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仕途外篇:刘备、曹操、司马懿等中国九大聪明人的那些事》
第52节

作者: 闲侃春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1-18 09:16:42
  孟氏恍然大悟,赶忙带兵守在城堡外面,拒绝孔子派来的人拆除围墙。听到这个消息,孔子火气大了,和鲁定公一起去攻打孟氏。凭借高达结实的城墙,孟氏击退了鲁军的一次又一次进攻。费了半天劲,鲁军也没能攻破孟氏的城堡。鲁定公和孔子很失望,只好悻悻离去。
  鲁定公灰头土脸的回到了都城,他感觉很累,心想:这是何苦呢?大家一起逍遥快活多好,掐来掐去的图个啥!
  此时,貌似温顺的季氏出现在鲁定公面前,殷勤的说:“自从孔子那家伙得志后,咱家就像开了锅一样,他整天穷折腾,比个别家奴闹得还凶。当年阳虎蓄谋篡权,我看这个孔圣人也没憋什么好屁!”
  鲁定公皱着眉头说:“我也有同感!他没来时,我们一起打猎,看歌舞,泡女人。他一来,便说这个是贼,那个是奸,什么小人君子,国家强大,连我都整晕了。”

  季氏说:“孔子想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您想想,那帮穷鬼要是吃饱喝足,还不起来闹事啊!”
  鲁定公点了点头,说:“我明白了,孔子想让鲁国人捧他,到那时我的位置在哪儿!”
  孔子浑然不知领导在背后说他坏话,只一门心思的治理鲁国,把他多年修炼的能量酣畅的释放出来。其实他的能量已经足够大了,连遥远的齐国都感觉到了,因为他的敌人阳虎、公山氏先后逃到了那里,悄悄窥测他在鲁国如何兴风作浪。
  当孔子拆围墙的行动受阻于孟氏城堡,齐国立刻送来八十名美女,大家勤奋工作一定累了,好好享受一下吧。孔子劝鲁定公拒绝接受,还危言耸听的说女人是祸水。
  鲁定公无语,他好色,却不能显露好色。季氏站出来调解,说:“友好邻邦向我们传递友谊,我们不能拒绝呀!要不我替国君收下吧。”
  孔子指责季氏说:“你想让国君沉溺酒色吗!你想让鲁国灭亡吗!”
  季氏吼道:“够了!我已经忍了你很久!夸大其词,大奸若忠!”

  鲁定公露出无奈的表情,示意双方出去,他不想听争吵,这样的争吵他见多了。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带着各种面具想升官的人多了去了,跟我装什么。
  孔子惆怅的走了,此后开始享受鲁定公的冷遇。季氏再次崛起,陪着鲁定公一起喝酒,看歌舞,泡美女,不亦乐乎,以至于没时间听孔子高谈阔论。鲁定公治国的激情彻底耗光了,一谈论国事就恶心。
  子路看到这种情况,劝孔子辞职,一走了之。孔子对鲁定公还残存着幻想,坚持再等等,盼望领导能幡然醒悟。因为快到郊祭(祭祀活动)的日子了,每年郊祭结束,国君都会把祭祀用的肉分给大臣品尝,谁分不到祭肉,就说明国君对此人不感兴趣了,意味着失宠。
  结果让孔子很失望,他没能分到祭肉。这是在赶我走啊!孔子是个识趣的人,于是辞掉官职,率领众弟子离开鲁国,他已经没脸留在他所热爱的国家了。
  他和阳虎的命运惊人的相似,只不过阳虎是因为叛逆,而孔子却是因为尽忠。
  日期:2014-11-19 09:42:12
  家乡渐渐消失在了孔子的视线中,他九步一回头,泪流满面,慢慢的向前走,舍不得迈步。这是孔子人生当中的惨败,而且败在了一群小人的手里,他们继续吃喝玩乐,孔子继续做他的苦行僧。命啊!有谁能抗拒!
  如果泪水和痛苦能改变命运,我们可以纵容。可是泪水只能证明你败了,你脆弱,你很可怜。收起这些不顶用的玩意儿吧!路必须走下去,哪怕前方充满荆棘。
  孔子咽下最后的悲伤,决定带众弟子去卫国,那里有他们的社会关系。
  经过几天跋涉,孔子一行人进入卫国的领地,来到一座小镇上。望见这里繁华热闹的景象,孔子感到震惊,说:“卫国是一片安宁的土地,人们繁衍生息,小日子过得不错。”
  见孔子一扫往日的低沉,弟子们也兴奋起来,冉求问:“老师,国家人丁兴旺了,下一步该做什么?”孔子回答:“想办法让他们富裕起来。”冉求又问:“富裕之后呢?”孔子说:“富裕之后,开办学校教育他们。”
  谈到治国,孔子的脸上又显现出几许哀愁,一个视理想为生命的人,当理想受挫时,必痛彻心扉,一定还有恨,咒骂世道不公。所以,冉求问孔子:“老师,您被迫离开鲁国,难道心里没有怨恨吗?”
  这是让孔子最痛的一个点,他叹息道:“离开鲁国是我自己的决定,怨恨谁?凡事要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这样怨恨就没了。否则,越积越深,让自己更痛苦。”
  这时,子贡插话说:“老师,您这次离开鲁国,打算怎么办?”孔子回答:“作为一个君子,应尽力为祖国效力。假设国君无道,就要远避他乡啊!人生在世,不能混日子,也不能无所适从,必须有所追求。我所追求的目标是铲除奸恶小人,平息战争,使民众都过上太平日子。”

  听到这里,冉耕问道:“老师,小人和君子有什么区别?”
  孔子说:“君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小人则宽以待己,严于律人,”
  有弟子又问:“君子对待事业应该保持什么态度?”
  孔子说:“君子做事,以合乎时宜为原则,用谦虚的话讨论,用诚实的态度对待,按照规定去执行。”
  子路问:“君子也有怨恨吗?”
  孔子说:“君子不怨恨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怨恨自己没本事。若说君子也有怨恨,那就是无所建树,空忙一生,不被人们称颂。”
  经过一番谈话,孔子的心情好多了,过去的事已经过去,随他去吧!
  又过了几天,孔子和众弟子终于到达卫国的都城。通过关系,孔子得到了卫灵公的接见,对于国际名人的造访,卫灵公兴奋不已,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对待孔子。

  卫灵公想,孔子来这里首先需要吃饭,也许愿意为卫国效力,于是问孔子:“你在鲁国拿多少俸禄?”孔子回答:“六万斗小米。”卫灵公立即表态,说:“我也给你这么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