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癫疯——大日本帝国的崛起与崩溃》
第8节

作者: 迟玉德
收藏本书TXT下载
  马克思主义则是一种斗争哲学,其内容也充斥着泛道德主义。马克思主义建构的基础是阶级人性论。马克思认为,社会一团糟的根源是当官的和有钱的都是王八蛋,他们被权力和金钱腐蚀了良知,脏了心、黑了肺、没了人性,因此他鼓吹共-产-国。但共-产-国的本质是“老大哥”统治下的傻子国。为了进入这样一个傻子国,老百姓还得时刻不忘阶-级|斗争。马克思的理想是人人无私奉献,财富按需分配,上下真诚无欺,社会和谐稳定。多美好的理想啊!

  马克思是一个犹太书生,他一辈子就没干过实业,既没经营过生意,也没管理过国政。所谓的马克思主义,不过是一个犹太书生的逻辑狂想。马克思的信徒大都来自底层,他们没受过良好教育,在他们眼中,马克思主义“系统”而“深刻”。这也很正常,以精密逻辑构建的学说怎么能不“系统”而“深刻”呢?在马克思主义者眼中,儒家子弟是一群伪君子;而在儒家子弟眼中,马克思主义信徒是一群破坏狂。

  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荒谬可笑,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乌托邦理想也毫无创意。马克思原教旨主义者鼓吹绝对唯物论,对宗教采取灭绝政策。在极端的共-产|主-义国家,上帝没有存在的必要,马克思就是上帝,马克思主义就是灵魂!然而,明眼人一看便知,马克思主义者口头上喊“无神论”,背地里不是祭祖祀孔就是求神拜佛,要么皈依了上帝。历史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解决不了现实中的问题,它也给不了信众精神上的寄托,它虚无、狂热、残酷、无情,它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没有带给这个世界什么福祉,它所带来的是骇人听闻的暴政和无穷无尽的苦难。

  要解答日本何以走向近代天皇制,笔者要选定一种理论工具,而这工具绝不是儒学,更非马克思主义。那它是什么呢?它就是由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倡导的“大历史观”,即用技术手段配以人性解读分析历史,以宏深的视界和中正的立场写史,从而跳出泛道德主义的泥潭。
  日期:2014-02-26 19:54:56
  10.大历史观下的“资本主义”

  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扩张史,明治维新是日本人在开国后寻找出路的过程。至于这个过程为什么一定要由一位实权天皇来领导,则必须首先了解“资本主义”是怎么回事。
  “资本主义”是一个被用滥了的词,人们在引用它时充斥着情感,或无限向往,或咬牙切齿,尽管他们所指的内涵千差万别。
  有这样一则笑话,说美国总统老布什访华,邓公带着老布什参观改革成果,老布什说:“你们的资本主义搞得不错嘛!”邓公急忙辩白道:“我们这是‘中国style社会~主义’!”老布什莞尔一笑,回道:“没关系,咱俩说的是一回事。”两人随即哈哈大笑。
  这则笑话所揭示的真意乃是“实”比“名”重要,治国要务求实不务虚。曹孟德教导我们说,勿因慕虚名而处实祸。至于上述笑话的真伪,笔者以为无关宏旨。要对资本主义做深入的研究,我们就必须抛开道德及政治的束缚,用技术手段解剖资本主义,并观察其成长历程。
  大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指出,资本主义为一种组织与运动,其发端于水城威尼斯,由一种有别于欧亚大陆的商业体制发展而来,其绵延了好几个世纪,至今尚未中断。做为一种运动,资本主义是古代社会现代化的过程;做为一种组织,资本主义有三大“技术性格”:
  一、资金广泛的流通(wide extension of credit),剩余资本透过私人借贷方式此来彼往;
  二、经理人不顾人身关系的雇佣(impersonal management),因而企业扩大超过所有者本人及其家人耳目能监视之程度;
  三、技术上能支持服务及设施的通盘使用(pooling of service facilities),如交通通信、律师事务及保险业务等,因此企业活动范围超过了本身力之能及。
  而以上三个条件全靠信用,而信用必赖法治维持。所以资本主义要能被立起来,在一国之内必须受政治体系保护,行之于国界之外则有赖治外法权,而资本家必须在这样的政治体系中占有特殊比重。
  以上三个条件的开展必赖于社会下层组织内各类经济因素的配合,也就是所有东西都必须能公平而自由地交换,这样所有权和雇佣关系才能重重相因,构成一个大罗网。因为生产和分配都以契约为主,当中若有一个自由选择的机缘,相对地也就鼓励了自由竞争。每个人的私利观成为构筑和扩张这“大罗网”的源泉,因之利润成为一切事业的试金石。在这种大前提下,资本主义也有将一切道德标准纳入体制之中的趋势。资本主义在初期存积资本时常带有侵略和剥削的性格。这种被称为“资本主义”的体制一经展开,不可逆转,只有越做越大。在做大过程中,它能逐步纠正本身错误,并对所卷入土地的人民逐步公平,从而树立其在历史上长期合理性的可能。

  (以上四大段摘自黄仁宇先生的《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第34~35页,其中第一段为笔者根据黄仁宇先生意思所做总结,第三四段增加了个别字词及标点,以方便读者理解。)

  资本主义最大的一个特点端在于它与国家一体,通俗地讲,就是“公司即国家,国家即公司”。关于这一点,观察一下今日美国就能明了。
  在资本主义体制下,整个经济体极具创造财富的能力,各种组织高效配合,对应服务渐次兴起,其既能服务社会,又能服务国家。由于创造财富的能力超过了经济体自身的消耗,经济体必须向外扩张,一方面输出剩余财富(商品、服务及技术)和人口(多余财富促进了人口增长),另一方面换回原料和资本,然后用更多的原料和资本创造比之前更多的财富,这更加强了它对外扩张的愿望和能力,如此循环往复,其总规模和冲击力越来越大。

  世界近代史之所以成为资本主义的扩张史,端在于资本主义的军事能力世无匹敌,这不仅表现在武器装备层面,而且表现在军事组织层面。在清末对外战争中,手持大刀长矛的清军自然干不过操纵洋枪洋炮的英兵,而坐拥“亚洲第一舰队”的北洋水师同样惨败于同等装备的日本海军。
  资本主义凭借武力为后盾,一方面玩命创造财富,一方面疯狂对外扩张。由于体量越做越大,对未卷入区域,在两者遭遇时,其冲击力有如山崩海啸,令后者难以抵挡。开国后的日本就遭遇了这样的冲击。
  日期:2014-02-27 20:55:18
  11.幕府最后的强人
  德川幕府建立于1603年,覆灭于1868年,在“黑船来航”前的250年内,幕府统治虽不断遭受挑战,但无覆灭迹象。然而,就是这个政权,在“安政五国条约”签署仅十年后土崩瓦解,资本主义之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主持签订“安政五国条约”的是井伊直弼,井伊是德川幕府末期的大老。所谓大老,就是幕府的当家人,大老替将军打理朝政。这就有意思了,将军从天皇那获得治权,将军又将治权信托给大老。有读者可能会问,何必搞这么麻烦呢,将军本人为什么不理朝政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