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癫疯——大日本帝国的崛起与崩溃》
第6节

作者: 迟玉德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过《神奈川条约》只是西方列强叩关的开始,在其之后,美国与日本再签《江户条约》,荷兰、俄国、英国、法国也尾随而来,五国与幕府陆续签订了类似条约,史称“安政五国条约”。
  这些条约通常被视为“不平等条约”,其最受诟病的的不平等条款有二:一、关税协定;二、领事裁判权。如果说“关税协定“抢走了日本人的财富,那”领事裁判权“就抢走了日本人的尊严。无论这两项制度在后世从世界大势看有多大的必然性,它都被披上了道德的外衣——邪恶而屈辱。
  佩里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妖魔鬼怪全都跑了出来,幕府日本——这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即将不复存在。
  开关后,士农工商并非全部吃亏,而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西方制造业大国需要大量原料,这带动了日本农业和渔业的发展,农产品、海产品热卖,尤其是生丝和茶叶,两者占出口总额的七八成,相关产区迅速发展,农村商人十分活跃。
  安政五国条约事实上赋予了西洋人调定关税的权力。洋人把日本进出口的关税都定得很低,税率均为5%,还对旅居日本的洋人免税,免税范围包括“生活用品”及金银。日本出口的产品主要是茶叶、生丝等原材料,进口的则主要是造船捕鲸用具、机械、矿产、丝绸、木材和米面。

  在这样的关税体制下,日本的农业资源大量外流,而与此同时西洋工业制成品海量涌入。质优价廉的工业洋货迅速冲垮了手工日货。以丝织业为例,为了赚钱,生丝商人更愿意出口,本土的生丝出现严重短缺,生丝价格因之暴涨。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本土丝绸作坊能生产出成品,也会因为成本过高而卖不出去,本土纺织业因之难以为继。
  在本土工商业破产的同时,各种日用品的价格开始飞涨,这对底层人而言无疑雪上加霜。物价高企的原因是这样的,根据安政五国条约,洋银做为货币可以在日本流通,而在当时日本金银比价远低于国际牌价,洋鬼子就利用这一点大量套购日本黄金,仅开港半年他们就套购了一百多万两黄金!黄金的大量外流导致货币严重不足,也就必然会出现币贵货贱的情形,物价自然飞涨。最要命还不是物价飞涨,而是商品无法流通,因为没有货币啊,社会面临休克状态。幕府为挽救经济向市场注入货币,它用了两个法子,一是改铸劣币,一是发行不可兑换纸币。所谓不可兑换纸币,就是没有金银做支撑的纸币,就跟今天的纸币一样。不过,幕府当年印票子的速度可比今天各国政府猛多了,其后果也就可想而知。

  日本开国后,本土商人破产,附庸工人失业,传统产业凋零,老百姓不仅没工作而且没饭吃。这可怎么活呀,造反吧!在开国后,农民起义的次数剧增,仅1860年一年就有43起,1865年到1867年更是达到年均55.3起,远远超过了天保灾年的记录!城市贫民也没闲着,为了活下去,他们不断冲击大名和米商的库房。这些城市贫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破了产的武士。西南雄藩在天保改革后崛起,雄藩藩主越来越看不惯幕府独裁,做为“外样大名”,他们忍气吞声了两百六十多年,再也忍不下去了,他们开始要求分享权力。京都囚徒天皇也看幕府不顺眼,你作孽,凭什么让朕背黑锅!天皇身边围绕着一群尊王攘夷派,他们天天鼓动天皇恢复“祖制”,天皇开始心旌荡漾。

