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通俗幽默学术史——国学史话》
第6节

作者: 邺下风流在晋多
收藏本书TXT下载
  孔子望着远方,说累呀,我是累累如丧家之犬,可是我不能就此停下,世人需要用诗书礼乐来教化。
  可是他们的心呢?他们身受的苦呢?你教化了半天,还是要大部分人受苦,你了解他们的心吗?
  无语。
  你知道人的生死吗?
  这个我知道,生,事之以礼;死,事之以礼。
  不是说别人的生死,是你自己的。
  哼,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不言,他走了,他的足迹踏遍了黄河两岸;佛陀也走了,他的足迹遍布于恒河两岸。他们二人各干各的,用孔子的话说,那就是我们道不同不相为谋;用俗话说,那就是我们井水不犯河水,黄河不见恒河。然而谁也想不到的是,历史的长河会把他们终于有一天冲到了一起,并产生了严重的碰撞,激起了滔天的浪花。

  原因只是,孔夫子,说了半天,你没把生死说破。
  人生还有比生死更大的事吗?
  有啊,比如:建功立业,成名成家,扬名后世······
  嘘,说实话,内心里,当你独自置身旷野,半夜醒来,仰望虚空······
  日期:2015-02-05 22:46:28
  孔子死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表面上,周王还是天下的共主,实际上连我们现在的联合国秘书长都不如。诸侯之间不再是小打小闹,而是大打出手,周王连拉架的份儿也没了。齐国发生了政变,换了新主人。超级大国晋国解体,被赵魏韩三家瓜分,三家独联体又不团结,互相撕打。在西方,军事帝国秦国崛起,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台战争机器。各国领导人撕下伪装,纷纷称王,掀起了互相兼并的浪潮。中国进入了战国时代,原来的局部小规模战争全面升级,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在这兼并战争的红色浪潮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士,开始活跃起来,成了时代的弄潮儿。按现在的阶级成分划分,他们是小资产阶级。这个阶级中的知识分子,纷纷著书立说,一时有了诸子百家之说。当时著名的《天下》杂志(名誉主编庄子)对此时的学术状态发表独家评论道:

  “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仿佛百家众技,各有所长,时有所用。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返,必不能容!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这首先裂开的是儒道墨三家。
  道从哪里来的呢?
  日期:2015-02-06 19:54:17
  它出在我们的一个老熟人老子身上。那年老子打发走孔丘之后,又在周呆了很多年,见周国势日衰,一天不如一天,他这个国家图书馆馆长也没什么熬头,自己也老了,不如各地走走,顺便物色一个地方养老,于是离开周西行。骑牛走到函谷关时,函谷关关长尹喜让他出示身份证。得知他就是前国家博物馆馆长兼图书馆馆长,著名的大学者李耳时,尹喜非常激动,拿出自己平时的学习笔记请他签名,对他说道:“您老从此将隐居起来了,管了这么多年书,能为我们留下本书吗?您这一辈子总得留下点什么东西吧。”

  老子见尹喜不同于一般官吏,是个爱好学习的有志青年,要不是离京城远,不方便,他肯定是拎着水瓶干粮大清早去自己的图书馆占座的那种学生。于是在函谷关就多住了几天,把随身带的日常思考心得整理了一番,交给尹喜。这些心得共分“道、德”上下两篇,5000多字。尹喜翻开一看,首先映入眼的就是这么一句:“道,可道,非常道。”
  有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道,有非常之道必有非常之书。尹喜知道,自己这次可能赚大发了,眼前的这本书可能就是本非常之书,千载难逢啊。就小心翼翼地问“道”是不是很神秘。

  老子笑道:“我的话甚易知,甚易行。天下却莫能知,莫能行。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尹喜赶紧说我决不大笑之,愿意力争上游,勤而行之。
  接着又问“德”字如何讲。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由道而生,由德而养,因此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尹喜又问:“那么如何学道?”
  老子说:“做学问是每天都增加些,学道是每天都要减损些,这样减来减去,最后达到无为的状态。我们要学会给人生做减法。道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为而又无不为。”
  尹喜头一次听到这些高深语言,佩服得直点头,还想再问,老子说:“我的话尽在这五千言中,你自己保存着看吧。”于是跨上青牛,出关西行。
  尹喜拜送老子离去。
  牛人渐行渐远······
  尹喜从此潜心学道,时不时也写写读后感,往小报投递投递。后来书摊上出现了《关尹子》一书,摊主说是老子的大弟子尹喜所著。这是摊主的话,全信的人不多。

  但尹喜的名气却越来越大,来向他问道的人也多了起来。老子的那本西行漫记经他之手也传播开来,后人叫它《道德经》。
  日期:2015-02-08 11:42:29
  这时有个叫列御寇的郑国人,也是个有道之士,他在郑国住了四十年,人们都不知道他还是个得道之士,直到他的专著《列子》出版,才引起人们注意。
  还有个叫杨朱的,他没有著书,一个字也不写,他用行事实施着道德践履。同行列子就记录了老杨的一些轶事。
  说杨朱这个人认为,人生应及时行乐,平时就大大咧咧。他有个兄弟叫杨布,一天出门时穿着白布衣服出去,出门不多远,碰着下雨,就解下白布衣,穿着里面的黑衫回来了。他的狗不认识主人了,迎上去朝他吠叫,杨布怒了,绰起家伙要扑打狗。杨朱说:“你别扑打啦,你也会这么做的。先前假如你的狗白的出去,黑的回来,你难道能不奇怪吗?”杨布一想,很有道理,对自己这位道家弟弟很是佩服,浑然没有觉得把自己比作狗的智商有何不妥。

  杨朱的扬人轶事后面还要讲到。
  只凭尹喜、列御寇、杨朱这些人,老子的道家也成不了气候。谁能想到,道家后来出了个文豪,他的文章大大提升了道家的品位,他的名字也直追老子,与他并列千秋。
  此人姓庄,名周,是宋国人,曾做过如今河南省商丘县园林局的一个科长。他后来不习惯这官场生活,回家种地去了。虽然生活在基层,但他写文章的学术层面是非常高的,出手不凡,一上来就直逼儒家。
  在他笔下,孔丘和他的儒家学说被老子的道家学说彻底折服,孔子和他的弟子不但成了道家出场时的道具,孔门弟子还心甘情愿当上了道家学说的传声筒。

  加上庄周下笔汪洋恣肆,文章如千顷湖泊,让人难窥其涯,孔丘及弟子在他笔下像落了水一样,显得猥猥琐琐,最后全军覆没。
  下面我们就欣赏一下庄周笔下的儒家生存状态。
  日期:2015-02-10 18:12:56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