让张喜带领一千人马去支援孙权10万大军包围的合肥。一场战役,形势却发生如此大的逆转,合肥和江陵能守得住吗?请关注(《绝世枭雄之刘备》三十一,战场上的瞬息万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