  我们可以看到,德川幕府已经民心尽丧,等待它的将是万劫不复。不过,在反对派串通一气前,它还能苟延残喘一阵子,去完成它最后的表演。

  日期:2014-02-24 18:37:52
  8.从“尊王攘夷”到“倒幕运动”
  尊王攘夷,这是愤怒的日本人打出的反抗旗号,“尊王”就是把天皇重新抬出来,“攘夷”就是把洋鬼子赶出去。既然所有的问题都是“洋夷”带来的,那就干脆把他们轰走,于是日本版的“义和团运动”爆发了。
  1860年12月,美国使馆翻译在三田遇刺。
  1862年5月,英国水兵被杀。
  同年8月,四名英人在神奈川生麦村因穿越参觐交代队伍被刺,一死两伤。
  同年12月,东京品川新建的英国公使馆被伊藤博文等焚毁。
  1863年5月,长州藩炮击通过下关(也叫“马关”,中日《马关条约》签署地)海峡的美国商船和英法军舰。
  同年7月,英国兴兵讨伐萨摩藩,舰抵鹿儿岛。萨摩藩主(即大名)拒绝交出在生麦村砍杀英国人的武士,英萨双方兵戎相见,英方11名水手战死,萨方5名士卒阵亡,萨摩仅有的3艘军舰全部被击沉。

  1864年8月,英国乘幕府第二次征讨长州藩之机联合法美荷三国舰队炮击下关,以报复“尊王攘夷”的急先锋长州藩。
  ……
  与中国的义和团运动相比,日本的尊王攘夷运动要温和许多,其规模也十分有限。这原因嘛,是因为它没有发动农民群众,就是一群下级武士在那搞。西南雄藩通过与洋人多次较量明白了一件事,洋人不好惹,攘夷没前途。有道是识时务者为俊杰,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莽夫也。尊王攘夷派是一群从时的聪明人,既然攘夷没前途,那就不攘夷了,大家伙改倒幕吧。嗯,我看行!英国人也觉得跟日本的“野蛮人”作战得不偿失,打这帮小子实在捞不着便宜,既然这帮猴崽子那么想折腾,那就卖给他们军火让他们折腾幕府去。就这样,尊攘派和洋鬼子想到一块去了,双方一拍即合。这真应了那句老话——不打不相识。事实上,尊攘派和洋鬼子都是打着理想主义旗号的现实主义者。其话语方式大概是这样的:尊敬的绅士们,为了推翻幕府暴政,为了建设繁荣东亚,为了增进日洋亲善,我们合作吧!合作万岁,倒幕万岁,友邦万岁!

  西南雄藩决心倒幕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他们一直觉得他们的话语权与他们的实力不成正比。西南雄藩为获得政治话语权与中央决策权进行过多种尝试,藩主们拿出了各种政治方案,可惜都无果而终。不但如此,在这来往交锋间,幕与藩的矛盾更加激化,双方最终爆发了战争。幕府曾两次兴兵征讨长州藩,第一次幕府胜,第二次长州赢。
  幕府在第二长州征讨中之所以打不下去了,是因为它的后院起火了。事情是这样的,各藩都害怕这次内战演变成持久战,于是纷纷屯米备战,此事引发了连锁反应,米价因之高企,大米供应出现问题,各地纷纷爆发“米骚动”(穷人抢米运动),治安形势也跟着恶化起来。面对如此复杂情势,幕府不得不回师灭火。幕府本来就不是一个强大的朝廷,而只是一个松散的联盟,经此一“败”更无法号令诸藩了。

  幕府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强藩的天下,是时候给幕藩体制一个葬礼了。

  1867年1月30日,孝明天皇暴毙而亡,年仅36岁,死因众说纷纭。国不可一日无君,孝明那年仅15岁的儿子睦仁在倒幕派的簇拥下即位第122代天皇。一年后,即1868年1月3日,新天皇在京都以“王政复古”的名义发动政变,废除德川幕府,成立以天皇为首脑的新政府。新政府设总裁、议定、参与三职,下级机构渐次兴立,总理国家内外事务。新政府以“开明改革者”的姿态出现,它声言要广开言路、招贤纳士、尤其渴求经济人才。新政府以天皇的名义要求德川庆喜辞去“征夷大将军”的官职,另外,返还其所有领地。新政府还于政变当天接手了京都防务,把天皇从幕府手中夺了过来,天皇从此不再是京都囚徒。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