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括德意志与西班牙的庞大帝国——哈布斯堡史话》
第52节

作者: 大军冯毅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3-05 08:27:06
  银狐教练里皮是意大利的托斯卡纳人,当年的佛罗伦萨共和国,与米兰公国一样,最终也归于哈布斯堡统治,改称托斯卡纳大公国。托斯卡纳大公国,延续至今,成为意大利北部的托斯卡纳大区,首府佛罗伦萨,由于历史原因,与南方相比,这个大区的人民金发碧眼的比例要多一些,而黑发的比例相对没有南方那么多。出身于托斯卡纳大区的里皮,其强悍狡诈的指挥混合了意大利与德意志的气质,而从里皮的指挥,也可以想见当年那些北意大利的强悍诸侯,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米兰,等等。

  强大的威尼斯共和国,中世纪时一直是地中海强国,自十五世纪到十八世纪,整整三百年间,与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在海上打了八次海战,互有胜负。1538年,第四次威尼斯-土耳其战争爆发。
  法国的弗朗索瓦一世于1536年挑起第三次对哈布斯堡的战争之后,帝国军队兵分两路,攻入法国。对于模仿西班牙步兵团而新组建的法国新式军团,帝国军队颇为谨慎,而弗朗索瓦一世也心有余悸,不敢轻举妄动,双方军队一直没有大规模交战。
  就在帝国军队与法军在法国境内对峙之际,奥斯曼帝国作为法国的盟邦,配合法国,在海上发动了攻势,第四次威尼斯-土耳其战争就是这样爆发的。土耳其舰队仍然由红胡子海雷丁率领,于1537年先后进攻威尼斯共和国及哈布斯堡的那不勒斯王国,威尼斯共和国于是向教皇请求组织全欧洲的力量抗击土耳其人。
  当几乎整个基督教欧洲都在与土耳其人作战时,欧洲异类法国却独树一帜,为了与哈布斯堡为敌,法国与奥斯曼帝国结盟,并且作为奥斯曼帝国的盟邦,实实在在地为其穆斯林盟友提供援助,将马赛港作为奥斯曼舰队的基地,奥斯曼舰队在那里补给、休整。
  在法国舰队的支持下,奥斯曼舰队包围了威尼斯共和国的科孚岛。威尼斯向教皇求援,教皇则向皇帝求援。基督教欧洲的大部分,都是团结一致对付穆斯林的,在收到教皇的求援之后,查理五世立即命令其弟斐迪南一世在匈牙利对土耳其人宣战,牵制了一部分奥斯曼军队,又命令海军统帅安德烈亚·多里亚率领西班牙舰队驶往科孚岛,前往救援。在西班牙舰队的威胁下,土耳其人只得解围而去。

  但是,虽然西班牙舰队救了威尼斯的科孚岛,土耳其人却并未因此放松攻势,1538年,海雷丁继续进攻其它欧洲海岸,他率领舰队袭击了西西里岛和意大利海岸,并袭击了克里特岛,其势甚猛。海雷丁的凶猛进攻,迫使多里亚率舰队不得不撤离了希腊海岸。
  面对奥斯曼帝国的侵略,忧心忡忡的新教皇保罗三世不愿看到基督教世界的内讧,不愿意看到哈布斯堡与法国打仗,因此,他出面说和,终于使得法国与哈布斯堡讲和,约定十年之内不开战,弗朗索瓦一世与哈布斯堡的第三次战争,就这样有惊无险地结束了。
  而与此同时,威尼斯与土耳其人的海战,却愈演愈烈,海雷丁率领的奥斯曼舰队,在地中海耀武扬威,对整个欧洲的海岸,都造成严重的威胁。面对危险的异教徒,教皇保罗三世出面,组织了教皇国-西班牙-威尼斯的联合舰队,奋起迎战,再次向希腊海岸进军。
  9月25日,普雷韦扎海战爆发,多里亚统帅的联合舰队,在希腊海岸的普雷韦扎港口附近,同海雷丁率领的奥斯曼舰队展开激战。
  联合舰队的舰船和士兵,比奥斯曼舰队多,但是,土耳其人的海盗式舰队却占了上风,并且,激战正酣之时,多利亚却率领西班牙舰队临阵脱逃了。原来,他见战斗不利,丧失了斗志,一心想着要为皇帝保存舰队,于是率队返航了。
  奥斯曼舰队大获全胜,威尼斯共和国被迫与土耳其人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海雷丁的舰队可以任意在地中海遨游;奥斯曼帝国的盟邦法国,也借这次胜利,获得了北意大利的萨伏伊;不过,强悍的威尼斯共和国还是保住了一些重要岛屿,包括科孚、克里特和塞浦路斯等岛屿,保有这些极具战略价值的岛屿,使得威尼斯共和国仍然是地中海强国。
  而逃跑的西班牙舰队,要到三十多年后,由查理五世的次子唐·璜率领,才在勒颁多海战中得报此仇。

  奥斯曼帝国的攻势,把帝国对法国的火力,吸引到它的身上,奥斯曼帝国的确是法国强有力的盟邦,关键时刻很给力,此后几年,查理五世都在与穆斯林作战,而强大的土耳其人,在海上与陆地,都没有让哈布斯堡占到便宜。
  就在查理五世的军队在欧洲与土耳其人激战之际,在美洲,西班牙人又有收获,他们征服了奇布查人,建立了新格兰纳达,位置相当于现在的哥伦比亚,这是西班牙人在美洲的第三个辖区,前两个辖区分别是北至加利福尼亚的新西班牙、以及位于秘鲁的新卡斯提亚,西班牙王国的领土继续扩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